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悲剧神话都是表现一个民族的狄俄尼索斯才能的,而且两者不能分离。两者都起源于阿波罗世界以外的一个艺术世界,两者都向一个区域投射它们的理想之光,在这个区域狂喜的和谐中,不和谐与生活的恐怖就在销魂的表演中消失了。由于确信它们无上的力量,两者都以痛苦不快的刺激为乐,借着这种自娱,两者甚至证明“可能的最坏世界”的存在价值。
这样,狄俄尼索斯因素就与阿波罗因素不同,表现为永恒原始的艺术力量,它产生整个现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需要一个新的理想之光以捕捉那些川流不息的个别形象,并使这些形象继续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想象一种不和谐的化身,如果人不是这种不和谐的化身,还能是别的东西吗?要继续存在,这个不和谐需要一种神奇的幻象去为它盖上一层美的面纱。这就是阿波罗的艺术意旨,无数美丽的幻象都结合在它的名字之下,而这些幻象时刻使我们觉得生命是有价值的,并提高我们继续生活的兴趣。
但是,只有世界所具有的这种狄俄尼索斯基础,才可以像阿波罗转化作用所能处理的一样,进入个人意识。所以,这两个主要动力必须在严格的比例之下发展,服从永远合理的法则。凡是狄俄尼索斯势力,像在今天的情形下表现得过于无秩序时,我们就可以假定即使看不见阿波罗,但他却近在眼前了,后人将看到他的美所带来的丰富结果。
如果读者被带回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即使这种情形只发生在梦中,他也可以感觉到这些结果。只要他在高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庭院中漫步,只要他向显现着完美和辉煌线条的视野看去,只要他看到从两旁发光的大理石中所反射出他自己壮丽的形象,以及他四周那些庄严或悠闲地带着和谐悦耳的声音和步态端庄的人,沉醉于这种美的旋涡中。他一定会向阿波罗举起他的双手并大声地喊着:“快乐的希腊人!如果阿波罗神认为需要这些令人销魂的东西来驱除你们酒神祭祀中疯狂的酣歌热舞,就能知道你们的狄俄尼索斯多么伟大!”一个拥有埃斯库罗斯庄严模样的古代雅典人,可能会对这样受感动的人回答说:“你这位陌生人,我告诉你,你应该加上‘这个民族为了达到这种美所忍受的巨大痛苦’,现在让我们一块去接触悲剧并让我们在这两个神的神殿中献祭吧。”
(1) 卢克莱修(约前99—前55),古罗马哲学家兼诗人。
(2) 菲狄亚斯(约前490—前430),古希腊雕塑家。
(3) 汉斯萨克斯(1494—1576),德国诗人、剧作家。
(4) 摩耶,叔本华哲学中的术语。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意志,经个体化原理使世界分化以后,人就看不到这个作为本体的意志了,所看到的只是一种幻影、一种空幻之境,此空幻之境即是摩耶。
(5) 个体化原理,叔本华认为时间和空间乃是个体化原理,由于这个因素,生命乃分为异时异地个体的有机体。其实世界上只有生命、只有意志,个人只是现象而非本体。
(6) 厄琉息斯,古希腊一座城市,在雅典西北部。
(7) 德尔菲神祇,即阿波罗。
(8) 米达斯王,希腊神话中弗里吉亚王,能点物成金。
(9) 莫拉,此为希腊文,根据希腊宗教所说,当初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一个人命运中被注定的一部分,后来变成意指决定个人命运的神圣力量。
(10) 普罗米修斯,据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自天上窃来火种,因而受罚被缚于高加索山崖,其肝脏每日受兀鹰啄食。
(11) 俄狄浦斯,据希腊传说,俄狄浦斯为底比斯王拉伊俄斯与王后伊俄卡斯达之子,被命运捉弄而弑父娶母。
(12) 阿特柔斯,据希腊传说,阿特柔斯为迈锡尼之王,因为他的兄弟堤厄斯忒斯引诱他的妻子并计划谋杀他,所以阿特柔斯杀了堤厄斯忒斯的几个儿子,并把他们的肉给堤厄斯忒斯吃。当堤厄斯忒斯发现吃的是自己儿子的肉时,便诅咒阿特柔斯之家,后来应验在阿特柔斯的孙子俄瑞斯忒斯身上,俄瑞斯忒斯为报父仇而弑母。
(13) 埃特鲁里亚人,意大利西部一古国的人民。
(14) 提坦诸神,希腊神话中先于奥林匹斯诸神的古神。
(15)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
(16) 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个山岩上的狮身人面怪物,它问行经该处的人:什么东西在幼年时用四条腿走路,中年时用两条腿走路,而老年时用三条腿走路?行人如果答不出来,便被该怪物所害,因此而死掉的人很多。后来,俄狄浦斯经过该处解答了这个难题,怪物坠崖而死。俄狄浦斯为民除害,因此就被当地人拥为国王,阴差阳错造成他日后弑父娶母的悲惨命运。俄狄浦斯用“人”字解答怪物的难题,因为人在幼年时手足并用在地上爬行,中年时直行,而老态龙钟时需借手杖帮助,等于是三条腿走路。
