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是国际多边交流合作的平台,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从重要的相关国际组织活动与动态可以了解当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本节阐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期探讨全球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通过教育部门、信息和通信部门、科学部门三个机构的合作,采取整体、综合的方式来推动ICT在教育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是其主要关注对象。UNESCO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是协助其成员国充分发挥ICT的潜力,实现全民优质教育的宏观目标,其重点在政策制定、教师培训、移动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等领域[1],协助各成员国开展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一)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
UNESCO不定期地召开全球教育信息通信技术前瞻性的研讨,并在非洲、亚太等地区发起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部长论坛。面向各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者开发了教育信息化工具箱,指导政策制定者开发具有国际性的信息通信技术政策和中长期规划。通过协助设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委员会、面向各国政策制定的培训会、组织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工作坊等活动,推动各国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和中长期规划,见图7-2。截至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组织了21个国家级培训会和3次区域讲习班,直接培训了4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政策制定者。
图7-2 UNESCO协助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和中长期宏观规划流程
(二)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培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项目最多的一个领域,其主要活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思科、英特尔、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微软等单位共同合作,创建了一个国际标准,描述了教师运用ICT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ICT-CFT)(2011年版)。框架强调,教师仅具备ICT能力并把它们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使用ICT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框架描述了教师工作的所有方面,见图7-3。
图7-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
微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课程(Teaching with Technolo-gy,TWT)是与全球教师和教育领导者合作的成果,旨在提供ICT技能和资源,以节约时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课程包括自我评估工具、在线学习课程与总结性评估,这些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T-CFT中的技术素养层次的要求。
2.ICT与教学的有效整合项目
2010—2012年,位于曼谷的联合国教育事务办公室实施了“ICT与教学的有效整合项目”,旨在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ICT和远程协作的学习环境。项目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召开了基于项目的能力建设研讨会,面向教师教育机构和学校教师,培养他们设计远程协作活动的能力,如跨学科的远程协作课程、跨国界、跨学校的远程项目等。来自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6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累计共组织12次研讨会,培训来自136所学校的450名教师和来自17所教师教育机构的60名教师教育培训师。
近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一直努力通过实施诸如KScience项目,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企业与政府合作架设桥梁。2013年8月启动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教育与科学电视内容共享项目KScien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韩国电视台1台的YTN科学频道、韩国内容创新社(Kore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等的最新合作,其核心任务是将科学与教育电视节目在公众和非营利电视台上传播。其中的“科学课堂”电视节目被设计成虚拟漫游果川(Gwacheon)国立科学博物馆。根据合作,YTN科学频道将会把所挑选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类电视节目翻译成英文,并增加英文字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将从中协调,并建立公共与非营利电视组织的联系工作,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共享这些资源。目前,包括阿富汗广播电视台、不丹广播服务公司、斐济电视有限公司、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蒙古国家教育电视频道、缅甸广播电视台、大洋洲电视网络(帕劳)、菲律宾知识频道基金会、萨摩亚质量广播有限公司、ETV(泰国)、True Plookpanya Channel(泰国)、越南电视台、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等都对这些资源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和YTN科学不单单促进广播人的合作,也创造一些机会让更多的媒体制作人、记者和教师增进知识和能力。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基础性的学习材料。如果没有很强的决心和毅力,该项目是很难成功的。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发布《利用ICT在政策规划和管理中开展终身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验》,阐述了开展终身学习的四个关键因素:创造有效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确保政策、规划和预算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有效管理提高学习系统效益;确保拥有足够的、公平的和高效的融资部门。2013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实施“促进有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教与学一体化项目”。2013年3月18日至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曼谷举行评估会议“促进有效的ICT教与学一体化项目”。2013年10月9日至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曼谷和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举办教科文组织资源分配和培训中心区域研讨会。
