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_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1 / 1)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真正做到这点,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建设历来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既非常紧迫,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我们党的80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40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统一目标、统一纲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供坚强保证。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与党的基层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密切相关。当前,党的基层组织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处于软弱涣散的状态;一些党员党的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影响到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应当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理论指导、制度建设和方法创新,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自身的科学发展。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

重视抓基层、打基础,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也是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早在1928年就提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问题,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找准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引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着力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等要素建设这些基础工作,有效整合城乡人才、智力、教育、信息、阵地、经费等资源,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各级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形势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乘风破浪,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趋势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新期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当前,尤其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

(二)准确把握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

领域不同,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应该有所不同,要准确把握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高等学校、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民族地区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福祉,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要求体现到“五个好”党组织的创建中、融入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个总的目标,抓紧抓好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这个重要任务,在主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发挥选人用人的主导作用、保证监督国有企业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些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保证和核心竞争力。

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城市街道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坚持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重点,通过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抓住凝聚人心这个关键,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把最大多数群众团结凝聚起来,形成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强大合力。要善于推进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及时了解、掌握和引导社区群众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局面。

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挥部。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应当走在全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要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两大任务,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完成机关中心任务提供动力与保障。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机关干部水平和工作效能。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密切机关干部同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激发机关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机关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发挥高校党组织作用,关键就是要发挥高校党组织在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高校办学根本问题上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立德树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师生。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分布广泛,业务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与行政负责人密切配合,遵循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不同行业的工作规律,根据从业人员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实践中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发挥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在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决策上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为推动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保证党的工作在这些组织的全覆盖,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发展的稳定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保持政治坚定,不断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多做“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和好事,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维护、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拓宽发挥作用的途径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不仅要在工作内容上创新,而且要在活动方式上创新,进一步拓宽发挥作用的途径。

1.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是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活动内容和方式的理念。树立“绩效党建”理念,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活动从“偏于形式”向“突出作用”转变。树立“活力党建”理念,培育崇尚创新的基层党建文化,使组织活动与时俱进,时尚鲜活。树立“幸福党建”理念,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让基层真正得实惠。

二是以区域化党建为途径,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推行“跨域联建”,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机(关)联建、企企联建等跨区域联建模式。推行“行业统建”,依托行业协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等建立枢纽型党组织。推行“特色创建”,根据党员职业、专业、年龄、爱好等,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或成立临时党支部等形式,设置特色党支部。推行“流动带建”,按地籍相近的“同乡”模式、流出流入地合作的“同管”模式、基于集中居住点的“同屋”模式等设置基层党组织。推行“青春党建”,在青年党员相对集中的两新组织、商贸楼宇等,采取单位自建、跨域联建、特色创建等渠道,组建各类“青春支部”。

三是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的组织活动方式,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开展网络党建,建立跨域联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建动态“网上查询”、党建任务“网上知晓”、薄弱环节“网上预警”;推动“一个支部一个网络阵地”,探索“网上支部”、“网上党校”、“电子党证”等模式。打破行业、区域、群体限制,健全活动开展联动机制,共享活动资源,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根据党员群体差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活动,针对青年党员,还可围绕创业就业等青年人关心的热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化元素,开展鲜活时尚的特色活动,引导他们服务社会、建功立业。

2.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

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践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重大创新举措。这一举措,立足于把“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统筹起来、把组织要求与党员志愿和个人承诺结合起来,使党员管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党员活动空间从工作单位延伸到社区居住地。贯彻落实提这一举措的要求,应当建立单位和社区协调联动制度,按照适时适量、自觉自愿的原则,根据群众需求和社区特点,创设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富有实效、群众欢迎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在奉献社会中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拓展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空间。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近些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影响人们思想、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体现了基层党的建设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尝试把互联网、手机信息等手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为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手段积累了新鲜经验,同时也使党员教育管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自觉适应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信息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探索构建立体化、交互式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拓展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信息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力,努力使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媒介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传播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阵地、展现新时期党的光辉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防止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