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到办公室。陶先生则留下来,简单地了解了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面对这位学生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平和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陶行知用诚心唤醒了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这多少会给我们的家长一些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用赞扬的态度和语言去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这样又如何能从孩子的错误中找到闪光点呢?比如,对于孩子犯错后敢于承认、担当,要给予奖励和赞赏,肯定孩子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而不是追究孩子的错误。要知道不当的责骂或体罚,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家长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实际上,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改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徐海伟是班上出了名的淘气孩子,经常会在班上制造一些麻烦。一天中午饭过后,老师刚走到走廊上,已吃完饭的孩子们就接二连三地说徐海伟的种种不是。这个说他打人,那个说他抢人家的图书。再瞧瞧,他正满不在乎地冲着大伙嚷嚷。
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后说:“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讨厌徐海伟身上的缺点,我想他也应该知道自己错了,大家能不能想想他有没有什么优点呢?”一阵沉寂过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起徐海伟的优点,“他每天来校都不用家长陪”、“他饭吃得很快”、“他爱劳动,经常抢着干活”……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被孩子囊括了!最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兴地对徐海伟说:“我们希望徐海伟更加努力,让自己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你说好吗?”徐海伟低头轻声地说:“我知道错了!我要让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我们又发现了徐海伟一个优点,那就是敢于承认错误。”老师补充道。一阵热烈的掌声顿时回**在教室里……
现在的徐海伟,活泼可爱,与同伴相亲相爱,爱与老师说自己的心里话……总之,老师同学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这个事例说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如果家长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所以,面对“坏”孩子,家长更需要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
学习时间,孩子跑到客厅打开电视。
这时,母亲从房间出来。
“你怎么老看电视,不好好做作业?”接下来就是母亲的一番数落,“你这么喜欢看电视,你别做作业了,有本事当演员去!”
孩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做完作业了。”
母亲不依不饶,“你这是什么毛病,找借口,还顶嘴……”
瞧,这位母亲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指出后,还抓着他的错误不放,并将错误进行了夸大,这样不但不会帮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使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当的责骂以及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还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
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听到家长的表扬逐渐减少,而批评逐渐增多,有的孩子甚至经常受到“狂轰滥炸”式的批评。家长应当认识清楚,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不断前进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至关重要。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好好干的激励作用;否定性评价会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
任何一个人,渴望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大大超过被别人否定的心理需要。这个规律大多数家长都懂,也想多表扬孩子,但往往觉得找不到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就总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这就是值得表扬的优点:孩子的进步可以是多方面的进步,也可以是单方面的进步,比如可能是一次考试成绩的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在文艺、体育方面取得好成绩,可能有小发明、小制作……总之,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横向比或高标准要求而认为孩子的进步看着不起眼,不值得一提,于是就漠视了孩子的点滴进步。优秀的家长,总能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