3.ICT促进远程教师教育
位于埃塞俄比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注重通过ICT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政策开发和能力建设”项目下设立了“ICT促进远程教师教育”子项目。项目目标包括开发ICT促进非洲教师发展标准、提升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规划和实施ICT促进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利用ICT和开放远程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在线资格培训活动。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包括2011年出版的《ICT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和2012年出版的《ICT促进非洲教师发展的标准》。《ICT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一书认为,非洲教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很多,包括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少培训课程、低质量的管理和领导力、教学研究不够、工作条件差等。非洲能力建设研究所开发的ICT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以发挥其在应用ICT促进非洲教师教育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基于在18个非洲国家开展的研究,《ICT促进非洲教师发展标准》一书认为,有必要通过咨询和参与式的方法开发ICT促进教育发展的标准,有必要在教育课程中向非洲教师教育工作者推广ICT。
(三)移动技术支持教育教学
1.移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探讨了如何应用移动技术支持教师更好地完成有难度的工作,以推广成功的模式并介绍保障项目成功的相关机制。截至2013年,移动技术支持教师能力发展项目已经在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塞内加尔开展了试验,在现状调查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试验专题,墨西哥的试验专题为支持小学教师向讲土著语言的学生教授西班牙语;尼日利亚的试验专题为支持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实践的探索;巴基斯坦的试验专题为支持农村幼儿女教师;塞内加尔的试验专题为支持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师。
2.移动扫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5月发起了“移动电话扫盲项目”,调查适合妇女和女童的移动学习方式。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基于移动技术的学习,维持及改进受过教育的妇女和女童的读写能力,使她们有机会了解人权、健康、卫生、营养、农业和理财方面的知识。项目面向政策制定者、项目管理者和实践者,以及辍学女童、妇女等边缘人群。通过联合诺基亚和皮尔森(Pearson)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起了在线项目“全民教育挑战”,由诺基亚开发一个网上平台,鼓励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学生、软件开发者等在线分享观点,探讨如何应用移动学习技术加快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好的建议将会被采纳到以后的项目中。
3.移动学习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9月在法国巴黎总部首次推出“移动学习周”,探讨了鉴于手机的普遍性,如何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二届“移动学习周”研讨会,目的是更好地理解移动学习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挑战;2014年2月,在法国巴黎总部举办第三次议题为“移动教师的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周,主要关注使用移动设备促进教学的不同方式与手段。此届移动学习周关注的对象是教师,活动讨论移动技术如何应对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并为改善其教学提供服务。活动中还将考察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如获取移动设备、在线安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培训需求等。
(四)开放教育资源的推广使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这一概念,是指由公共领域部门提供或以知识产权许可的形式发布的教学材料或研究材料,例如,知识共享的资源可供自由使用、改编和整理。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学习共同体(Commonwealth of Learning,COL)发布了《开放教育资源宣言》,建议组织成员国培养开放教育资源理念并积极推广使用,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使用提供有利的环境,加强OER的战略发展,促进对开放许可框架的理解和应用,为高质量学习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建设OER的战略联盟,促进OER在各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本地化发展,鼓励开展对于OER的研究工作,实现OER的查找、获取和共享,鼓励公众将学习材料以开放许可协议发布。
二、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 Group)是一个国际性发展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它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通信及其他方面提供低息、无息信贷和赠款,其官方目标为消除贫困。作为全球最大的教育援助国际组织,世界银行认为教育投资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赋予人们权利,使国家强盛;教育也是一个有力的“均衡器”(equalizer),为所有希望摆脱贫困的人们敞开大门,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至关重要;教育能提升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能提升民主的价值和社会凝聚力。投资教育对个体、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益。2011年,世界银行在教育中的投资是18亿美元。2012年,世界银行在教育中的投资是30亿美元。世界银行对教育的投资平均每年为26亿美元。
