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育规划纲要》的内容很明确,措施很具体,政策也很有力,但是否仅仅依靠《教育规划纲要》就能解决中国所有的教育问题?我想,教育问题不光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往往是社会诸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集中反映。但教育本身有没有问题?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而要解决诸多复杂的教育问题,首先还是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教育这一问题。
今天我们的教育常常受到三股“拉力”的影响。一是国家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希望他们成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家长把教育看成是敲门砖,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望子成龙,个个都成拔尖人才;三是市场把教育作为逐利的工具。媒体则对这三股“拉力”推波助澜,有时会误导民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这几种力量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因此教育上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
今天我们要找到这三股“拉力”的平衡点,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问题的原点上。通常说来,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无论是国家希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家长希望孩子成才,首先都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的人才能成为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近,我写了个微博,题目叫《不要把学生培养成“瓜裂裂”》。因为前段时间,江苏瓜农发现自己地里的西瓜一个个都爆炸裂开了。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发现是用了膨大剂,西瓜的瓤生长太快,皮就裂开了。网民称它为“瓜裂裂”。由此我想到,我们教育领域是不是也在使用膨大剂,从小给孩子灌输许多所谓的知识。幼儿园提前让孩子识字算术,小学上奥数班、英语班,不断给孩子加压。孩子虽然不会像西瓜那样爆裂,但身心受到摧残。家长想揠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个个成了书呆子,弱不禁风,变成“瓜裂裂”。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提高教育质量。其实这两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问题,即教育质量的问题。教育不公,是因为教育质量不均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新校舍,购买现代化的设备,特别是很多城市学校在硬件设备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各所学校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因此,要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要把提高质量放在当今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位置上。尽管我们现在在提倡均衡发展,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不均衡恰恰是中国教育长期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现在只能做到相对均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也只是在县区内实现教育均衡,省一级的均衡还难以达到。而中西部环境存在差异,学生个性之间也存在差异,人人都去学奥数,人人都去学舞蹈,就是对学生最不公平的教育。因此,公平而有差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