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品读鲍鹏山(1 / 1)

鲍鹏山品水浒 鲍鹏山 1521 字 4个月前

◎ 深入浅出!金圣叹的批注寥寥数语,读来是一种趣味;鲍鹏山的解读,更详尽,来龙去脉说得清楚而有趣,更适合现代人读吧。

◎ 写得很客观,真实地还原了《水浒》的历史背景,其实历史有时并不像我们想的那般美好。看看这本书吧,对人性有更多的认识。

◎ 鲍子的书要读,既可了解历史,又可对现代社会启蒙,更有鲍子的思想深度,不可不读。

◎ 借助学者的智慧深刻地读《水浒》,好事一桩;学者有幽默而不失智慧的感悟,获益匪浅。

◎ 这本书,数宋江部分讲得最好,成熟的标准有关于阅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尺码。值得推荐,特别是对政治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仔细阅读。

◎ 好看的书!书写得很妙,鲍老师观点独特、新颖,讲解透彻、严谨,我很喜欢。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 此书对人物分析有独到眼光,不拘金圣叹的版本,观点客观,值得玩味……

◎ 新角度,新视野,新见解,对人的心理剖析深刻,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 本书更为令人不忍释卷的原因,是作者通过对这几个人物的评点,让我们对世事有所感悟。这些引申的、透彻的分析,不但使我们更好地品读《水浒》,评判人物,更能进一步思考传统文化、体制、人性中隐藏的规则。

◎《 水浒》中的故事文本,有思想,有见解,有文化。是本好书。

2011年8月的新版《水浒》电视剧天天看,鲍老师的书天天读。比较文学与影视剧的不同,太有意思了。

◎ 爱读《水浒》。经过鲍老师的一番麻辣解读,《水浒》读起来更有趣味了,不只是情节,更涉及人性的层面。感谢鲍老师!期待将《水浒》继续新说下去。

◎ 鲍老师确实是文人中的侠客,我买了鲍老师的不少书,包括签名版的《风流去》《鲍鹏山品水浒》等。喜欢鲍老师针砭时弊、直抒胸臆的风格。

希望鲍老师继续努力!

◎《 鲍鹏山品水浒》很好,看得让人入迷。因此,爱看《水浒传》的人要读一读。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人物形象分析很透彻;二是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极为深刻;三是不落俗套;四是语言精练优美,读来痛快淋漓。

◎ 过去真的认为《水浒》就是打打杀杀,没有真正关注过它的思想性,至多只是认为写得精彩而已。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自以为已经理解,但听了鲍鹏山老师的讲座,忽然觉得理解得深刻多了,所以听了讲座还想特意买书来看,好好收藏!

◎ 绝对好书。打破以往意识形态的窠臼,从心理、社会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人物。给以中国文化、社会的深刻分析。我是在书店买来读的,后来又搭配看了萨孟武先生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相得益彰。推荐一起读。

好书不仅告诉我们所不知道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摆脱可笑的束缚。

◎ 鲍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新说,而且是深说,同时也是精说。鲍老师结合《水浒》中的人物用现在的社会心理学、哲学、美学知识,分析他们的性格,使我们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有鲍老师这样一群人,这个社会的正义才能宣扬出来;有鲍老师的分析,我们周围的小人才能显示出来;有鲍老师等人的呼吁,我们这个社会的公民化和社会制度的人性化才能够有所改观。

◎ 作者敏锐的目光和犀利的评判,如同让我们重读了一遍《水浒》。

在人物的语言、行为之外,我们看到施耐庵的用心之深和鲍先生的智慧与深邃。从人性的角度来诠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应该说是这本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数百年来,我们在阅读《水浒》中所呈现的审美“集体无意识”,从此被矫正,打打杀杀的英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挣扎、彷徨、无奈,和我们制度文化基因的点点由来。于是,决定再读一遍《水浒》。这一次,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读,不仅是为了那些个**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 书刚拿到手上,急不可耐,就用了两三个小时把评述李逵的那一章读完了。真是不错,让我受益匪浅。记得最早读《水浒》的时候,应该是上初中时,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就读过了。现在想来只觉挺好笑的,只记得了一些打打杀杀的零碎故事和那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已,全没有些深刻的感悟。今读了鲍鹏山先生的书,深有体悟,《水浒》有的不只是打打杀杀,或是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对人,对事,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揭露、批判和深切的感悟!

