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森选择”其实就是没有别的选择。别无选择虽然令人无奈,却没有太多的顾虑,你只能这样走下去,就如亚当只能爱夏娃一样。太多的选择却往往令人眼花缭乱,虽说有选择比没选择要好得多,但要从诸多选择中找到最优选择却并非易事,甚至会出现“食物面前饿死”“活人让尿憋死”的荒唐事。
《拉封丹寓言》中一篇题为“布里丹的驴子”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么一件食物面前饿死驴的稀奇事。
一位名叫布里丹的法国哲学家养了一头毛驴,还真是应了那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哲学家养的毛驴就是和普通人养的不一样:这头毛驴特别喜欢思考,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总要经过深思熟虑,连吃饭也不例外。
有一次,主人外出办事要天黑后才赶得回来,就打破了一顿饭放一堆草料的常规喂法,而将两堆稻草一并放在了这头毛驴面前,作为它的中餐和晚餐。这下可把这头爱思考的毛驴给难住了,马上就十二点了,毛驴饿得发慌,却不知从何下嘴。这两堆稻草无论从体积上来说,还是从色泽上来看,都不相上下,因而它无法分辨出谁优谁劣。这使得毛驴无所适从,没有理由选择先吃其中的一堆而后吃另外一堆。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才好。
可怜的毛驴忍着饿肚子的痛苦,站在原地不能举步,数量、色泽、老嫩程度,等等,毛驴一丝不苟地对眼前的两堆草料进行着全面分析,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最后竟在两堆美味的稻草面前活活饿死了。
布里丹毛驴的困惑也常常折磨着聪明的人类。
比如,经常被人提及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和你的母亲同时掉进河里,你会先救哪一个?”被问话的那个男人此时就处于一种类似于毛驴的处境之中。
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从河里救出来,但这个“先”字却是要命的,它包含着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
有人会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没了可以再娶,而亲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应该先救老婆,因为陪伴自己度过后半生的是年轻的老婆而不是年迈的老娘,况且,即使可以再娶,但爱情却是不能被克隆的,是唯一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让男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竟被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给出了简单而干脆的答案:“用得着考虑太多吗?哪一个离我近我就先救哪一个啊!”
不错,也许这就叫抉择,抓住刹那间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抉择是不等人的,不要为了奢望得到最理智、最正确、最完美的结果而犹豫不决,在刹那间你本能地认为应该选择的就是正确的,而且永远都不要回头。
又如,现在大学生、研究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一般人。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他们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给自己找不愉快吗?当然不是,发病率高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学历高,社会地位高,拥有比常人优越的现实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广阔的选择空间,而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他们内心的挣扎就越厉害,内心的矛盾冲突也就越多。由此看来,他们不就是一头被知识武装了头脑而又被现实冲昏了头脑的布里丹毛驴吗?
就拿择业来说吧,文化水平低或者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一般人,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要有一份可以糊口的活儿干,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做;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就不同了,他们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究竟要选择做什么工作呢?”他们开始了强烈的心理挣扎,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选择是不容易的,做出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比分析过程。以下是关于选择的几点原则性建议:
◇放弃完美化的要求,从现实入手
供我们选择的多种备选方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需要我们做出相应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变成相对较好的。你根本做不出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从现实状况入手,立即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让自己别无选择,果断下手
供我们选择的所有方案都各有利弊,我们往往无法精确地衡量每个方案的利弊大小,一时难于做出抉择。但与其花太多的精力去做细致的比较,倒不如根据自己的偏好果断选取其一,然后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专心致志地为之拼搏,可能会使我们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如果长久地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则可能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
◇推迟大的决策,从小处着手
有些不良后果是因为当事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而过早地做出最终决定所致。比如,24岁的某男,与某女接触不久,便坠入情网,下了定论:她就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于是勿忙结婚,婚后才发现她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并且还有许多自己容忍不了的缺点,后悔呀!
倘若那位男士在婚前生活的点滴之处对对方多一些了解,就可以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小选择须趁早,大选择宜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