发挥批评的社会作用(1 / 1)

很少人能够那么聪明地宁取有益的责备而舍不忠的称赞。

我们这里所说的“贬”,单指批评的意思,而不是不怀好意地贬损他人。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分寸问题,批评他人,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批评时用词不同,说法不同,所表达意思的轻重也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效果也大有差别。有些人总是抱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信条,不大注意批评的分寸,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是善意的批评,就不必讲究什么分寸,批评就是批评,不能无关痛痒,而应击中要害,深中肯綮,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坏,但是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不太欢迎批评的。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本能地排斥批评的心理,即便是最理智的、最明达的人物,也时常不能避免。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一次听完国内数十位大企业家、工会领袖、政府官员、教会代表的批评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不是那种听了批评能够不在乎的人,我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缺点,有做错事的时候。只是过了几天,我才会明白,对于一个担任总统职务的人来说,这样的批评是多么有益处。”

为了发挥批评的社会功能,使之确实成为人生的镜子和良师益友,我们需要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以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文化和理性矫正天性,使自存意识与自尊意识走上文明、理智的轨道,充分认识自存、自尊意识的普遍性、深刻性、顽固性,在批评时讲究技巧与方法,使批评少受人类弱点的干扰,实现积极的沟通,发挥批评的社会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最好能换一种角度看待批评,即来个良药不苦,忠言顺耳,岂不更好!这样,既不伤害双方的感情,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这二者,实际上是可以兼而得之的。

1.批评的技巧

恰当的批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是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顺利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并且受到激励,使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下列批评的技巧,有助于达到这种批评效果。

(1)旁敲侧击。上海某钢铁厂的青工王某擅自从厂内拿了几块木板回家做书橱。事发后,王某所在的机动科科长老吴找他谈话,一开口便说:“木板是国家的财产,你私自拿回去做家具,你的行为太缺德了。”王某一听,顿时火了起来,与老吴顶撞起来。第二天,机动科支部书记小赵找小王谈话,小赵说:“厂里的木板是国家的财产,大家都不能占为己有,如果大家都拿回去做家具,能行吗?”小王听后低下了头。

在本例中,老吴和小赵都对犯错者王某进行了批评,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老吴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批评王某,触痛了他的自尊心,而小赵则采用了暗指式的批评方法,在称谓上做文章,把“小王”代换为“大家”,使小王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

有时,无声的批评更甚于有声的批评。有一个大商人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经常到各家商店去巡查。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而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谁都没注意到他。这时,这位总经理没说一句话,迅速站到柜台后面,做起售货员,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他的行动是对售货员严厉的批评。售货员们认识到了经理对自己的尊重,从此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2)在批评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般的批评,只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而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设性的批评可以削弱批评中的否定性因素,制造出良好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批评者既没有从批评中感受到太多不快,又自然地放弃了原先不正确的做法。

在一个书法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的起点很低,特别在运笔方面总是犯低级的错误。他对比别人,感到很沮丧。培训班的老师知道了他的情况,并没有责怪他起点太低或练习不勤,而是对他说:“你的书法天赋不错,对于书法的艺术感觉是可以的,虽然在运笔方面还有些欠缺,但这是初学者都会犯的毛病,多练习几遍,心思多注意一下就好了。”那位学员听了老师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很难改正的,于是对练习书法又充满了信心,运笔的毛病也慢慢改好了。

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批评是否有效果,必须使听者相信,按照批评的要求改进后,对他是有好处的,诱导他相信你的批评是帮助他、关心他、爱护他,而不要以威胁、命令、恐吓、责骂的方式表达。

让人感受不到“好处”的批评,会使被批评者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批评者。成功的批评应是能使被批评者觉得是为了自己更好,这样,便可消除自我防卫心理,欣然接受批评。

(3)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批评。一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和过错。一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双方均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样,在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时就容易协调起来了,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的分寸了。

(4)从批评自己开始。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谈一谈自己从前做过的类似错事,一方面可以为对方提供活生生的例证,让他从这例证中认识到犯错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对方一定程度的认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心胸开阔、坦诚相见的良好批评氛围,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有个叫约瑟芬的食品店店员,在一次运货时因马虎而使食品店损失了两箱果酱。为此,老板对他进行了如下一番批评:“约瑟芬,你犯了个错。但上帝知道,我犯的许多错误比你还糟。你不可能天生就万事精通,那只有在实际的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在这方面强多了,我还曾作出那么多愚蠢的事,所以,我不愿批评任何人,但你难道不认为,如果你换一种做法的话,事情不是更好一点吗?”约瑟芬愉快地接受了老板的批评,从此做事认真多了。

(5)先表扬后批评。批评时的氛围很重要,在冷冰冰的气氛里很难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一方面削弱批评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使被批评者不致产生逆反心理。

柯立芝任职期间,在一个周末,曾对他的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词了。这对于那位秘书来说,太意外了,太不正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

