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确认识“超常儿童培养”与“虎妈”教育现象(1 / 1)

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现在议论很多,其中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提前培养超常儿童。对此,有人赞成,认为可以早出人才;有人反对,认为儿童生下来差别是很小的,设置超常班有失公平。笔者的意见是,儿童的智力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智力的结构会有差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强,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教育应该为不同的儿童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这就是笔者经常说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观察、研究每个学生,发现其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但是学生幼年时期的智力确实差别不大,智力超常的是极少数,因此不宜过早地确定谁是超常儿童,不要人为地把儿童分成三六九等。我们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程中发现智力在某一方面超常的儿童,提供条件,逐渐培养,到了高中阶段在提供学生多种选择中使他们的才能脱颖而出。可以设置一些超常班,但不宜过早,也不宜过多。并非只有超常班才能培养天才,普通班中只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同样能够涌现出天才。

最近还有一个热点问题是“虎妈”引起的东西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之争。有人宣扬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优于西方教育。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我们且不说“虎妈”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否可取,如果仔细读读“虎妈”写的那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虎妈”的教育并非只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虽然她确实写到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有许多不同,但其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着美国教育方式,她女儿的音乐教师都是西方人,并非中国人,更何况她的教育是在美国那样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其实东西方教育各有优缺点,应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我国主张严格要求,打好基础;西方强调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培养创造性思维两者在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结合起来,一定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教育。我国现在的教育已经陷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泥沼,再不能盲目地自满了。有人说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太多了,今天该反思了。其实“真经”并未学到,反思也只是浅薄的。因此,我们只有把别人的“真经”学透了,才能真正地反思,才能真正地本土化。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是我国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

[1] 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