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儿童:
小倩,女,13周岁,北京市某公立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
亲人情况:
父母先到北京多年,小倩曾经跟奶奶一起在家乡生活。小学三年级时,小倩来到北京跟父母同住至今。小倩的父母都是大专毕业,目前爸爸是某公司老板,妈妈没有工作,是家庭主妇。
小倩来到北京大约五年了,从小学升到中学,对北京的生活从陌生到熟悉到习惯。现是初二的学生,小倩也有自己最担心的事情:
“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不能在北京上高中。”
距离升学还有一年的时间,小倩的爸爸已经跟小倩商量好了,最后的决定是回家上高中。
“我觉得这块蛮好的,我喜欢在这待着,所以我不希望回去,但是没办法。”
小的时候跟奶奶住在一起,那个时候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样,小倩没有留下印象,唯一记得的就是特别想跟父母在一起。
“在老家的时候,我父母不在身边嘛,但是我蛮希望见到他们的。”
跟父母住在一起之后,小倩跟爸爸的关系就变得特别好,有什么事情都会跟爸爸讲。跟妈妈的关系要差一些,但小倩说是因为自己“现在处于青春期,跟妈妈有点叛逆心。”不管怎样,小倩还是特别感激父母,觉得他们的辛苦都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生活。
“有时候,我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来表达我的心意。”
眷念温暖的家应该是小倩特别不想离开北京的原因之一。
小倩不想离开北京,还因为她很喜欢现在的学校。“现在的学校,很满意。”我们让小倩把这里的学校和家乡的学校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小倩第一句话说的竟是:
“我觉得老家都是应试教育,而这里是素质教育。”
小倩认为家乡的学校特别重视考试的成绩,做很多题,而北京的学校更重视英语口语,语文也更注重作文,教学方式没有家乡那么可怕。和老家相比,小倩也更喜欢这个学校的老师。
“这的老师对学生关心的比较多,就像妈妈一样。而那边的(老家的)老师,只关心学习。”
对老师的信任让小倩有了困难的时候会很主动地向老师求助,用她的话说:
“老师跟我们比较近,对我们了解比较多,如果自己去解决的话,往往会走弯路。”
身边的同学,小倩觉得:
“他们的思想对于老家来说是比较复杂一些,老家那些朋友都比较单纯。”
但是小倩能看到思想复杂也有好的方面,知道的多,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强。所以小倩还是“喜欢这里的同学”,自己有了困难同学也会帮助自己。
对于老家的生活,小倩很眷念。
“老家自然环境比较美,小孩从事的活动比较多,可以在雨里,在水里玩,或者去爬山。在这里只能天天玩电脑,没有更好的游乐场所。”
但是小倩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北京学习和生活。
“这里(北京)科技比较发达,老家这方面不是很好,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书,而老家书店几乎很少。”
“我希望能读到硕士。”
“我其实想当领导,觉得北京交通太不方便了。”
多年的北京生活,小倩已经熟悉了身边的一切,对老家只有一些儿时玩耍的记忆。小倩已经把自己的未来跟北京联系在一起,希望长大后的自己能为北京做一些事情。希望北京也给小倩一个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