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1 / 1)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生于英国苏格兰邓弗姆林一个贫民的家中。小时候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艰难。这种生活状态使得卡内基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性格。他的母亲是一个处事果断干练、眼光犀利而长远的人,母亲的这些性格和气质,对卡内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他日后成为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起了重要的作用。

1865年,正当卡内基在铁路的工作越来越顺畅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职。他认为:“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桥、火车头和铁轨,钢铁将是一本万利的。”铁路是赚钱的行业,也是使用钢铁最多的行业。铁路造得越多,对生产和经营钢铁的人就越有利。而且,南北战争时期钢铁价格的上升也使得卡内基看清了钢铁业的辉煌前景,他决定要对钢铁业进行投资。

1892年,卡内基把他创办的公司名称改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的钢铁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他本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为了向那些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他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由于家境贫寒而未能上学的卡内基不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他自己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图书馆。这种经历让卡内基立志要为穷孩子建立更多的免费图书馆,为了帮助那些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也投资兴办了许多图书馆,对发展自己的第一故乡英国、第二故乡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卡内基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当然,在他身后,“卡内基公司”及各项卡内基基金依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况且这笔巨款还会不断地增加利息或赚进红利,实际上他在世界上捐献的数额远大于这个数字。

1919年8月11日,卡内基在马萨诸塞州的“夏之家”别墅逝世,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终年84岁。

安德鲁·卡内基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敏锐的目光和远见卓识,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最终铸就了钢铁王国,从而在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他生前谈及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

“我以为我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鼓起人家的热诚,要叫人家能够尽心竭力,最好的办法是赏识他、赞美他。上司的指责,是最容易消灭部属的信心的,我还没看见一个人,在被吹毛求疵时,能比在被赞赏时把事情办得更好。”

至死都不忘赞美的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都没有忘记要赞美他的雇员。在他自撰的碑文中写道:“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样跟他那些比他聪明的属下相处的人。”

为什么成功者要将赞美奉做成功的信条?因为他们坚信,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扼杀一个人的雄心,也没有比赞美更能使属下辛勤工作的了。真诚的赞美会直达听者的心灵,让听者不胜感激,焕发出精神力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疲惫不堪、精疲力竭的时候,如果突然收到上司的一声赞美,他的疲惫之感也就随之无影无踪了。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因不善交际而颇感痛苦的年轻人这样说:他在与人交往时,总是竭力恭维、美言别人,因为他认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谁知不少人都不愿与他深交,更谈不上说什么心里话了,最多只是随随便便应付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赞美并不等于善言,赞美适度才是善言。如果错误地把赞美当作善言,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尺度,在交际中总是千方百计、搜肠刮肚找出一大堆的好话、赞词,甚至把阿谀当作善言,那么常常会事与愿违。

诚然,每个人都有着渴望得到别人赞赏的心理,希望得到他人的好评。适度的赞美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人们更渴望坦诚相见、真情以待,更希望与谦恭、诚实的人交往。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到:善言并不等于赞美,善言又离不开赞美。恰到好处的赞美便是善言,而善言可使新交一见如故、老友情谊常在,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赞美,使赞美恰如其分而不失度地成为真正的善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注意交际的对象

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等,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切不可随意恭维、奉承对方,尤其是对新交更应小心谨慎。比如,你对一位因身材过于肥胖而发愁的姑娘说:“你的身材实在是漂亮极了!”姑娘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如果对一个为自己身材姣好而感到自豪的姑娘说这句话,却可以使姑娘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喜爱结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他们喜欢直言不讳,越指出他的不足,他越喜欢,而越恭维他,却越讨厌。同这类人交往时,恭维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2.注意赞美的时机

交际中认真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赞美,是十分重要的。赞美有一定的“时效”约束,应当切合当时的气氛、条件。当你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恭维的地方,要善于及时大胆地赞美、恭维,千万不要错过时机。不分时机的赞美只会事与愿违,起不到应该起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同时,还应该记住:当对方发现他自己的某种不足而要改正时,你却对他的这种不足之处大加赞赏,是绝不会令他满意的。

“朋友有劝善规过之谊”的古训,也是现代交际中的一个为人准则。

3.注意赞美的尺度

赞美的尺度掌握得如何,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不留痕迹、适可而止的赞美是成功者之妙诀。而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过度的赞美、空洞的奉承,只能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难堪、肉麻和厌恶。

假如对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朋友说:“你写的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这种赞美的结果只能使双方难堪。但如果这样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朋友一定会感到很高兴,说不定他还要介绍一番他练字的经过和经验呢!

当然,赞美的程度不够也不成为赞美,同样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赞美还需要真诚,需要不留痕迹。

真诚的态度是交际者成功的要素。交际中一定要努力表现出赞美的真诚,表现出发自肺腑、情意真切。要知道与其因无美可赞而勉为其难,不如避而不谈为好。

把握恰当、得体的赞美无疑是走向善言者行列的第一步,也是现代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努力发掘对方值得夸奖的小事

美国一位企业家这样形容卡内基:“他是一位会握着你的手,鼓励你、赞美你的人。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还没有碰到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人。有许多人,虽然拥有职权,但他们没有嘉许人的雅量,只会讥讽别人,像这样怎么能成就更伟大的功业呢?”

把赞扬送给别人,双方都会感到无比愉悦。有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

卡内基在工作与生活中,很善于发现能对别人加以夸奖的极小事情,寻找自己与之交往的那些人的优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一种每天至少五次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习惯,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让他们去达到它。他们宁愿做出惊人的努力,也不会使你失望。真诚的赞美是不会被人们拒绝的。中国清朝有一部叫《一笑》的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捋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您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赞美能使人得到满足。如果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地赞扬满足一个人,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只要愿意,你总是能够在别人身上找到某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也总是可能发现某些需要指责的东西,这取决于你寻找的是什么。一位心理学家曾成功地改变一位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儿童,他的方法就是善于发现他值得赞美之处。

孩子的父亲说:“这是我见过独一无二的孩子,简直没有一点可爱的品质,没有一点。”于是,心理学家开始从孩子身上寻找某些他能给予赞美的东西。结果发现这孩子喜欢雕刻,并且工艺很巧妙,而在家里他曾因在家具上雕刻而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便为他买来雕刻工具,还告诉他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同时赞美他:“你知道,你雕刻的东西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儿童雕刻得都好。”不久,他又发现了这个孩子几件值得赞美的事情。有一天,这个孩子使每个人都大吃一惊:没有什么人要求他,他却把自己的房子清扫一新。当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想你会喜欢。”

人生羊皮卷

人人需要赞美。赞美对温暖我们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尽情真诚地送出去,而某一天某个时刻,自己也会得到赞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