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对任何一项哪怕是细小的工作都力求做到完美,是在为你将来更好的选择做积累,千万不可马虎。
寻找人生的转折点,首先要从细微之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因为有些人生的转折点,就蕴藏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
做事、做人要从小事做起,争取把每件小事做好。因为从小事做起,才不会失去悄悄来临的机遇,有些机遇你不知道,也会被你抓住。
年轻人大多心气高傲,很容易好高骛远,对于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屑一顾。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同样也可以决定成败。
陆军某部要选派一名特种兵到美国参加世界特种兵大比武。在层层选拔之后,王军和刘飞两名队员进入最后角逐。他们比赛的内容是要爬一座海拔六千多米的大雪山,谁先将队旗插上雪山,谁就获得了去美国参加比赛的资格。出发之前前一天晚上,王军将所要携带的登山用具,仔细列了一个清单,然后对照清单将东西准备好。而刘飞则认为,那座雪山爬了好几次了,轻车熟路。队友提醒他早点将登山用具准备好,他满不在乎地说:“就几样东西,忘不了。”
第二天登山比赛开始了,中午时分二人到了半山腰,打开煤气炉进行热量和食品补给。眼看着王军的煤气炉将雪水烧开,下面条。刘飞傻了眼:煤气炉的出气管道,在低温下被凝结物堵住了,煤气灶无法点火。而疏通煤气炉管道的小钢针,忘在枕头边上了!
一个小钢针,决定了刘飞的成败。因为没有食品补给,刘飞远远落在后面,失去了他军事生涯中十分珍贵的机会。
钢针不大,作用不小,归根结底是对待小事的态度。
许多人渴望成功,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但是,他们大多时间在苦思冥想,而不愿意从简单的小事情做起。这样,错过了好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也丢掉了许多走向成功的契机。
20世纪70年代初,麦当劳看好了台湾市场。其总部决定先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选中了一个著名的年轻企业家。通过几次商谈,还是没有定下来。最后一次谈判,总裁要求该企业家带他的夫人来。在商谈的最后关头,总裁问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怎么想?”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棒”昏了头。好在他旁边的夫人打破尴尬:“没关系,我老公在家里经常洗厕所。”就这样,他通过了面试。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总裁真的安排他去洗厕所,并尾随其后观察他。直到后来他当上了高级管理人员,看了麦当劳总部的规章制度才知道,原来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先从洗厕所干起,就连总裁也不例外。
这个规章制度,旨在考查一个人对于小事的态度和耐心。因为总裁知道,大事是建立在小事的基础上的。
美国的内奥米·贾德就是从接待员干起的,她最初的工作就是接听电话、煮咖啡、整理邮件、清扫办公室,后来她成为世界著名乡村歌手,曾6次获得格莱梅奖,其唱片已出售2000多万张。罗伯特·约翰逊则是从洗车员干起的,16年后自己开公司,后来成为黑人娱乐电视股份公司创办人。阿伯塔·尤斯从农场干起,拾牛粪,扫牛棚,挤牛奶,22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飞行安全国际培训公司总裁。还有,拿破仑是从炮兵干起的,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干起的,曾宪梓是从卖纽扣干起的……所以,欲干大事业者,也不妨从“洗厕所”之类的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件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呢?更何况,大机器是由许多小零件组成的,大事总能具体到细微的小事上面。
戴维斯曾经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他在与顾客交往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不例外。戴维斯也因此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后来,洛克菲勒卸任,戴维斯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小事?严格说来,这还不在戴维斯的工作范围之内,但他做了,而且做到了极致。因此,他靠小事,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在给青年学生讲解人生课的时候,举了这样两个例子: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两个孙子,他们都秉承爷爷的理念,凡事从小开始。一个孙子先从出租车司机做起,一步一步当上了美国众议员;另一个孙子拿到了美国某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工作之后他坚持从最底层做起,在某酒店做了服务生,通过奋斗,最后当上了跨国银行中国区总裁。
无数事例表明,只有将小事做好,才能有希望做大事。有教育专家告诫青少年:“年轻人要学会做小事,并善于把小事做成大事,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