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利害,应对客户的“以后再说”(1 / 1)

销售员想让客户改变需求标准时,应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想客户之所想,启发客户选择最佳需求标准。

张平:“我听说您有意向我们公司买一辆货车,我想我也许能帮上您的忙。”

客户:“我想买一辆2吨位的货车。”

张平:“2吨有什么好的?万一货物太多,4吨不是很实用吗?”

客户:“我们也得算经济账啊!这样吧,以后再说吧。”

(此时,推销明显有些进行不下去了,如果张平没有应对策略也许就到此为止了,但张平不愧是一位销售高手。)

张平:“你们运的货物每次平均重量一般是多少?”

客户:“很难说,大约2吨吧。”

张平:“是不是有时多,有时少呢?”

客户:“是这样。”

张平:“究竟需要什么型号的车,一方面看货物的多少,另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驶。你们那个地区是山路吧?而且据我所知,你们那的路况并不好,那么汽车的发动机、车身、轮胎承受的压力是不是要更大一些呢?”

客户:“是的。”

张平:“你们主要利用冬季营运吧?那么,这对汽车的承受力是不是要求更高呢?”

客户:“对。”

张平:“货物有时会超重,又是冬天里在山区行驶,汽车负荷已经够大的了,你们在决定购车型号时,连一点余地都不留吗?”

客户:“那你的意思是……”

张平:“您难道不想延长车的寿命吗?一辆车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另一辆车从不超载,您觉得哪一辆寿命更长?”

客户:“嗯,我们决定选用你们的4吨车了。”

就这样,张平顺利地卖出了一辆4吨位的货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张平负责推销4吨位货车,而顾客想要2吨位的货车,因此在谈话刚刚开始,张平就遭到了客户的拒绝,“以后再说吧”。这是客户做出的决策,是不容易改变的,这时候,如果张平没有应对的策略,那么谈话也就到此结束了。

“你们运的货物每次平均重量一般是多少?”通过这么一句理性的提问,聪明的销售员把客户的思维拉了回来。在下面交谈中,张平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影响客户的需求标准!让客户自己制定对销售人员有利的需求标准。

谈到对我们有利的需求标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独有销售特点。独有销售特点是公司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使公司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地方。独有销售特点可能是与公司相关的,也可能是与公司的产品相关的,也可能是与销售人员相关的,总之,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将使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知道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后,再与客户在电话中交流时,就尽可能地将客户认为重要的地方引导到自己的独有销售特点上,通过转变客户的需求来影响客户的决策。

当然,我们在电话中与客户谈独有销售特点时,重点应放在独有销售特点所带给客户的价值上。

总体来说,销售员在销售期间,仔细倾听客户的意见,把握客户的心理,这样才能保证向客户推荐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商品,才能很容易地向客户进一步传递商品信息,而不是简单地为增加销售量而推荐商品。转变客户的需求标准来实施销售就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想客户之所想,这样才能成功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