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 1)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专业化,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更要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成长和其他职业成长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要经过一个过程。教师成长可以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职前培养阶段。任何职业都需要进行职前培养,本专业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的体系都要在职前掌握。在师范大学阶段掌握本专业理论体系,如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理论体系,物理教师要掌握物理理论体系,语文教师要掌握语文理论体系。再就是职业培训,要进行职业训练,教师教育职业的训练分为两部分:理论教育(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实际教育(实际的训练)。教师除了掌握所教课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另外就是教育实习,现在的师范教育可以说不像师范,很多学校包括师范大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提出要向综合大学看齐,即师范的水平应该达到综合大学的水平,但从实际看,怎么去和综合大学来比。师范生要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法,学科知识就很难跟综合大学相比。所以,北京师范大学从20世纪60年开始就是5年制,师范大学延长1年。但“**”以后,又变成4年制了。4年怎么办呢?只有压缩教育实习。最早实习是12个星期,现在变成6个星期。职业培训期不足,教师没有真正受到职业培训。第二个阶段是初级教育阶段,或称入职教育阶段。一个新教师要用3年的时间真正熟悉教学。第三个阶段就是职业成熟阶段,用3~8年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也就是说,职后要用3~8年的时间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如果8年的时间还成不了一个好教师,那就只好改行了,也就是说没有当教师的素质。有10年的教学经验就应称为老教师了。经过10年的锻炼,教师就应成为掌握教育艺术的教育家。对初入职教师来讲,是否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不在于所学的知识够不够,重要的是有没有敬业爱生的理念,有没有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教育是一项事业,要热爱这个事业,忠诚于这个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想发大财的人不要当教师。包括民办教育,如果想发财,就不要来办学校。办教育是要有良心的,民办教育不是不可以赚钱,是允许有回报的,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是关于一代人成长的问题,教育是要凭良心办事的,是要有奉献精神的。教育是科学的,它的价值在于钻研,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误区。现在教师钻研的是教材,很少钻研学生,教师应该既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要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一个人都有多种智能,我们要研究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人,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研究教材怎么讲、怎么组织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创新、在于创作。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所以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要讲究。教育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教师自己去领悟、去钻研,别人是教不会的,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才是有价值的。每个教师的风格是不一样的,经验也带有个性化,但他人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和启示。

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现在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努力钻研,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都需要我们去钻研。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人要学习和组织要学习。学校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还要成为一个学生的乐园。如果学校只有学生在学,教师不学,那么这个学校就很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