(17) 黑铁时代,在希腊神话中,黑铁时代是继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之后表示世界最后且最堕落、最黑暗的时代。
(18) 阿奇洛卡斯,古希腊抒情诗人。
(19) “德尔菲神谕”,阿波罗神殿是在德尔菲,所以这几个字又可以译为阿波罗预言。
(20) 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剧作家。
(21) 吕甘伯斯,据说阿奇洛卡斯曾向吕甘伯斯的女儿求婚,受到吕甘伯斯狂傲的拒绝。阿奇洛卡斯对此非常愤怒,便在一首诗中,表达他的愤怒之情,这首诗使得吕甘伯斯父女走上自杀之路。
(22) 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23) 阿喀琉斯,荷马史诗《伊利昂纪》中的希腊英雄,传说除踵部外,其全身刀枪不入。
(24) 《儿童的魔笛》,德国19世纪初叶民间诗歌集。
(25) 泰尔潘德,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音乐家和诗人。
(26) 品达罗斯(约前518—前442或438),古希腊诗人。
(27) 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28) 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29) 施莱格尔(1767—1845),德国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0) 海洋女神,按希腊神话中所说,海洋女神总共三千,均为大洋氏与蒂赛丝的女儿。
(31) 奥菲利亚,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翁的情人,后投河自杀。
(32) 阿德墨托斯,据希腊传说,其妻十分钟情丈夫,自愿代丈夫就死。英雄赫拉克勒斯为之感动,从死神手中夺回其妻,把她用面纱遮着送到阿德墨托斯面前。
(33) 《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希腊戏剧大师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之一,科罗诺斯乃俄狄浦斯死亡之地。
(34) 曼侬柱像,据传说,曼侬系底比斯城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希腊人称之为曼侬。据说当太阳的第一道光线照到它身上时,它就发出声音。而据希腊神话说,曼侬乃是黎明女神爱奥斯和提宗诺斯之子。
(35) 阿特拉斯,希腊神话中提坦神之一。因受罚在世界极西处用头和手顶住天。
(36) 查格留斯,据希腊神话说,查格留斯可能是来自色雷斯地方的神,被认为与狄俄尼索斯是同一的,他在一种神秘的宗教仪式中受到礼拜,这种神秘的宗教仪式包括吃牛的肉体的项目。这种礼拜仪式的影响,再度表现于阿波罗之子俄耳甫斯所创立的宗教中。
(37) 厄琉息斯,为希腊一座城市的名称。
(38) 得墨忒耳,希腊神话中掌管农业,丰饶及保护婚姻之神。
(39) 塔耳塔洛斯,据希腊神话所说,此为地狱下暗无天日的深渊,意在咒骂宙斯囚禁提坦巨人之所。
(40) 提比略(前42—后37),罗马皇帝。
(41) 斐勒蒙,大约是与米南德同时代的古希腊喜剧作家。
(42) 米南德(约前342—前291),古希腊新喜剧作家。
(43) 奥德修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44)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49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45)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470),古希腊哲学家。
(46) 莱辛(1729—1781),德国启蒙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和剧作家。
(47) 潘修斯,据希腊传说,潘修斯为底比斯国王,他反对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
(48) 卡德摩斯,据希腊神话,卡德摩斯为腓尼基王子,降龙勇士,他将腓尼基的文字传入希腊。
(49) 忒瑞西阿斯,按希腊神话,忒瑞西阿斯为底比斯的一个瞽者,雅典娜曾授以预知未来事件及鸟语的知识。
