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本书做了修订。
自序
(2014年版)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迎来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春天。经过多年的闭关自守,一旦打开门户,大家都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育管理干部,还是第一线的教师,都渴望了解教育的新理念、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是一名比较教育研究工作者,有责任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介绍世界教育的新动向。于是在1978年年底,我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写信,建议恢复《外国教育动态》(现名《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很快得到方毅同志的批准。几经筹备,该杂志于1980年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与此同时,我开始被许多地方和学校邀请去介绍外国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我的第一讲是在1980年暑假给北京市高等教育讲习班讲的《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此讲后来整理成文,发表在《红旗》杂志和《百科知识》杂志上。可惜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演讲大都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演讲的主要内容大多散见在我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
进入21世纪后,我演讲得比较频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的许多演讲被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部演讲录。前面说到,我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实大多散见在我的论文中,所以我曾经犹豫要不要再出演讲录。后来感到,演讲录与论文确有不同之处。首先,论文是把我的研究成果、我的理论观点阐发清楚,由读者去选择评判。演讲是听众想听什么,我就讲什么,要根据听众对象来设计演讲的内容。例如,听众是小学教师,我就不能给他们讲高等学校怎么办。当然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专长。其次,论文比较严肃,重视论述的逻辑性、理论性、科学性。演讲比较自由,许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虽然也要注意论述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自由度较大,有时还需要有点趣味性,才能吸引听众。
本演讲录主要收录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在各种场合演讲的记录稿,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有在大学的演讲,有给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演讲,有专门给青少年学生的演讲;内容主要有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书收录的演讲录中多简称为《教育规划纲要》)解读、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型社会创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专业化、青少年历史使命、教育学科建设等。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我曾参与了《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因此,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解读,我讲的次数比较多。由于在不同场合演讲,即使题目不同,内容不免有一些交叉和重复,但作为完整的一讲,又不能把它删去。虽然在编选时我尽量避免重复的主题和内容,但也不能完全做到无一重复。演讲稿大多由当地组织者录音整理。不少演讲口语化较重,内容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保持历史原貌,我只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技术性处理。
本演讲录的编排是按时间和专题相结合的综合结构排列的。按时间排列,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大家关心的热点和我的观点的变化,但主题不集中。按专题排列,主题比较集中,特别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内容很不相同,如果混在一起则显得杂乱。专题集中,易于读者选择,但又缺乏不同时期的特点。因此,只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以时间为主,照顾到专题的结构。
进入21世纪后,我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12年,因此特别关注中小学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问题也层出不穷。当前大众对我国教育的诟病很多,尤其是对基础教育。但我总是认为,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就教育论教育是说不清楚的,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实际上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都需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用人观,还原教育本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教育内部也需要深入改革,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要改革教育制度,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有成功的机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特别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因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要有敬业爱生、教艺精湛的教师。因此,我常常送给教师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就是我的教育信条。
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学师范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非常关注我的成长过程。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暑期学校的演讲《不懈的追求,60年的探索》就讲述了我的教育生涯,可供读者参考。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演讲时不便表述许多引文和数据的出处,便没有注明,现在要补出处,工程又太大。只好向大家表示歉意,对引文的作者也表示歉意。
总之,教育有说不尽的话。本演讲录在时间上跨越50余年,有的话对大家有益,有的话对教育有效,有的话已经过时,有的话可能是错误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设立教师节29周年!
顾明远
201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