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得这样“没效率”?(1 / 1)

焦虑的中国人 朱建军 772 字 2个月前

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日本人的事情,让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中国人。

那本杂志上说,有个日本人,懂得一种乐器叫作“尺八”。尺八的样子有点像个竖笛,但据说非常难吹。当然这个乐器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但是在中国这个乐器已经失传。因此这个日本人,出于报恩的思想,决定把它传回给中国人。他收了二百个徒弟,但是只有一个徒弟最终坚持学了下来。

有些当代人会不理解,为什么古人要发明这样一种不好吹的乐器,为什么不改良一下这个乐器,好让它更容易使用一些?同样是笛子,西方的笛子的每个孔上,都会有一个按键,这就让操作方便多了,而中国的笛子就没有这个东西,难道是中国人真的更笨,发明不出这样的机械?

其实不然,那个日本人说,吹尺八“也是一种禅”。

中国古代的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非生活必需的东西,往往都不在乎效率和方便性,其道理就在于此。人们往往不是为了实用的目标,而是为了一种精神的目标,为了禅、真意、道或者这类的东西。

为了实用的目标做事,方便和效率是很重要的,而不为了实用的目标,则效率和方便都不重要。因为为实用目标做事,重要的是达到目标,怎么最省事、方便快捷地达到目标就最好,而不是为了实用的目标,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如果我们划船,只是为了到河对岸的集市,那我们会喜欢更快到达的船。但是如果我们划船是为了享受**舟的快乐,那船是不是最快,就完全不重要了。

吹尺八,并不是为了“生产”出好的音乐就可以了,而是“禅的修行”。因此,它方便不方便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体会学习的过程,觉知这个过程。因此尺八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志,吹得如何,可以标志我们的觉知程度如何。这样说来,难吹的乐器,反而是一个更好的标志物。

为现实中的目标而做,或者为了禅或道而做,这是不同的。

我觉得古代中国人,特别是受教育比较多的中国人,整个人生都更多的是一种修行。黎明时,他们起来打扫庭院,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清洁的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了在扫地的过程中修心,为了体验心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的感觉。打扫好庭院,他们去父母那里问安,是为了修行,为了体会孝道。……晴天他们去耕作,也不仅仅是为了种粮食,也是修行,修的是力行的心。雨天他们读书,也是修行,修的是如何体悟圣贤之道。

不仅儒家是在生活中修行,道家也一样是在生活中修行。不仅仅衣食住行是修行,弹琴、画画、写字、下棋,无不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与其说中国人是把生活艺术化,不如说中国人是把生活神圣化。

佛教在印度,出家人本来是不去耕作的。因为出家人的本分是修行。如果能得到一点点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饮食,就不必再花费更多的时间为吃饭去耕种。而到了中国,百丈禅师却带着弟子们去耕作——这并不违反佛所制定的规矩。因为释迦牟尼佛要求弟子们尽可能多地修行,不要为了功力的目标花费时间。而百丈禅师带着弟子们去耕作,就是在修行。

因此,演奏一个乐器,也真的可以是禅。

同样,写书法、画画、吃饭、走路、制作陶器或木器……也都可以是一种修行。因此,中国人不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去提高这些工作的效率。

提高效率,不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产出更多的产品。如果我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这些产品,我们要效率干什么呢?

我们要的是,精心去做,去体会,去在这个过程中和仁、和道、和禅合一。

聪明的中国人,并没有发展科技,也没有产生机械化生产,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从现代人的眼中看,这是很可惜的。但是,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并不把物质享受当作目标,其实,有什么可惜呢?

懂得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可以花费一生去学习尺八,但是并不用尺八演奏去赚钱。

因为,这真的是一种修行。对于修行来说,有一种方法就够了,不需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