(50) 瑙西卡,按希腊传说,瑙西卡为西里亚岛上菲西亚国王阿尔辛诺斯之女,当奥德修斯游泳到西里亚岛上时,被瑙西卡发现,瑙西卡给他衣服并带他到她父王的宫殿。
(51)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
(52) 穿插(deus ex machina),“解围之神”,指小说或戏剧中突然介入以解围的人物或事件。
(53) 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古希腊哲学家。
(54) 俄耳甫斯,按希腊神话,俄耳甫斯乃阿波罗之子,喜弹琴,兽类木石均随之,故为音乐鼻祖。
(55) 伊当尼,古代色雷斯的一个民族,据推测是狄俄尼索斯祭祀的追随者。
(56) 来库古,公元前9世纪或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政治家。
(57) 亚西比得(约前450—前404),古雅典统帅。他曾激起尖锐的政治敌对,因而使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58) 菲狄亚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雕塑家。
(59) 毕西亚,阿波罗的女祭司。
(60) 魔性(daimonion),意指一种内在的良师,被认为赋有魔鬼的性质,苏格拉底用以表示一种警告他避免某种活动的力量。
(61) 格勒特,德国诗人。
(62) 阿加松,公元前5世纪雅典悲剧诗人。
(63) 斐济群岛,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岛上人们没有我们的那种伦理道德观念。
(64) 埃克曼(1792—1854),德国文学理论家、诗人,其作品有《歌德谈话录(1823—1832年)》。
(65) 靡非斯特,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
(66) 帕莱斯特里那(约1525—1594),意大利作曲家。
(67) 阿姆菲恩,据希腊神话说,他是宙斯和安蒂欧碧之子,与齐策斯为双生子。他与齐策斯共同攻占底比斯城,后来他以城墙来防卫该城,此城墙是他用赫尔墨斯给他的七弦琴琴音的魔力使石头飞来而建造的。
(68) 维吉尔(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
(69) 阿姆菲勒,据希腊神话,阿姆菲勒是吕底亚的一位皇后,赫拉克勒斯受罚服侍她三年,当她穿上他的狮子皮时,他却穿着女性华丽的长袍。
(70) 奥托扬(1813—1869),德国古典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
(71) 文克尔曼(1717—1768),德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美学家。
(72) 伊芙琴尼亚,希腊神话中英雄阿伽门农之女。
(73) 丢勒(1471—1528),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建筑家。
(74) 格尔维努斯,德国历史学家。
(75) 《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特里斯坦为中古时代某史诗中的主人翁。特里斯坦的叔叔康瓦尔国王马可,命特里斯坦到爱尔兰迎回新后依索尔德美姬,归途中误饮药酒,二人相恋,后为马可王所杀。一说:特里斯坦逃至布里丹尼而娶依索尔德,受伤,遣人去接依索尔德并嘱咐使者倘若与依索尔德一起回来就扬白帆,使者遵命而行。但特里斯坦之妻密令使者扬黑帆返回,美姬因此殒命。瓦格纳以此题材创作了一首以“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为名的歌剧,在歌剧中,只有一位依索尔德,即马可王之妻。这对恋人被国王发现,特里斯坦被国王的护卫所伤,然后在他的城堡里等候依索尔德之船。她来了,最后他终因伤重而死在她的怀抱里。依索尔德也死在他的尸体上。
(76) 天鹅武士,中世纪德国传说中的人物。因布拉罕特女王伊尔莎被保护人控有暗杀之案,天鹅武士特乘天鹅所拖之舟前来保护,救了伊尔莎并与之结婚,唯相约不许伊尔莎提天鹅武士之名,可是伊尔莎最终违约。于是,天鹅复现,挟天鹅武士俱去,与伊尔莎永别。
(77) 布伦希尔德,中世纪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中一位年轻而健美的女王。西格弗里德借魔术而获得她。当她从西格弗里德的妻子那里知道这个诡计之后,就引诱哈根以狡猾的手段谋杀西格弗里德而替自己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