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最经不起质问(1 / 1)

在卡耐基的《思想的光辉》中,有一个关于“质问”的例子。

某日在一公交车上,前排座位有两个乘客在谈话: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牵手》,拍得实在很好。”第一个说。

“有什么好的?”第二个倔强地质问他。

“剧情实在不错,对婚外情别有一番见解。”

“有什么见解?”第二个仍然用那种语调说话。

“还用问吗?它不是指出婚外情所引发的矛盾吗?”

第一个似乎有点不高兴了。

“这算是什么别有一番见解?”第二个依然用质问的语气说。

这两个乘客话不投机,很快就冷场了。卡耐基认为其原因就在第二个乘客用质问的语气来谈话。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

像上述的那两个乘客,如果后者改变一下他的态度,当第一个乘客提出对《牵手》的意见时,他可以坦白说出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见解,而不要用质问的方式使对方难堪,这样沟通就可以愉快地进行下去。

谈话时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多半胸襟狭窄,好吹毛求疵,与人为难,或性情孤僻,或自大好胜。其实除了在不得已的场合如在法庭上辩论之外,质问是大可不必采用的。如果你觉得意见不合,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来,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

同样,也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纠正别人的错误。

“昨天我想是今年以来最酷热的一天了。”

“你怎会知道?”

对方虽然说错了,但你何必要先给他一个难堪的质问呢?你既然知道昨天温度不过34℃,而前天却达到35℃,那么你说出来就好了。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一样。这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如果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必会恼羞成怒。

虚心、坦诚和尊敬别人是语言沟通的必备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子,以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没好处。你不愿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也不可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如果有不妥之处,你可以询问原因,可以向他们解释,但要真诚大方。如果你想使得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因你的质问而感到窘迫时,在形势上他失败了,但他必定会抱恨在心。

虽然与朋友交谈时,偶尔以质问的语气开玩笑是可以的,可是不要经常用,以免养成了习惯。

为人温厚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不侵害别人就是护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