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四种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超国家组织)、知名企业和学术组织(学会组织、研究机构)。绝大多数的国家,教育都是政府重点投入与管理的社会性事务,因此,政府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透过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学术组织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经验的调研与分析,有助于形成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议与启示。
一、国际组织促进全球政策与实践经验的分享
超越了国家界限的国际组织,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在这个领域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挥着领袖作用,它的相关部门在国际舞台上尤为活跃。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慈善机构或企业共同推动落后地区ICT教育应用项目,通过分支机构面向会员国开展有关ICT促进教育发展的相关项目及活动,组织开展高层次政府间的经验交流与对话,出版了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世界银行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方面给予了巨大的经费支持,通过项目监督,确立起了该组织独特的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估与跟踪体系,在该组织的发展策略中,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扶贫、提升发展能力、改善妇女地位、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手段。由世界银行及其各国开发银行所推动的ICT教育应用项目(包括:非洲虚拟大学、世界链接发展、全球发展学习网络等)在各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信息促进发展项目(infoDev)作为世界银行的独特项目资助了利用ICT促进国家发展的各种领域,体现了该机构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作为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联盟,所确立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主题横跨了教育行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近些年,该组织推动研究了系列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出版了该领域的若干重要研究报告,这对于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各自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组织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导航系统,每年发布《教育政策分析》报告和出版包含主要教育指标分析的《教育概览》,还组织其强大的专家队伍,不定期地对各成员国的教育系统实施政策分析或专题研究。关注这些国际比较的成果和数据,在该高层次上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伴随世贸组织将“教育服务”列为各成员国都应遵循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商业存在等通行贸易方式的规定,全球教育治理的态势已经形成,并且可以预见,这一态势将会随着国际组织的进一步参与而继续拓展。在今天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上,再无全球观念,就只能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闭关自守;而无自我创新和自身特色,也终将退出竞争的舞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自身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和政策体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所指出的,“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都正在创建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的发展新模式”。在创建教育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政策创新处于知识创新的中心位置,是社会创新能力的决定要素。中国应当关注国际组织在教育发展上的政策优先点和经验报告,作为制定本国教育政策的参照,并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和政策体系。
二、国际知名企业多层次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企业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研发、销售与技术支持的主体。企业大多是以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为目的研发相应的产品或提供相应的服务,进而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性的事业,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学创新、变革学习方式等多种形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型IT企业大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与多方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实施成规模的项目。例如,英特尔公司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全球60多个国家都实施了部署。为保证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大型IT企业不仅仅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商业机会,也与政府和教育机构合作对教师培训、支持应用创新等事务给予了极大的热忱与支持。例如,英特尔实施的惠及全球70多个国家的“未来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微软与合作伙伴一同推动的“携手助学”计划覆盖国家,惠普在多个国家实施的“教育催化剂”计划,孵化了一大批创新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此外,近些年,IT企业专门面向教育行业研发了很多具有创新的信息化产品,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意味着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就此开始了。例如,微软研制的面向教育用户的Office 365云端服务,苹果公司开发的各类具有高体验性的教育软件iBooks、iTunes-U等。“合作性、责任感、创新性”成为知名IT企业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IT企业在参与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名数字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独树一帜,如培生教育集团在多个国家建立的出版门户网站,为其积累了充足的数字出版资源。教育决策者对数字资源建设的了解,可以为中国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提出,我国加大对教育资源建设平台的重视,一些知名企业的学习管理系统值得考虑和采纳,如面向学校的Moodle学习管理系统等。
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厂商在产品研发与运营模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革新。一方面,这与整个信息产业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也是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由于人们对于如何衡量教育信息化效益尚未达成共识,因而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不论是建设,还是推广,企业都遭遇了诸多困难。教育信息化领域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并能持续为教育行业提供支持与服务,这就要求政府要能创新管理思路,逐步加大投入。
反观中国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目前鲜有成功的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不强、创新不足、市场占有率低、支持服务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满足大规模教育信息化需求方面尚未找到很好的切入点,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尚未认清教育信息化市场自身的规律。教育决策者应充分重视IT企业担任的信息化角色,给予IT企业适当的机会参与教育信息化,互惠互利共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高端学术组织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与研究
学术领域中的学术组织、机构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和参与,在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多元的。传统意义上,学术组织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交流经验的重要纽带,是创新的推动力和推广的助推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术组织为政策决策支持发挥智库作用,企业与学术组织的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项目,国际组织与学术组织的合作也更为紧密。这些都在表明,学术组织正在深度参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各项事务。以AECT、ISTE、EDUCASE等为代表的学术组织长期以来在各自关注的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每年组织众多学术活动(学术年会、学术研究、企业合作、工作坊、在线培训等),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企业合作、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学术组织汇聚了该领域的资深学者、学术精英和青年学生,是教育信息化领域宝贵的人才聚集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此外,近些年,围绕较为宽泛的研究主题持续召开的若干学术会议,正在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中。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各种学术思想的融合与促进,为教育信息化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GCCCE、ICCE、ICDE等国际会议正在逐步得到该领域学者的关注,这些具有跨学术领域、面向实践问题的学术成果交流活动,在研究主题方面的不断变化,反映了学者们对实践领域和学术研究的理解,成为广大实践者寻求创新实践、提升认识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