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
从1948年在上海当小学教师算起,至今也已经有54个年头了,我也算得上是一名老教师。虽然其中有几年是在大学里学习,但学的也是教育,常常要到中小学去见习或实习,所以说,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教师的岗位。当然,除了那些特殊的年代,被迫去当了几年工人和农民。
有的人问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有什么经验?我说,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着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因而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他们,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育他们。因此,我至今还没有摸索出教育的规律,说不上有什么经验。但有一点是坚信不疑的,就是每一个儿童都是可以教育的。如果说有的学生表现很差,那么先不要去责怪学生,先想想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反思”。我就常常反思,发现许多教育行为不当。由反思而学习,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也悟出一点道理,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能每个教师都知道这一点。但要做到这一点恐怕并不容易。首先,要能爱每一个学生。有的教师只爱好学生,即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不大能爱学习不太好、不听话的学生,或者有点毛病的学生。这就不能叫真正爱学生。其次,要懂得如何爱学生。最近看到一些学校和家庭的暴力,我在想,那个被孩子杀害的父母难道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吗?又看到报纸上报道,有的孩子因为愧对父母深深的“爱”而自杀。为什么对这样的“爱”孩子接受不了呢?我们许多好心的教师不也是因为“爱”学生把重重的学习负担压在学生身上,时时用分数这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学生的头上吗?这能有好结果吗?这能叫真正的爱吗?爱应该有一个重要的基础,这就是信赖和理解。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也有愿望进步的,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人人都能成才;同时,我们要理解他们,他们和成人一样有各种需要,除了学习以外,他们有休息的需要、娱乐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特别是有保持人格尊严的权利。如果父母或教师不能理解他们,不能满足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教育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经验之谈。强迫学习可以奏效一时,但却不能坚持到长久。许多科学家说,他们的科学发明大多出于他们的兴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教师的教学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你教的学科发生了兴趣,你就不用担心他这门学科学不好。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方式很多,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读一本饶有趣味的课外读物,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物教师带学生到野外去旅行,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基础。
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智慧和艺术从哪里来?从学习得来。有的教师一提学习,总是迫不及待地和提高教学质量挂钩,希望立竿见影。这是不可能的。学习在于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从而悟出智慧来。因此,我总是反对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局限在教材教法上。数学教师不妨学学音乐,语文教师不妨学学生物,学习的知识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能悟出点道理来,教育的智慧和艺术自然会形成。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想给大家说的普普通通的话。
[1] 原载《中国教师》,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