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化[1](1 / 1)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们的知识、技能的条件下,教育对城市现代化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最近,以“现代化发展:城市与教育”为主题的首届上海教育论坛的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及美、英、德、韩等7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外教育专家共150余人参加,与会者纷纷为城市发展和教育进步的相互促进提供良策。今天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发言。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从中国来讲,教育现代化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一、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现代学校建设有五大基本要素,即人员要素、财务要素(包括教育经费、校舍等)、信息要素(包括教育内容、教材及各种信息)、制度要素(建立怎样的管理制度)、文化要素。

我今天重点讲讲人员要素。人员要素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过去常把人员要素集中在教师身上,人员资源主要是教师,教师是有知识的。但学生是重要的资源,家长也是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起来,我们才能建设现代学校。

教师是学校的最主要资源,应该是教育专业人员。这点有没有达成共识,还有待于我们研究探讨。因为社会上,包括教育界、科学界都还有不少专家认为教师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认为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能当教师。这个观念如果在50年前、100年前,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也就是最近几十年提出来的,以前连师范学校都没有。但是随着对人的认识,对儿童成长认识的逐渐深刻,我们深深感到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因为人的成长规律是可循的,儿童成长规律是可循的,教育既是一项科学的活动,又是一项艺术的活动。越是对年龄小的孩子,越是要有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教师的专业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过教师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修学习。

二、“三好”评选别走偏了方向

学生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就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首先明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要改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路线和正确的学习策略。

此外,我们要从制度上减少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为了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首先,评选“三好学生”在理论上没有根据,与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合,与教育的民主性不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现在评选“三好学生”时,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入选,大部分人不能入选。这样一来,其他未被选上的人就不能算作全面发展的了,这显然与教育方针相冲突。而“三好学生”和非“三好学生”的分等级也造成了教育的不民主现象。其次,“三好学生”的评选实际上已经走偏了方向,“三好”变成了“一好”。评选出的“三好学生”往往只是学习好或者听话的“乖”学生,偏离了评选的初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最后,从心理学上讲,评选“三好学生”给学生造成了分等级的压力,这是最伤害学生的,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 原载《文汇报》,2004年7月5日,收入本卷时,作者做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