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纷繁的世界,做人真的很难,要做到人人喜欢更难。我们应该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圆”之说:方,是人格的自立,是我们所坚持的原则;圆,是处世的锦囊,是对待事情要知变通。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
纪晓岚执拗被关,和珅通达自保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其意思是说,能够建立功勋成就大业的人,大都是处世谦虚圆通的人;而那些丧失机会导致失败的人,必定是脾气固执任性的人。
我们经常抱怨做人难,难做人。生活在这纷繁的世界,做人真的很难,要做到人人喜欢更难。纵观世界历史,大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深知做人之道,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发脾气,何时应该深藏不露,知道为人处世的“方圆”之说。
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圆是处世的锦囊,是聪明者适应社会、协调乾坤的行为准则;方是人格的自立,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壮士立志平天下的思想气度、做人的脊梁,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做人要外圆内方,办事要刚柔相济,交友要有所选择,说话要恰到好处,沟通要讲究技巧,处世要乐观豁达。人立于世,必得在社会上行走,少不了要和人打交道。为人处世无方,会使你到处碰壁、寸步难行;为人处世得法,会使你柳暗花明、事半功倍。
那些成大事者,多是方圆通达、谦虚、圆融的人,能结交朋友,开拓交往层面,还可以应变世事,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危难时刻,他们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运用到淋漓尽致。有些固执、刚愎的人,不管不顾、自私自利、固执己见、走路不知转弯,结局一定是头撞南墙,这种人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人,也是做人失败的人。
清朝雍正时期的田文镜,是个有名的“铁公鸡”。他办事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但他的方式实在有些让人受不了,都是硬的。这样一来,朝中便没有什么人与他交好。与他同朝为官的李卫则不同。他办事同样是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但他懂得方圆兼用,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其实这才是最好的为官之道。
方是田文镜的处世为官之道,他只以不变应万变,好比刺猬。而李卫则兼收田文镜之刚硬,外加狐狸般的圆通,因此,官路比较顺达。
乾隆时期,纪晓岚几次被皇帝关进大牢,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纪晓岚太好直言进谏。和珅,可以用老奸巨猾来形容,处世极其微妙,四面讨好,却又不失方的威严。尽管他也有几次差点被皇帝关进大牢,但他都能巧妙地周旋过去,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凸显圆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他在改正自己的错误时,非常严肃,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方的威力又大放光彩。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恰到好处,圆到恰到好处。“中庸”二字,现在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心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心是它对角线的交叉点;一百里的路途,走到五十里时,就到了中点。但在现实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及颜回仁德,但可以教颜回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子贡收敛锋芒;他不及子路勇敢,但可以教子路畏惧;他不及子张善交,但可以教子张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所以胜过别人,关键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认为:对待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待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待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方圆”之说告诉我们处世要灵活,我们运用的时候也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菜根谭》中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意思是:居处太平盛世,待人接物要端正刚直;居处动**不安的乱世,待人接物要圆滑婉转;而处在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必须刚直与圆滑并用了。对待心地善良的人要宽容仁慈,对待奸邪的恶人要严厉,而对待平庸的人则要宽严并施。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为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因为施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政,所以即使刚正严直地谈论时政、针砭时弊,也不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但如果处在乱世,就必须要讲求圆滑,懂得明哲保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口不择言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由此可知,做人要懂得如何进退应对,既要见机行事又不能失去君子坦**的风范。一个人不能空怀满腔热情不顾实际情况自顾自地施展抱负,这样只能碰一鼻子灰。待人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万不可不知变通,使自己不知不觉走入死胡同,处于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治世中生活,行为要保持方正;处在乱世时,态度一定要圆滑;处于末世,就要方圆并用了。这是因为在太平盛世时,大道得以通行无阻,所以可以放心地依道而行。但身逢乱世,正道不再通行,如若做人不够圆滑,便会给自己招来不幸。方正的言行,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动**不安的时候,还不晓得明哲保身而身陷危境,就未免太不聪明了。
成功并不只靠运气和匹夫之勇。如果我们能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内心深处坚持道德原则,绝不让步,外在又灵活机动、处世随和,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可能融洽,成功就能离我们更近。
罗斯福巧答朋友问
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当我们遇到无理的要求、指责、刁难或者挑衅时,可别忘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球直接踢回给对方;而如果自己不便出面,或力量对比悬殊而难以将问题挡回时,就要将难解的问题传给他人。如此,事情便可轻松化解了。
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而且非常有用的一招。当有人将难题向你推过来时,能够接招最好,不能接招就将这“球”踢回给对方,不能踢回的也可顺势传给他人。如果既不能踢回给对方,又没有转给他人,而是将这“烫手的山芋”留在手中,那由此而来的问题或麻烦,便只能落在自己身上。
一些大人物、成功人士,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都是娴熟于心的。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过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
对方答道:“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个球踢得再妙不过了。不管朋友怎么回答,他所得到的都只能是一样的结果。同时,这样委婉含蓄的拒绝,轻松幽默的情趣,也不使朋友难堪。这样一来,你的不便之处,朋友也能谅解。
生活中,这种尴尬难堪场面并不少见。在我们做事的过程中,不时会碰上个别人出于种种用心想看你笑话,或者给你出难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善于巧妙地把球挡回去。
将“球”直接踢回给对方,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了。有时候,如果不便将问题之“球”直接踢回去,而自己又限于条件不便处理时,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它转给第三方了。像新闻采访中记者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一类话语:
“我能回答的只有这么多了,其余的无可奉告。”
“这件事不在我们部门所管辖的范围,你可以去找××部门问问。”
“有关这件事情的所有问题,你可以去问我的律师。”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写的新剧本《武器与人》首次演出大获成功。剧终时,许多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
没料到的是,当他走上舞台时,突然有个人冲到台前,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这个破戏!赶快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以为萧伯纳会气得浑身发抖,愤怒抗议这个无理挑衅者。谁知道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彬彬有礼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笑容满面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俩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
这下子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紧接着是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在掌声中,那个挑衅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倘若萧伯纳针锋相对,直言对抗,尽管也能取胜,但绝不可能获得如此简洁有力的奇妙效果。因为,站在他背后支持他的观众是如此之多,如此强大,只要将挑衅之“球”传给他们,这个“球”定会如泡沫般消失于人海之中,化为无形。
不好回答的话可说得含糊一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夹在两股势力中间。当两股势力斗争得非常激烈的时候,它们都想得到我们的支持,要我们做出抉择,这时如果一不小心,就可能招致满盘皆输。因此选择时,我们最好明智一些,尽量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打太极”就是一种留退路的策略。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外交官参加国际舞会时,与他共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如果说喜欢中国小姐,就会得罪美国小姐;如果说喜欢美国小姐,就是违心之论,还会贬低中国女性。
机敏的外交官回答道:“不论是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只要喜欢我的,我都喜欢。”这个机智的回答,避免了自己的尴尬。
含糊不清地回答刁钻的问题,是明哲保身的方法,也是摆脱尴尬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