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8年3月9日,战军及陈赓兵团浩浩****十万人马越临汝、渡伊河、逼龙门……
青年军展开对洛阳的东西两方面的反包围攻击,远射炮兵集中火力向关帝冢射击,以中断龙门至洛阳间的进出通道。西工方面开始对西工桥进行封锁射击……
这是一场典型的攻坚与反攻坚硬战。本文不准备对洛阳战役的全部过程作详尽的记叙,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对准这位国民党青年军战场指挥官吧。
他站在东门城墙上。透过望远镜,他看见解放军以破竹之势,击溃青年军骑兵队,歼灭工兵营,一举占领洛河桥头阵地和城外东门大街,此后,对东门外之九龙台、潞泽会馆两个据点多次发动猛烈攻击。由于青年军的这批据点异常坚固,由二〇六师精锐所守,解放军一时攻打不下,并且伤亡较重。将军即亲拟电文,急告南京:“我军士气旺盛,迭挫凶锋,斩获甚众……”蒋介石立即回电云:“……以寡胜众,殊堪嘉奖,希激励三军,坚守阵地,配合外围兵团,聚歼来犯之敌。”蒋经国也拍来电报,对将军大加赞赏。将军微微一笑,令身旁的政工处长赖钟声把南京来电马上传达到全体官兵,以激励斗志。
11日晚,彻夜激战。战至午夜,解放军冒雨突入东门,占领瓮城,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将军令二〇六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赵云飞不惜一切代价把突入瓮城的解放军打出去,把突破口夺回来。他坐着吉普车奔走城东城西,指挥步炮兵南北夹击,反复挣扎,但均未奏效。
东门突破,战斗进入市区。将军到东门大街的鼓楼上观察情况,并亲自指挥巷战。青年军败退的部队麇集民房,解放军逐屋争夺,进展迅速,四个小时后,扩大到城内中心。将军退回核心阵地——洛阳中学,即电南京告急。蒋介石回电称:“已饬外围兵团兼程驰援,希鼓励三军,坚守阵地。”
解放军以雷霆之力向核心阵地猛攻,枪林弹雨,战斗空前激烈。将军自恃工事坚固,弹药充足,士气旺盛,誓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此时,他坐在东面一座大楼里的靠椅上,微微闭上了眼睛,在枪声交织中,等待自己的命运。他不在等待失败,而在等待胜利。他想到,解放军即使每次付出两千人的代价,也拿不下他的核心阵地,而久攻不下,势必撤退。这样,只要他守住了核心阵地,他就创造了真正的奇迹!将军突然站起身来,冲进地下室(电报房),再次急电南京,除了请访外围各兵团尽早到来外,他请求加派空军助战。在最后一页电文纸上,他向蒋介石表示:“虽战至一兵一卒,坚决守到底,以报党国。”
“升旗!”他命令将国民党国旗悬挂在楼顶。
14日晨,战况沉寂。将军爬上设在三层楼顶的观测所进行观察,看到解放军将洛阳仓库的物资外运,他判断解放军主力可能西撤。由于他的核心阵地仍处在层层包围之中,他又判断解放军因地面攻坚伤亡太大,可能进行坑道爆破攻击。
他都判断错了——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洛阳,为了惩处他这个顽敌,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了中原战场的各种火炮——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14日下午2时,核心阵地突然遭到解放军的轰击,炮弹像急雨一样倾泻在纵横不过百米的阵地上。工事打塌了,砖石乱飞;五座大楼都燃起冲天大火,硝烟弥漫。院子角落里的吉普车也是满身窟窿。将军带着幕僚从东面大楼飞奔而下,与从南面两座大楼里蜂拥而出的总预备队混在一起,无以容身,到处乱钻。一枚炮弹从树梢上飞来,将军左侧的第四团代理团长当场被炸毙。右侧的政工处长赖钟声脸吓白了。他自己的头染红了——弹片刺伤了他的前额。
高悬在北面大楼屋顶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在漫天的烟火中倒下了。又是四十分钟的猛烈炮击之后,解放军从东、南、北三路向核心阵地突进。火光烛天,烧红夜空。解放军势若潮涌,青年军堵不胜堵。就在南面大楼将要倒塌的时候,将军只身转移到核心阵地的西南角地堡内,他的参谋长也不知在什么时候钻进地堡,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然而大势去矣。晚上8时,青年军一个个从“乌龟壳”里被捉了出来,将军穿着和士兵一样的军棉衣,低头走在最后。他的头刚刚伸出地堡,猛听得偃师和洛河边上传来阵阵紧密的枪声。他估计援军已到,一阵惊喜,趁着混乱,看准时机,转身跳进外壕,钻入坑道,指挥坑道里的官兵堵住东西两头的坑道口。他举起手枪,红着眼丝在坑道里大吼:“坚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如同对垂死者身上注射强心剂一样,将军向坑道里的第一团第一营和师直属军士队悬赏一千万元,并说明先发一半,援军解围后再发一半。
将军的估计又错了。胡琏率十八军,虽闻讯驰援,经禹县、嵩县昼夜兼程急进,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援军阻于伊水,洛阳可望而不可即。
深夜12时,解放军突破坑道东口。将军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窝,尚未闭上眼睛,枪即被部下夺去。就这样,他从黑暗的坑道里被捉了出来……
这段历史写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第122页上:“1948年3月1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洛阳,歼敌一万九千余,活捉敌青年军整编二〇六师少将师长邱行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