世界银行关于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男孩、女孩在2015年都能享有普及高质量的初等教育;帮助各国建立能创造、有技能、适应性强的劳动力队伍,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尽管世界银行拥有全球性战略,但由于国家、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各项事务的紧迫性也不尽相同。因此,世界银行对于不同区域的教育投资重点依据区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世界银行支持和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计划和项目(如infoDev、SABER-ICT、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非洲虚拟大学等),以推动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infoDev
信息技术促进发展项目组(Information for Development program,infoDev)是一个创立于1995年的全球性赠款机构,由20多个政府和私营组织提供资助,世界银行负责管理,其使命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调动智力和财力资源促进发展,并为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提供组织框架。infoDev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和主题,如促进ICT和手机的应用、支持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商业孵化鼓励创新和创业、增进全球交流和加强全球合作等。
infoDev的“监测和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项目中的应用”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应用的差距,采用知识地图的方法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问题。2005年,infoDev发布《知识地图:ICT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报告,指出: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缺乏广泛接受的方法和评价指标评定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关于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的推论与它们实际情况间存在断层等。2002年,infoDev启动了创建孵化器项目[3],旨在通过这一项目的支持,创建发展中国家孵化器网络,支持中小型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发展。截至2010年,infoDev已经成功构建了全球性的孵化器网络,与8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孵化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收益创业企业超过20 000家,创造就业岗位22万余个。截至2011年[4],infoDev已有50多个资助、支持和合作机构,其合作伙伴包括巴西、加拿大、丹麦、芬兰、韩国、英国等。
(二)SABER-ICT
世界银行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决策者达成如何更好使用ICT来完成教育部门中的核心发展目标。对教育结果的系统监测和标准制定(System Assessment and Benchmarking for Education Results:The Use of ICT,SABER-ICT)是在与其他发展机构密切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目的是提高对ICT使用的认识度。SABER-ICT旨在通过可供参考的相关政策数据、信息来提高教育质量。具体说来,SABER-ICT主要制定一个框架来协助政策制定者,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本国ICT教育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时,应具备哪些关键主题和特色,从而建立一个全球性的ICT政策文件数据库来作为一个基础框架;探索一套十大案例研究,使负责实施ICT教育政策的国家机构与实施类似活动的其他国家相比较;搜集与ICT有关的重要数据,用以改善ICT数据和指标的可用性及质量(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SABER-ICT政策框架可以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以评估有关ICT教育政策制定的当前状况。作为SABER-ICT项目(Systems Approach for Better Education Results)的一部分,世界银行参与了UNESCO的统计协会(Institute for Statistics,UIS)领导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统计工作组,该项工作作为旨在促进ICT数据和指标的可获取性和质量行动的一部分。UIS发布了《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测量指南》,其中包括了核心指标和扩展指标,成为《地区性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统计调查问卷》(Regional Questionnaire on Statistics of ICT in Education),项目发布了若干调查报告,国家涉及:中东地区(5个阿拉伯国家)、欧洲(27个欧盟国家,以及克罗地亚、冰岛和土耳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共计41个调查对象,含独立国家或海外领土)、中亚与西亚(9个国家)。
(三)GDLN
2000年6月,世界银行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全球发展学习网络(Global Development Learning Network,GDLN)项目[5],主要目标是利用多种先进的远程教育手段与方法,与全球范围内的多种群体(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非政府组织、学术性单位、社会团体和私营机构)合作,通过建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远程学习中心(Distance Learning Center,DLC),开展灵活多样的远程教育,促进资源共享以及开展扶贫活动,实现全球性学习发展社区。
