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自我不如韬光养晦(1 / 1)

锋芒毕露,必定会招来祸患。保持生命的低姿态,便可避开无谓的纷争,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朱元璋称帝的妙招

不过于表现自己,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走向成功的一块奠基石。锋芒毕露自会招来祸患。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中,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他们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

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代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省力,便于瞄准,而且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倾倒而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跪射俑的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为人处世上。涉世之初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用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压倒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职场上,特别是在同事面前,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你必须学会谦虚,不要太过张扬,免得让同事对你产生爱表现、哗众取宠的印象。做到这些,你才能永远受欢迎。

荀攸随曹二十年,精于应变人人赞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字公达)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就在于他能甘于淡泊、保持缄默。

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道出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

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有一次,荀攸的姑表兄弟辛韬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冀州的情况,他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也不曾见人到曹操处以谗言加害于他。

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这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对于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三万户为封邑。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著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三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然而,张良却婉言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其实一个有内涵、有实力的人也不一定永远站在最高峰。忘记曾经的成功、曾经的辉煌,正视现实,这样的人即使退居幕后,人们给予他们的仍然是掌声和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