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1](1 / 1)

最近有消息传来,上海、辽宁将取消中小学的期中考试。这是一个好消息,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力举措,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考试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考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诊断性考试,主要考察教的情况、教的效果、学习的情况和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和学有清晰的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当然也起到一种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会促进反思,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和努力;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另一类考试叫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职务招聘的考试都属于这一类。学校的期中考试应该属于第一类,即诊断性考试。它主要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督促、改进教和学。但是,现在学校的期中考试已经掺杂着选拔考试的性质,考试完了要按成绩排名,公布于众。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名次,就会给学生施加压力,要他们争取下次考取好名次;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名次,有的会受到鼓舞,有的则会感到泄气,自暴自弃,总之,孩子们都会受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校取消期中考试,不能简单取消了之,要做好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首先,要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取消期中考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让老师和家长相信,学生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取消期中考试不是放松学习,而是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学校要采取措施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在教学中常常会讲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老师和家长的奖赏、许诺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但这种外部动机是不能持久的,奖赏获得以后,或者未能获得都会使外部动机消失。唯独内部动机才是持久的,这种内部动机就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所以,考试只能激励于一时,不能持久。取消期中考试以后,改进教学要跟上去,使学生的积极性不因此而减退。同时要加强平时的观察、考查,以此来了解教和学的情况,代替诊断性的期中考试的作用。

有的家长担心,期中考试取消了,但变成了周周考、日日考,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取消期中考试是上级教育部门的举措,如果不能被广大教师所理解,就会引起变相的考试,甚至变本加厉。这就违背了取消期中考试的初衷,是应该竭力避免的。取消期中考试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不能再增加别的负担,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让老师和家长相信,学生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同时要建立一种观念,即学生的成绩是学生和家长的隐私,不能随便公布于众。学习不好的学生,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偶然考得不好的学生,他们看到公布的名次,对他的尊严、他的自尊心是一次严重的伤害。如果处理不得法,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国外有的学校也排名,但不公布,只有学生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今后应如何争取更好成绩。

有的人会说,取消期中考试,成绩不排名不公布,不是缺少了竞争,学生学习就没有了动力?我认为,学习本来就不应该鼓励竞争。教师的责任就是用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学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还要什么竞争?同时,学生的资质不同,有的逻辑思维较发达,有的形象思维较发达;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美术,这样的两种人怎么竞争?竞争应该是成人世界的事,不要把成人世界的事搬到儿童世界里来。那种评先进、评“三好”都是把对成人的要求搬到了学生中来,是不符合青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青少年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定型。他们的发展不是线性的,有时会犯错误,会有曲折。现在学校中提倡的竞争只是抑杀个性的竞争,是不值得提倡的。人的资质本来是不同的,用一个标准让学生去竞争,怎么能得出科学的结果?就是最讲竞争的体育运动,比赛时要分项目,同类项目用同一个标准竞争,才能决出冠军来。总不能让长跑运动员和跳高运动员去比赛吧?但是我们现在学校的竞争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则,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同一考试,这种结果能决出冠军吗?所以我说这是抑杀个性的竞争,是不值得提倡的。

[1] 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