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世界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国内矛盾的凸显等,都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一)国际形势
中国的和平崛起让发达国家不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四次提到中国。发达国家在政治上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鼓动中国周边国家遏制中国。最近中东动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然希望中国也来个“民主革命”。西方国家还千方百计支持达赖,企图分裂中国。美国还不断插手我国南海地区,同时联合日本、韩国,不断地搞军事演习,名义上是针对朝鲜,实际上是向中国示威。最近奥巴马访问英国,和英国首相联手与青年学生打乒乓球。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这样的照片,把它视为美英“新时代”的开启,并评论称:“美国现在比以往更加注重与欧洲盟国的合作,保证领导地位不被中国取代。”
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也不断向我们施加压力,不断施压让人民币升值,同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向我国出口产品征收什么倾销税等。
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不仅四次提到中国,还特别关注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已意识到,它们在做出一些变革后将能够在新世界里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所以,它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它们投资于研发和技术。”他又说:“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赢得教育的竞争。”
(二)国内形势
我国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就拿经济发展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现在将要走到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成本在增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消失。同时,我国经济一直是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主。现在要向内向型转变,这就要扩大内需。要扩大内需,就要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老百姓有了钱才能消费,但同时也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这是一对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我国经济虽然增长得很快,但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我们街上跑的各种品牌的汽车,什么大众、奥迪、本田等都是外国的品牌。外国公司转移到中国加工的产品,其品牌和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企业的真正“大脑”还在国外。中国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最近几年评选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美国占了51个,而中国榜上无名。
现在苹果iPad很流行,有的是在中国组装的。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Suppli 2010年2月公布了iPad的物料清单和详细成本,不同型号iPad在美国的售价从499美元至829美元不等,其物料成本分别为229.35美元到346.15美元之间。资料表明,在中国组装的费用只是销售价的2%。
从国内的社会情况来看,也是在一片大好形势下矛盾突出,一是贫富的差距在扩大,二是官员的腐败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三是青年就业问题矛盾突出。另外,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尚待解决,例如房价居高不下,社会保障尚未到位,子女教育竞争激烈,等等。
(三)教育形势
教育问题也是矛盾重重。去年(201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现在正在贯彻落实中。正如文件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教育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教育仍然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因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心声。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重大的国际事务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就难以解决。但是我国的国际人才培养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数量还不及印度和巴基斯坦。
联合国秘书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就职的44131人中,中国人仅有33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位的人员仅为13人,大部分中国职员从事的都是翻译工作和一般事务工作。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而且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但在联合国秘书处就职的人员连1%都不到。而作为非常任理事国的印度在联合国秘书处就职的高级职员有14人,比中国人多。而美国高级职员达到49人。当然,联合国设在纽约,美国雇员会多一些,但高级职员也是他们居多数。印度由于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所以没有语言障碍,同时印度人也懂得西方的行事规则,所以他们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较多。我国就缺乏这样的人才,所以在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人也很少。而国际游戏规则都是高管们制定的,由于我们在国际组织中缺乏高级职员,我们的发言权就很有限。因此,我们急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性人才。
就高等教育来讲,高等学校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学校没有特色,没有突出的优势。专科学校总想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又总想升格为研究型大学,层层攀比。对于一所具体的学校来说,为了发展,似乎这种追求高水平是有道理的。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讲,就造成了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建设。当前高等学校对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视不足,已经造成了技术工人荒。
在学校内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也影响了人才培养。其实本科生是基础,本科生质量不高,研究生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现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能说明我国人才过剩,而是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企业想要的人才招不到,农村需要人才,毕业生不愿意去。所以高等教育必须改革,要调整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使它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