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编(1 / 1)

“教书育人”析[1]

中国文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练而寓意深刻。“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就概括了教育活动的本质。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的本质就是使一个作为生物个体的自然人变为一个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人。也就是说,教育要使一个人获得赖以生存的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包括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从而使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当人类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还十分贫乏的时候,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主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各门学科的建立,学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就有了不同的任务和内容,教书和育人似乎就变成了两回事,但是实际上仍是分不开的。首先,不论是知识教学还是思想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会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而且还因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总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品德暴露给学生,学生又总是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来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随着教学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有时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时则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但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总是教师所希望学生接受的影响,产生的效果总是正效果(当然,也可能因为教师的错误观点或者方法的不当而产生消极的效果);而无意识无目的的影响则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就是说它的效果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总之,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回事,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在世界上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既教书又育人呢?似乎这两者是分开的,现在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有些学校和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教学,不重视或者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忽视了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正面的影响。这种忽视就意味着教师只是盲目地无意识地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由于是盲目的、无意识的,所以影响的内容难免有消极的东西,难免产生负效果。而且忽视思想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其效果就是使学生忽视政治,脱离实际,忽视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将来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强**书育人,就是提醒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否则,消极的影响就会乘虚而入。

提倡教书育人还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可信赖、最受尊敬的人,教师的教诲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效果更好。

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正确的教育思想,还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不是所有教师对这个目的都很明确呢?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说明有些教师对我国的教育目的并不明确,教育思想并不端正。当然,也有些教师不懂得教育规律,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积极效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更多的教师是既有明确的教育思想,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他们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他们的事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总结和传播他们的经验,有利于帮助大家端正教育思想,掌握教书育人的方法,推动教书育人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运动的发展。

[1] 原载《教书育人》1987年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