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1 / 1)

前面讲到,学校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一样具有多个层面,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也要注意到这几个层面。

学校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内容是要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办学思想、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上,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的目标是育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条大家都能背出来。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而是把目标放在追求升学率上。升学率也是需要的,没有升学率家长不答应,社会不满意。但是升学率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现在有些学校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而是在破坏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恐怕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的观念。

学校文化建设还表现在课程上、教学上。当然,课程本身包含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但是,全校师生如何看待课程和教学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按部就班,上级规定什么课程学校就开什么课程,领导说怎么教就怎么教,不去认识、探讨课程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另一种态度是,认识到课程和教学是文化的载体,努力去探讨国家课程标准的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创设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

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什么是校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从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学校怎么办,办成什么样子,有什么办学思路。治学态度表现在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上。校风表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表现在领导班子身上就是有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没有人文管理的精神,有没有组织团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规划;表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有没有敬业笃学的精神、教书育人的品质;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有没有刻苦钻研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优良校风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传下来,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形成传统。有了这样的传统,学校就有了灵魂。

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就会有条不紊。学校工作的头绪很多,有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学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跃的场所,有人群、有活动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学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师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谁负责等,使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而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服从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也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实践、总结、修订,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并自觉遵守,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学校文化的物质建设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外显的部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有些学校的建设只重视教室的安排,不注意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如把运动场地安排在离教室很远的地方,不便于学生课间、课后的活动。学生没有活动场地,而学校的运动场地利用率又不高,这就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主流文化,要让师生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要重视仪式、标志的建设。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总之,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文化要有特色。前面我们讲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办学的基本要求提出来的,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内容。但是,各个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前面说到,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是几代人努力积淀起来的。而各个学校的历史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积淀起来的文化传统也不同。今天我们提倡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是说抛弃传统,另建一套,相反,就是要去挖掘历史传统,同时根据现在的办学环境、时代要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因此,它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