GDLN项目是一个把分布在全球各城市的远程教育中心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利用互动式录像、电子教室、卫星通信、国际互联网等最先进的学习手段,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远程教育模式,对各种教学方法、内容资源、教学平台进行一体化整合。其所开发的远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持续性发展、教育、卫生医疗、社会服务、ICT技能、财务管理、政策与行政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GDLN项目所涉及的服务领域有世界对话、远程培训、远程视频会议服务、E-learning服务、共享在线课程资源、面授与视频会议、录像带、光盘等多种形式灵活结合的混合培训服务等。GDLN项目成员通过高速通信技术网络相互联系,参与世界范围的学习交流活动,包括培训班、研讨会和针对重大发展议题展开的讨论。这些技术手段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不受时区、距离或国界的限制。该网络还鼓励南南对话。大多数GDLN远程教育中心都设在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或由他们拥有和运营,GDLN的商业模式目标是实现远程教育中心的财务自立。
(四)**U
非洲虚拟大学(Africa Virtual University,**U)是由世界银行资助的国际远程高等教育项目,1997年启动建设,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卫星传输和互联网技术,让非洲各国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以缩小与世界其他地区在数字和知识领域的差距。非洲虚拟大学项目关注非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持续的机会,注重其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改善网络设施、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系列专业培训课程、创设国外学习机会、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推动。
2010年,非洲虚拟大学的成员数量为5个,2013年为18个,分别为肯尼亚、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刚果民主共和国、贝宁、加纳、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南苏丹、苏丹、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和尼日利亚。
2013年5月,世界大学新闻网报道,非洲虚拟大学和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启动网络学习方面的合作,旨在为非洲人提供价格低廉、便捷高效的高等教育渠道。此次合作将促进非洲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增加学习者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计划,扩大非洲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
截至2014年数据统计,非洲虚拟大学项目在非洲已培养了超过4.3万名学生,在远程教育方面,塞内加尔等非洲法语国家相对落后,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整个西非经济货币联盟范围内仅有不超过8 000名学生接受远程教育。另外,非洲虚拟大学同加纳、莫桑比克、苏丹、坦桑尼亚等国的大学都有合作,撒哈拉以南非洲27个国家可以参加虚拟大学课程。
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34个成员国,总部设在巴黎。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6]。
在教育主题方面,OECD指出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内聚力至关重要。教育司致力于帮助成员国实现有助于个人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社会内聚力的高质量教育,其工作重点在于:如何评估和提高教育成果;促进高水平教学;通过教育建立社会内聚力。教育司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家的教育体系进行定期的评审与评估。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情况刊登在年度《教育概览》上。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工作重心则是放在对教育领域的长期趋势和创新的调查研究上。
(一)国际教育测评与调查
OECD研发的国际教育测评与调查项目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国际教育调查项目(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高等教育学习成果测评项目(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utcomes ,AHELO)、国际成人能力测评项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AC)。
1.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PISA项目是一项经合组织负责组织实施的国际评价比较测试,主要目的是各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果,测试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应用其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00年开始,PISA项目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每次测评以阅读、数学、科学中的一个为主要考察科目,其他两个为次要考察科目。例如,2000年重点测评阅读,2003年重点测评数学,2006年重点测评科学,2009年开始第二个循环。2012年,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510 000名学生参加了PISA测评,其中包括34个OECD成员国家。截至2013年,已经有7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参加2015年的PISA测试,其重点测试科目为科学。[7]
2.国际教育调查项目(TALIS)
TALIS项目于2006年启动研发,是一项研究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国际问卷统计调查,旨在通过提供关于教师教学的相关政策分析,帮助各国评价并制定有利于培育有效的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2008年,参与TALIS项目的国家共有24个,2013年,参与TALIS项目的国家共有33个[8]。TALIS项目的抽样方式为随机抽样,涉及四个调查领域,分别为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学校领导能力、教学实践与教学观。
3.高等教育学习成果测评项目(AHELO)
