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生活里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母亲。最初,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随后,他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我们已经描述过,如果母亲无法将孩子的注意力拓展到父亲身上,那么孩子社会感的发展过程会严重受阻。父母婚姻不美满,孩子的处境就会出现危险。母亲会觉得无法将父亲包括在家庭生活之内,因此想使孩子完全属于她一个人。也许父母双方都会把孩子视为个人战争中的一颗棋子。每个人都想把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希望孩子爱自己胜于爱对方。
假如孩子看到了父母间的分歧,他可能就会巧妙地让父母来争夺自己。由此可能引起父母间的一场竞争——看谁能更好地控制孩子,谁更宠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下,孩子不可能学会与人合作。孩子与他人合作的初次经历来自父母,如果父母双方都无法合作,那也不能指望他们教会孩子合作了。
而且,孩子对于婚姻和异性伴侣的第一印象,正是从父母的婚姻中习得的。除非后来得到纠正,否则,在不幸婚姻中长大的孩子会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即使长大成人后,他们还会认为婚姻注定是以不幸告终的。他们会设法躲避异性,或者认定他们对待婚姻的解决方法会失败。因此,如果父母的婚姻不和谐,不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们也没有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婚姻应该是两个人为了双方的共同幸福、孩子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而建立的伙伴关系。如果在哪一方面失败了,它就无法和生活的要求协调一致。
因为婚姻是一种伙伴关系,所以双方没有哪一方会更优越。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额外加以重视和考虑。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必要使用权威。
假如家庭中某一方特别突出,或受到其他人更多的重视,这将会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假如父亲是个急性子,想控制其他人,儿子就会对男性产生错误的概念,女儿会更受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女儿会把男性想象成暴君。对于她们而言,婚姻似乎意味着征服和奴役。长大成人后,她们有可能会对其他女性产生一种性的兴趣,以保护自己不受男性伤害。
假如母亲非常跋扈,对家里其他人唠唠叨叨,情况便会倒过来。女儿可能会模仿母亲,变得刻薄挑剔。儿子可能会戒备心很重,害怕批评,总是防备别人要控制他。有时不仅母亲专断强横,姐姐和姑姑都会联合起来管束他。他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他害怕别的女人也会这样唠唠叨叨、吹毛求疵,因此想避开所有女性。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如果有人将逃避指责视为生活中的第一要务,那么他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在看待每件事时,他都只会根据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判断:“我是主导者,还是服从者?”他把与别人的一切关系都视为潜在的输赢关系,因此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父亲的作用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他必须向妻子、孩子和社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伴侣。他必须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三个问题——工作、友谊和爱情。他必须以平等的方式与妻子相处,照顾和保护家庭。他不能忘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无法替代。他的任务不是压抑妻子,而是与她合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他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它仍然是家庭共有的财产。他绝不能显得自己是在施舍,其他人是在接受。在好的婚姻关系中,父亲挣钱养家,仅仅是家里劳动分工的结果。许多父亲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来统治家庭。家庭中不应该有统治者,任何可能造成不平等感的情况都应避免。
每一位父亲都应注意到一个事实:我们的文化着重强调男性的特权地位,结果是两个人结婚后,妻子可能或多或少地害怕受到控制而处于劣势地位。他不能因为妻子是女性,不能像他一样赚钱养家,就歧视她。不论妻子对家庭经济方面有多大贡献,只要平等合作关系还是家庭生活的基础,那么谁赚钱,钱属于谁都不存在问题。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以至于许多孩子把父亲视为偶像或最大的敌人。惩罚,特别是体罚,总会伤害孩子。任何不友善的教育都是错误的。不幸的是,家庭中惩罚孩子的任务总是落到父亲身上,这会造成许多不良结果。首先,这暗示母亲坚信女性并没有真正教养孩子的能力,她们是弱者,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帮助。母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再说”时,她就是在教育孩子们将父亲视为最终的权威和生活中真正的有权者。其次,这会破坏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使孩子畏惧父亲,而不是将父亲视为朋友。也许一些母亲害怕,如果她们惩罚孩子,就会失去孩子对她们的感情,但解决方法不应是将惩罚的任务交给父亲。这种做法并不能减少孩子对母亲的责备,因为母亲请来一名复仇者来帮助她。许多母亲还在用“告诉你爸爸”作为威胁,来强迫孩子服从,那孩子会对男性在生活中的角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假如父亲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三大问题,他就会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成为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父亲。他也会自如地与人相处,且朋友众多。他结交朋友时,就是在使自己的家庭融入更为广阔的外部社会。这样,他就不会被孤立,也不会受缚于传统观念。家庭以外的影响可以进入家庭,他也可以在社会兴趣和合作方面给予孩子有益的指导。
然而,如果夫妻二人各自有不同的朋友,就会存在危险。夫妻二人应该生活在同一个社交圈子之中,避免因朋友不同而产生隔阂。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应该形影不离,从不单独行动,但夫妻间不应存在妨碍他们在一起的东西。假如丈夫不愿意将妻子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这种问题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社会生活中心处在家庭以外。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好处,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大社会的一个单位,家庭以外也有很多值得信赖的人。
