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安逸将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对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有人问寺院里的一位大师:“为什么念佛要敲木鱼?”
大师说:“名为敲鱼,实则敲人。”
“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呢?”那人又问。
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勤快的鱼儿尚且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故事虽然浅显,道理却尤为深刻。
应该说,勤奋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反,追求安逸倒是人类潜意识中共有的渴望。但无论任何人,只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勤奋的习惯。
牛顿童年时,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做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愤怒极了。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奋力读书。他早起晚睡,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牛顿一度辍学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但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他把一切事务都托付给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篱笆下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去。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从此,牛顿再度叩响学校的大门,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事拖拖拉拉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磨灭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天大的不幸。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地工作才能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长的所有因素中,勤奋是最有效的。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来自勤奋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政治家、诗人还是商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