AHELO项目于2008年启动研发,是针对即将获得学士学位的大学生所进行的国际测试,目的是获取学生学习质量的真实数据,以进行国际性比较,使各参与国家更好地了解本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借鉴他国经验,改进本国的高等教育政策。AHELO测试关注学生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具备的技能,即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s)和各个学科领域学生具备的学科专业技能(Disipline-Specific Skills)。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AHELO项目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项目的测试框架,研发测试工具,并对其效度进行检验。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为项目的第二个阶段,各成员国抽取大学学生和教师进行测试。2012年年底进行总结,包括研究项目的设计、命题改进,决定是否进行全球性大规模的测试。截至2011年6月,已有16个国家决定参加项目的第一轮测试。
4.国际成人能力测评项目(PIAAC)
PIAAC项目于2007年启动研发,是针对成人能力和技能的综合性国际调查,特点是直接测试成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在工作场所使用技术的情况,并且对被测试者相关的教育和工作经历进行调查。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66 000名16~65岁的成年人参加了项目测评,主要是比较他们在阅读理解、数字思维和运用高技术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2013年10月,经合组织在布鲁塞尔发布了测评结果,结果显示,日本和芬兰在语言和数学能力方面排名居前,瑞典和芬兰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排在前两位。在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有8 000多万人不具备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技能,这表明,在技能培养和人才供需上,许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二)世界教育发展报告
OECD发布的《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是有关世界教育发展的报告,这是经合组织关于教育的各种具有国际可比性资料的年度摘要,从1996年起,每年编写一期,通过向组织成员国提供大量的数据进而分析一年的教育情况,从而帮助各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国际化政策决策。整个报告是一个大的指标体系,并且指标每年都会有所变化,大量的数据充分展现了指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概览2011:OECD指标》使得各国可以参照别国教育的情况认识本国教育,它提供了有关各国教育体系的丰富的、可供比较的指标系列,反映了教育领域的参与人员、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以及教育体系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一系列教育成果,并进行了比较,如学生在若干重点学科的成绩、教育对收入及成年人就业机会的影响。报告新增指标主要关注社会背景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专业选择、成人教育与培训的范围等。
《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通过140多张图、230多张表以及10万多项数据,提供了有关教育机构的产出、学习给各国带来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与过渡以及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等方面的关键信息。报告新增指标主要关注全球经济衰退对教育支持的影响、世界各地早期教育体系的现状、影响各国教育支出水平的特定因素、不同国家教师队伍的构成及教师职业准入要求等。
2013年,经合组织出版了简版的《教育概览2013》即《教育概览2013:重点》,分析了包括21个欧盟成员国在内的34个OECD成员国以及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8国的教育体系状况,报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新指标:受教育水平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失业率与收入增加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研究与创新
OECD不仅致力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事业,而且还在教育创新与推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OECD教育部“创新和测量进展部”(Innovation and Measuring Progress Division)的负责人Dirk Van Damme在其《通过创新改进面向全民的21世纪教育-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项目进展》学术报告中指出,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当前围绕教育创新策略、创新学习环境及有效教学等问题开展了各种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9]。在21世纪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浪潮下,教育应该积极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革,如重视非认知能力(包括情绪维度、动机维度、认知论维度乃至世界观维度等)等。
[1] 苗逢春.发挥信息技术潜能,推动教育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与行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 UNESCO,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UNESCO and Microsoft ,2011
[3] infoDev. The infoDev Global Network of Business Incubators[DB/OL].http://www.infodev.org/infodev-files/resource/InfodevDocuments_6.pdf,2014-03-07
[4] Global Forum. 4th Global Forum in Helsinki[DB/OL]. http://www.globalforum2011.org/ ,2014-03-07
[5] World Bank Institute. Global Development Learning Network[DB/OL].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WBI/0,2014-03-07
[6] OECD. Introduction[DB/OL]. http://www.oecd.org/els/mig/36859673.pdf,2014-03-07
[7] OECD. About PISA[DB/OL]. http://www.oecd.org/pisa/aboutpisa/,2014-03-09
[8] OECD. What is TALIS[DB/OL]. http://www.oecd.org/edu/school/whatistalis.htm,2014-03-09
[9] Learning Science Center. Dirk Van Damme's lecture[DB/OL]. http://lsc.ecnu.edu.cn/zxdt/news/002032.htm,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