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四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让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仍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他用“爱满天下”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每个孩子的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永远学习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爱来浇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陶行知先生把他老师杜威的教育原则倒了过来。杜威提的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则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在解释为什么这样倒过来时如下说。
“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这种毛病。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譬如与农民做朋友,是极好的教育,但平常都被摈弃在课程以外。其他有效力的东西,也是如此。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到身心全顾的。
他在解释“社会即学校”时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的人,都可以做师生的。“学校即社会”,一切都减少,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有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得受益。
从陶行知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不仅关心平民大众的教育,且要以平民大众为师,主张大教育观,在生活中受教育,一反传统的学校教育、本本教育。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大教育观念,陶行知先生在80年以前就提出了。
陶行知先生特别关心农村教育。他认为中国农村的出路在教育。他身体力行,脱下长衫,卷起裤腿,到农村去办教育,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用知识来改造农村。陶行知先生的农村教育思想在今天尤其有现实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的出路是农业要工业化,农村要城镇化,农民要知识化。农村教育要和解决“三农”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农民的素质,用知识改造农业,改造农村。
这几年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方明同志的领导下,遵循陶行知先生的遗志,重视对农村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培养了许多先进典型,为农村教育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方明同志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也要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学习,扩大、推广他们的经验,使我国的教育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本文是2006年2月7日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