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业爱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儿童[1](1 / 1)

——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校长,同志们、朋友们,你们好!

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今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参加这次大会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感谢他们对小学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向来自各地的校长们、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你们为培养新一代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国内,党的十六大向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任务,教育、科技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国际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国内形势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为参加国际竞争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也和建设大楼一样,基础打得越宽、越深、越扎实,大楼才能盖得越高、越大、越好。小学教育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那么,小学教育要打好什么基础呢?我认为要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因为小学是儿童长身体、增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要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同时我们还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不仅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中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获取知识,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三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因而小学教育要培养儿童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能够与别的儿童友好交往的能力和品质。这三方面的基础打好了,他们将来升中学、读大学或者在接受义务教育以后走向社会,都能够会做人、会做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打好这三方面的基础,也就是现在中央领导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小学教育搞好,要靠广大的小学教师和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队伍的旗手、领头人。有一名优秀的校长,才能有一所好的学校。当然,办好学校不能只靠一名校长,还要依靠各种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财物资源,包括校舍、设备、经费;信息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图书资料;等等。谁来合理、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呢?谁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呢?无疑要靠校长。特别是教育理念的树立、办学思路的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要靠校长去筹划,与老师一起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且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目标。因此我们说,有一名优秀的校长,才能有一所好的学校。

这次小学校长大会,就是邀请各地校长共同研讨如何办好学校的问题,研讨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讲,全国人民都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谐社会。从学校层面来讲,就是要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小学,促进儿童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如何使小学教育和谐发展?就是要做到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校园环境的和谐、教学内容的和谐、课堂教学的和谐等。我想特别提醒的是,要使学生和谐发展,最关键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只有师生和谐,才能做到课堂的和谐、教学的和谐、学校的和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把爱洒向每一个儿童。“勤业爱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学校和谐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有些老师不知道怎么爱学生,尤其不知道怎么爱那些有小毛病、小错误的学生。爱,要建立在信赖和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老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愿意学习,都愿意进步,将来都能成才。其次,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引导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些老师不懂得热爱学生,特别是不爱那些有小毛病的学生,动辄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老师还常常训斥家长,不能与家长和谐对话。这种状况不仅不能建设和谐的学校,而且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违背了我们的教育目的。要使学生和谐发展,老师还要研究教育策略,改进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学、刻苦地学。因此,可以总结出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和谐教育的真谛。

各位校长、老师,中国小学校长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是一次小学校长交流经验的大会、是研讨学校发展的大会,也是展示小学校长风采的大会。我希望小学校长们能够把这次大会作为你们的论坛,展示你们办学的经验,抒发你们对小学教育的情怀。我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1] 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