◎鲍鹏山老师通过对几个点睛人物的评论,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其一,那个时代的宋朝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充满了太多欺行霸市,尔虞我诈,人性迷失。如此的大环境,下层官吏都难以生存,更何况普通百姓!

其二,天下有不平事,有产生不平事的人,那就应该有解决这些不平事的人。如果把解决这些事的人喻为英雄好汉,那么作者通过整部著作,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英雄好汉之间的性格差异,更为重要的还有人格差异。

虽然都是在除暴安良,但是各自所采取的行动以及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从中就显示出来境界的高低,这些境界说穿了就是人格魅力。

其三,站在今天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些英雄的诞生、发展以及结局,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水浒》这部名著有很大帮助。特别是鲍鹏山老师很多寓意深刻的评论,更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 鲍老师的书让我们明白,大多数梁山好汉的道义只是存在于梁山兄弟之间。所谓的“替天行道”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好汉们“劫富”了,但并没有“济贫”,一如晁盖们劫的生辰纲;好汉们也没有基本的道德与正义感,武松可以和杀人越货的张青夫妇结拜;李逵劫法场滥杀无辜。一些人被逼上梁山是因为黑暗的社会制度,还有很大一部分好汉是被梁山逼的,并且还伤及无辜,比如朱仝的上山。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梁山泊大部分好汉和黑社会的古惑仔们差不多,有着很多所谓的黑道的潜规则,有着所谓的强盗的职业道德。比如,张青和孙二娘的三不原则:不抢囚犯,不杀僧戒,不掠粉头。鲍老师的评述让人醍醐灌顶,看清了这些所谓英雄豪杰们的古惑仔本色以及世人对他们的盲目崇拜和赞赏。这是那个人治社会时代的无奈,也值得当代人深思。

◎ 听鲍先生讲《水浒》——

翔实的材料,飞扬的文采,平和的心态。

既可得读书之乐,又可得读书之法,收雅俗共赏之效。

叶嘉莹先生认为古诗词阅读应取一种细读法,鲍先生读小说《水浒》也取了一种细读法。

鲍鹏山讲林冲,最大的好无非两个字:有核。有思想之核,有情感之核。思想之核,是乱自上作;情感之核,是逼上梁山。还似可说:讲清、讲透了两个“W”:1.What——林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Why——林冲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

林冲不死,昭昭天理。《水浒》作者对乾道的这种秉持和传承,古今中外卓异的作家莫不如斯。凡执笔者,凡讲述者,都应有如此的自觉。鲍先生讲座元气淋漓,正气凛然。这是鲍先生讲座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物质的时代太需要这种非物质。

谁说鲍鹏山只详不略?十五集只讲林冲一人,略去了多少人和事啊。

“君子只做是非判断;小人只做利害判断”“小人缺失的仅仅只是德行,小人的智力并不低下”。我们的耳中听不到这种智性的话语,多少年了?

《三国》的语言刻板、乏味,《水浒》的语言质朴、有味;《三国》是一种理念的产物,《水浒》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抓住了《水浒》的语言,就抓住了《水浒》的魂魄,而鲍先生正是这样做的。易中天讲《三国》,讲思想,讲故事;鲍鹏山讲《水浒》,讲情感,讲语言,都是成功的。

讲先秦也好,讲《水浒》也好,鲍鹏山都是那个鲍鹏山。所写所讲,“句句都是自家体贴出来者也”。

鲍先生新说《水浒》。我们,重读《水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