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妒贤嫉能的人总是成不了大气候。鱼儿潇洒自如是水的功劳,上司的辉煌离不开员工的功劳,你身边的人才就是你的最大财富,离开他们,你可能将会一事无成,他们对于你的善待受之无愧。所以,如果你成功了,你的局面做大了,做了官或者做了老板,那么对你来说,善用人才和善待人才都是你的当务之急。
刘邦出身低微,年轻时游手好闲,30多岁才当上泗水亭长。无论是学识还是才能,他都不及贵族出身的项羽。但是,在群雄逐鹿的秦末,刘邦能最终打败骁勇善战的对手项羽,称霸天下,建立汉朝,其非凡的用人之道可谓决定性因素之一。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将自己夺天下的原因归功为用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秦末农民起义之初,项羽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吸引了不少人才,韩信、陈平、彭越等能人志士都投靠其麾下。但最终都弃之而去,这与项羽不善用人有极大关系。而刘邦却敞开大门,只要具备真才实学,又吃苦肯干,就能出将入相。
刘邦建业之初只有萧何、曹参等几位人才,到后来达到事业鼎盛时,身边已聚集了一大批文武贤才。谋士张良、陈平,深明韬略,足智多谋,且极富政治远见;武将韩信、王陵、周勃、灌婴、彭越、英布等,尤其是韩信,被当时的人们评价为“国士无双”,其军事才能足以千古留名。此外,其他大小文武贤才陆续投奔,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再说,刘邦也很会用人才,且善待人才。他用人时从不责备求全,只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对于他的下属给予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人不疑,这与项羽有天壤之别,项羽刚愎自用,对自己的部下存有疑心,导致人才纷纷弃之而去。
作为领导,刘邦并不具备卓越学识和才干,但他懂得发现和尊重人才,让人才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发挥其自身的特长。他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凝聚力极强的优秀团队。这样,夺取天下,也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