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自有教育以来就有教师,不过一开始教师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老者长者都可以是教师。等到出现了学校以后,才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但是这个时候教师也还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只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就可以当教师,中国古代长期把教师和做官联系起来,所谓“以吏为师”。或者是学而优则仕,学好了就去做官,做不了官就当教师。历代学问家差不多都当过教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的孔夫子、朱熹等。而且历来都把教师看作是崇高的职业,许多学问家都用最好的语言赞美教师。例如: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的事业,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又不把教师看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认为只要认识字、有知识的人就能当教师,或者科举落榜的读书人才去当教师。所以,教师虽然在名义上被捧得很高,所谓“天地君亲师”,但实际上不大被社会所重视。
虽然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如果从法国拉萨尔创办教师训练机构开始,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但是教育专业化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才提出来。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要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事务。从而形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一、教师是什么样的职业?
要了解教师专业化,首先要了解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教师的职业确实有许多特点,并非有知识的人就能够胜任的。
那么,教师的职业有些什么特点呢?教师职业的特点要从他的职业对象、职业内容、职业手段等多方面来探讨,看它与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是千差万别的。有人说医生工作的对象也是人,但是教师与医生也不一样。医生面对的虽然也是活生生的人,但主要是面对人的机体。而人的机体结构是相同的。但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就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不同、天赋性格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创造性、灵活性。《论语》里讲到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干起来呢?”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行。”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两个人问同样的问题,你回答得不一样。孔子说:“冉有平日做事退缩,我要给他壮壮胆;子路的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我要压压他。”这就是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的典范。
(2)教师职业的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提供教育服务。韩愈说,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但这还不够,他还要能够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能不能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和教导,主动权在他那里,不在教师。这和其他职业大不一样。
(3)一般的职业都有工具,工人有榔头、钳子,医生有听诊器、手术刀,唯独教师可以不使用工具就能教书。当然,有黑板粉笔,现在还有电脑,但古代教师并没有什么工具,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即通常我们讲的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与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影响他们。因而,教师的工具和他的人格是融为一体的。
由于教师与其他职业有以上一些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特点。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其次要研究教材,进行课堂设计,写出教案,做出课件。在教育教学中要常常思考如何用最优化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知识天天在变,学生也天天在变,教师要是不动脑筋,照本宣科是教不好学生的。
(2)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育本身是一件很有创造性的活动,再加上学生是活泼的、具有个性的人。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无固定的模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还可能随时修改。所以,我常常讲,与其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复制的,教师的经验不可以复制,教师的艺术在每个教师身上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一节课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绘画一样,墨的浓淡,结构的布局,每一幅都是不一样的,老师需要有悟性,不断地创造。
(3)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榜样。中小学生喜爱模仿,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我过去在中学做过班主任工作,发现有的班主任做事干脆利落,他带的班也是非常有生气、有秩序;有的班主任做事拖拖拉拉,他带的班就乱哄哄的。
(4)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教师的作用不是一时能显露出来的,有很长的潜伏期。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老师要有耐心,不能因一时一事就给学生下结论。有一位学生在花甲之年去参加母校的校庆,就想对他过去的老师说一句话:“过去你批评我的事确实不是我干的。”可见老师对他的不公,他记在心头几十年。因此,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也要慎之又慎。
二、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
从以上教师的特点就可以看出,教师应该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但是为什么教师专业化到20世纪60年代才提出来呢?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得比较晚,人们对教育的规律,对儿童成长的规律知之甚少,通常只把教育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没有认识到教师需要专业化。到了20世纪下半叶,知识越来越丰富,人们发觉光传授死的知识不行,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这里面就有对教育的认识问题、方法问题。同时,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发展,逐渐认识到儿童成长的规律。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第一,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做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有人说,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就能当教师。这就是不承认学生的成长有规律,也就用不着研究这些规律。研究学问和把学问教给学生是不一样的。有学问的人未必能教育好学生。承认学生成长有规律,教育学生要遵循这些规律,就要求教师学习这些规律,研究这些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专业化。
第二,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学会探究。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不是把死的知识塞给学生。传统的经验主义教学,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当然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现代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却不是容易的事。教师要善于研究,要有娴熟的技巧,这就是专业化的要求。
第三,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迅速,教师既要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宽广渊博的综合知识,这与一个专业科学家是不同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虽然不一定很专深,但要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引导学生到未知的世界。温家宝教师节前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的时候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要‘兼善天下’。”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育过程,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许多媒体中获取知识。但是教师需要理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掌握信息技术,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善于在汹涌而来的信息面前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处理信息。
第五,现代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懂得学生心理,不会和学生沟通,不讲究方法是行不通的。
由上面几点可以看出,教师需要专业化。
三、怎样达到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也就是说,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指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临床”实习,能够把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修正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职前学习阶段,即在师范院校学习的阶段,为专业打下知识的基础;二是初职阶段,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中小学当老师,开始的时候像学游泳似的,不知道水的深浅,心里没有底,要经过两三年,向老教师学习,在实践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如果要成为成熟的优秀教师,则还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这是第三个阶段。
(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除了要有一般公民应有的思想品德外,还应该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敬业爱生,就是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不断学习,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爱生就是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信赖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都能成才。
(4)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学生的不断成长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钻研和创新。终身学习是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生活必需。教师尤其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学校要成为学习共同体,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结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1] 写于2003年5月22日,2007年12月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