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这一年度复员,与清华、南开联合招生,全国七区连同今天已在沈阳招生共八区,由西南、东南区至东北,考生有三万五千人之多,考试科目有国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公民六项,试卷的数目达廿万本,现在已经保存起来,由中等教育专家们来鉴定,并且研究中等学校在抗战期中的得失。这些研究的材料,是可宝贵的。三校考生已考定的七区,三万人中录取了三千人,其中一半是先修班新生。我们如果用战前的标准定录取的去取,三万人合格的只有一百廿人,这是值得考虑的事情。他们的英文程度差,数学、史地、理化也不好,北大工学院的考生成绩比较好。我们看看教育部订的课程,很容易明瞭,症结在中学功课太重,科目太多,因此不能注意到工具的训练。三校此次考试录取的标准,是以工具科目国文、英文、数学三门为决定的部分,其余的理化、史地、公民则为参考的。这次沈阳招考,索性把参考的科目除去不考,更注意数学、国文的成绩。关于东北招考的原因:
(1)应给予东北学生一个投考的机会,这是傅斯年先生一再提出的。
(2)加上东北区的中学毕业生的程度,作为研究抗战来的中等教育的材料。我建议地方与中央教育当局联合起来,研究这批材料,决定中学的功课,“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我对中等教育是一个门外汉,先不谈高深理论,什么启发教育,或是其他。像这次招考,实在是一种会考性质。如果教育当局给予我们有二年、三年或四年的机会,取消不必要的科目,集中工具科目的教育,用以实验这种方法的结果究竟如何。美国、英国在战事中的语言教育,用实际的需要,八个月要教育成一个能说、能写、能看、能读一种外国语文的优良结果,是值得供给我们作为参考的。我国中等学校的外国语教育,只有教会学校的女校成绩为佳。
我主张用直接教授法,教授先用语音的原理,文法的原理,告初学外国语的学生。经过三四星期,再发给课本。美国教育用的启导员也是造成学习环境的良好方法。教学要用前进的方法,要有活的语言,活的文字。国文方面,不论大学、中学必须打倒全旧的一套,用活的白话文,活的白话。
我的建议是“大胆之至”,贡献各位中等教育的朋友参考。
【注释】
[1] 1946年10月13日在北平艺文中学的讲演。原载1946年10月14日《经世日报》。收入1994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胡适教育论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