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痛的,但结果是甜的(1 / 1)

“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个真正聪慧的人应该既要有度量,又要有骨气。该忍让的时候要忍让,而遇到邪恶的东西,则要坚决地与之斗争。有所忍,有所不忍,这才不失豁达大度的真谛。

当忍则忍,当硬则硬

人与人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有矛盾和摩擦,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过分计较。宽容忍让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民族、家庭关系稳定,人际关系和谐。

但是,宽容并不是放弃尊严,一味退让。孔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所有事物都有其最大负荷量,宽容忍让也要有度。一味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是胆小怯懦的表现。

如果,忍一时,不仅不能风平浪静,反而风更正,浪更暴,退一步,不仅不能海阔天空,反而海更暗,天更黑,那就绝对不能忍让。

大者,在民族利益面前不能软弱忍让。我们民族的忍让精神在某些情况下是坏事而不是好事,中国近代受外来侵略者肆意欺辱正是我们民族忍让精神的消极结果。在关系到法律尊严的原则事情上也不能忍让,否则就是纵容了犯罪。小者,在牵涉到个人尊严、人格、权益的事情上不该忍让。对蛮不讲理者,要据理力争。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晏子身矮貌丑,存心想侮辱他,便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狗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

晏子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是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人讨了一脸没趣,只好把晏子从大门引进了城。

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傲慢地瞟了他一眼,问道:“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怎么单单派你出使,就派不出比你更强的人吗?”

晏子回答说:“怎么派不出呢?但是我们齐国委派大使是有规矩的,贤人被派去见贤明的君主,无能的人被派去见无能的君主。我晏子是齐国最无能的使臣,所以就被派来见您了。”

楚王本来是想羞辱晏子的,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晏子的一番话不但挽回了自己的面子,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何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对我好,我自然也对你好;你恶语伤人,我的退让也有限度。对一些蛮不讲理的人,如果一味退让,只会更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也许有人要说,以牙还牙,那不是教人以恶抗恶吗?以善报恶,固然用心很好,却不免呆憨,不足以惩恶扬善。恶者横行,正因为善者软弱。善者要强有力,要讲究用智慧来对付恶的“阴谋”。

忍要有限度,让应有分寸

林语堂在《随和》中说:“随缘行止随遇安,莫谓隐忍太沉寂;祥和弥漫充环宇,逢执即舍保常宁。”

当然,我们提倡忍的精神,要宽以待人,忍辱负重,平和达观,但不是劝告你怯懦。对什么都一味忍耐,只会变得麻木、怯懦、奴性十足。

有一条大蛇危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孩子不敢到学校上学,人人都不敢外出。

无奈之下,人们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这位住持是位高僧,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能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点化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爬到住持那儿。“你怎么啦?”住持见到蛇后,不禁大吃一惊。“我……我……我……”大蛇一时语塞,“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与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行为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只是不让你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吓吓他们啊!”

忍耐也应有个限度,过分的忍让就成了一种懦弱,把握好这个度,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如何掌握忍让这个度,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和智慧,也是“忍”的关键所在。

很难说忍让有什么通用的尺度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所忍之时空的不同而变化。它要求有一种对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的能力。毫无界限的“忍”不能算是真正强者的“忍”,它只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蠢。

洛克是国家图书馆的职员,考虑到自己是从加州应聘来的,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地走开。渐渐地,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太窝囊,都不把他当回事,在许多事情上总是让他吃亏。

想起两年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尤其在奖金分配上自己老是吃亏这些事,洛克心里很觉委屈。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进行反思了。

于是他决心改变自己。一次,同组的一位同事擅离职守丢失了两本书。这位同事嫁祸于洛克,说是他代自己值的班。主管在会上通报这件事时,洛克马上站了起来,说道:“主管,今天的事你可以调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么能说我不负责任。主管,有人是别有用心想让我替他顶罪。在这里,我顺便告诉大家,我不是软蛋只是觉得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所以不想和同事们争来争去罢了。以后,谁要再像以前那样待我,对不起,我就不客气了。”

从此以后,洛克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也抬头挺胸起来,不再扮演被人欺负的老实人的角色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个真正有工作经验的人应该既要有度量,又要有骨气,该忍让的时候要忍让,而遇到邪恶的东西,则要坚决地与之斗争。有所忍,有所不忍,这才不失豁达大度的真谛。

爱因斯坦的不同之处

你之所以总是急躁不安,也许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太重要了,等待不了任何人或任何事。

你当然没有这么重要,我们谁也没有这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即,这个世界是供我们去体会的,而不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我们就会过得更平和些,更耐心地对待生活中的变迁。

人生需要沉稳与忍耐。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把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耐性啊!

诚然,忍耐的人生有时不免要甘于寂寞,好在寂寞是生命的多数事实之一,是提升自己的源泉,而成功者正是在此种忍耐寂寞的跋涉中走出了平凡的世界,让自己最终接近于不平凡的世界。

正所谓“忍得过,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凡事“静观皆自得”,因为忍得一时之气,所以海阔天空,既是海阔天空,就能从从容容,那么,又有什么事可以困得住自己呢?

忍耐也是一种修养。我们常说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所谓德才兼备,也包括了忍耐。有人说,有才必须忍耐,忍耐才能有德。这句话很有道理。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但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怒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谁知老人得寸进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

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老人后来将《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才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

忍耐不仅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大忍者,大智也。忍耐能够达到貌似愚蠢的程度,是谓大智若愚。而最能忍耐、最有耐心的人,也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