假如父亲与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关系融洽,这表明他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当然,他必须离开家庭而独立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讨厌自己的至亲,或要与他们决裂。有时两个依赖父母的人结婚,会夸大与原来家庭的联系。当提到“家”时,他们指的是父母的家。如果仍然把父母视为家庭的中心,他们就无法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个问题关系到双方的合作能力。
有时,男方的父母想知道儿子生活的一切,这样就会给新家庭制造麻烦。妻子可能会认为公公婆婆对自己有意见,并对他们的干涉感到生气。如果男方父母反对二人结合的话,这种情况就更可能发生。我们很难说男方的父母做错了。在儿子结婚前,他们如果有不满,可以反对他的选择,但在他结婚后,他们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竭尽全力保证这段婚姻美满。假如家庭分歧无可避免,丈夫应当理解,并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他应当将父母的反对看成是他们的错误,并尽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夫妻没有必要事事顺从父母的意愿,但假如大家都能友好合作,公公婆婆确实在为儿子儿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而不是只考虑自己,显然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父亲最受期望的是担起养家的责任并成为家庭的主心骨。妻子可能会帮到他,孩子长大后可能也能为其提供一些帮助,但在我们的文化中,经济责任通常落在男性身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必须工作,必须勇敢,必须了解自己的职业并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必须在工作中与其他人合作并受到他们的尊敬。
父亲的作用甚至远不止这些。他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他需要审视对他而言,什么是成功解决这一问题所必要的,那就是找到一份对人类有益、可促进人类福祉的工作。他本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工作应当确确实实“有用”。我们无须听他说了什么。如果他夸大其词,自然令人感到失望,但假如他所做的事情确实有意义,那就无伤大雅了。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爱情和婚姻问题,以及怎样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对丈夫的首要要求是他应喜爱自己的妻子,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爱与否,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如果喜爱,他会对对方喜欢的东西爱屋及乌,自然而然地将她的利益视为自己的目标。将注意力贯注在某人身上并不是证明喜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和谐相处也是对爱的表达。丈夫必须成为妻子的同伴,应乐于使她高兴。只有当双方将共同利益都视为高于个人利益时,真正的合作才能产生。只有给对方的爱大于对自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丈夫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过于公开地表露对妻子的感情。确实,夫妻之间的感情无法与父母对孩子的爱相比较,二者完全不同,也不会彼此削弱。但假如父母过于明显地表示彼此间的感情,孩子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处境受到了威胁。他们会妒忌,想给父母制造麻烦。
夫妻间的性关系也不应受到轻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父母在解释与性有关的事情时,应注意不要主动去讲一些信息,而应只解释孩子希望了解、并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能理解的事情。我相信,在当今时代有一种倾向,父母会向孩子解释许多他们还无法理解的性知识。这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不恰当的兴趣和好奇。与过去欺骗孩子、绝口不提任何性知识的老做法相比,这种新倾向并无益处。最好的办法是找出孩子想知道并能接受的知识,而不是将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强加于他们。我们必须保留他们的信赖和感觉:我们在与他们合作,希望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不会犯太大错误。
金钱不应被过分强调,或是成为争执的话题。总的来说,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对钱的敏感度会甚于男性,受到浪费之类的指责时,会觉得受到了很深的伤害。财政方面的事情应在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之内,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妻子和孩子没有理由影响父亲,使他入不敷出。从一开始,大家就应对开支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样就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是被施舍或被剥夺的一方。
父亲不应当认为只凭金钱就可以确保孩子的未来。我曾经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叙述了一个出生在极其贫穷家庭的富人希望保护自己的后代免于贫困的故事。这个富人找到一个律师,问他应该怎么做。律师问他,多少代子孙保持富贵才能使他满意,富人说十代。
“这一点你可以做到,”律师说,“但是到了第十代,你的每一位儿孙都会有500多位祖先,这些人对他的作用和你几乎同样重要,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500个其他家庭都同样能宣称他是自己的后代。他还能算作你的子孙吗?”
这个例子使我们看到,无论我们为子孙后代做什么,都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我们无法割裂与其他同胞的联系。
家庭中权威的存在是毫无必要的,但真正的合作必须存在。父母双方应共同努力,并在教育孩子的一切相关问题上达成一致。父母双方不能在孩子中表现出任何偏爱,这一点至关重要。偏爱的危险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儿童时期的所有沮丧,几乎都是因为认为别人受到了偏爱而产生的。
有时这种感觉毫无道理,但只要孩子受到平等对待,就应该无从产生这种情绪。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存在自卑情结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儿童总是非常敏感。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孩子,由于怀疑别人受到偏爱,也有可能走上一条完全错误的人生道路。
当然,父母很难不对家中优秀卓越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喜爱。家长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巧,以防止表现出这种偏爱,否则,发展较好的孩子会给其他孩子造成阴影和打击,会让他们嫉妒、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使他们的合作能力遭遇阻碍。家长仅口头说不偏心是不够的,必须时刻观察孩子有没有在心里怀疑父母偏心哪个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