在本例中,柯立芝抓住年轻的女秘书爱慕虚荣、好面子的心理,没有直接对她提出批评,以免刺伤她的自尊心,而是采用欲贬先扬的手法,先赞赏女秘书的魅力,使她女性特有的虚荣心理得到很大满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批评。这样一来,女秘书一方面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一方面又没有因批评而丢面子,对批评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2.批评的禁忌

说批评话不注意分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羞辱对方的人格,让人失去尊严。不以对方的人格为对象,单就他的行为或举止进行批评,可以避免刺激他的自尊心。

自己所关心的,是对方的行为,对方如果能够接受批评,可以再赞美他,从而提高他的自尊心。

“××,据我所知,你以前从未犯过这种错误……”

“××,我这么坦率地说,是因为知道像你这种人应该会做得更好一点。这次的事,实在不像是你做出来的……”

这样说,一方面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他努力向上。

有些上级、老师和家长,往往以讽刺和挖苦来代替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害,明辨是非的批评,这实际上是把批评降低为泄愤的手段了。

羞辱对方的批评方式往往既鲁莽又不恰当,常常会引起反作用。有益的批评应当把批评的事与人分为两件,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羞辱人的批评是有意把事与人混为一谈,而且以偏概全。有时候,一句本来是可以接受的话,却因为加入了羞辱人的成分使听者无法接受。

(2)翻老账、揭疮疤。对于以前曾犯过错误、受过处分甚至于惩罚的人,许多人总是抱有成见,这样,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眼前的事和以前的事扯到一块儿,翻老账。而这往往就触动了别人最敏感的、最不愿意让别人触及的神经,从而使人产生极大反感。

一名中学生,因为考试作弊,受到一个通报批评的处分,后来,他和一个同学吵了一架,于是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对他进行批评,可只进行了几句,就谈崩了。下边是他们的对话:

班主任:“你对同学大打出手,可真够威风的啊。”

学生:“我……”

班主任(打断学生):“你怎么样?上次那个通报你忘了吧?我可是没忘啊……”

学生:“那你就给我再来一个通报吧!一个我抱着,两个我背着!”

班主任:“你……”

批评最忌翻陈年老账,将对方过去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理直气壮。殊不知,连珠炮式的指责只会加大对方的对抗情绪,使所遇到的问题更难解决。

“并不是我喜欢揭人的疮疤,而是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一点悔过的意思都没有。我这才忍不住翻起旧账来的。”有这个不良癖好的人为自己辩解经常这样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必要指责其态度时,只要针对他的恶劣态度加以警诫即可。每次针对一件事比较能收到好效果。集合许多事时,目标分散了,被批评的人反而印象不深。

另外,批评也最忌讳揭人隐私。多数人都有隐私,既然是隐私就不能公开,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在批评时把别人的隐私也抖搂出来,势必会引起不良后果。

(3)无休无止。俗话说,批评的话最好不超过三四句。会做工作的人,在对别人进行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留一定的余地,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总是不肯善罢甘休,非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不可,结果是过犹不及,往往把事情推到了反面。像有的批评者总以逼迫被批评者承认自己错了并做出某种承诺为最终目的,就是属于这方面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

某大学女学生王某与校外一男士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这事让系领导知道了。系领导抓住这一点,把王某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当然,王某也认识到自己的确错了,很诚恳地向系领导认错。这件事本该到此为止,但系领导并没有善罢甘休,非让王某写下书面保证并公开在系中认错不可。书面保证可以写,但公开认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这类事本来不光彩,如果让系里师生都知道,一个姑娘家以后还有脸见人吗?王某寻思来寻思去,找不到下台的办法,于是便离校出走了。

一般来说,批评应该适可而止,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因为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帮助别人。

一个人犯了错误,对这个错误的某一点只要提醒一下就行了。再提第二次是没有必要的,提第三次就变得“婆婆妈妈”了。

把过去的错误重新批评,总是纠缠不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显得愚蠢。

因此说批评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重适当,否则就有悖于批评的“治病救人”目的了。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当我们面对着一个犯有某种过错的人时,能够做的补救措施之一,就是用语言向对方指点迷津,促其浪子回头、迷途知返。不过,批评犯有过错的人,与平常的说话是有较大差异的:过或不及,都难于取得令对方口服心服的效果。因此,批评或劝诫犯有过错的人,必须把握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和言语分寸。

(4)不要吹毛求疵。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和缺点,即所谓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上级,应针对下属在工作当中出现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批评,使对方能及时认识到,并加以改进,切忌犯吹毛求疵的毛病,对下属所犯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也横加挑剔。这样既显得你领导工作无重点,又让下属对你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5)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自己心里的想法去揣摩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使你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了解对方的心态。因此,揣测别人的心思是一种不公平的沟通技巧,有时更是一种卑鄙的攻击人的手段。批评别人的方式,要避免下列的想法:“你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晋升!”“将工作做得好,仅仅是想讨好我而已。”等等,就明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