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现代化[1](1 / 1)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科学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这说明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科学研究之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二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的成倍增长,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教育必须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地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变革,就需要开展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研究;一类是应用研究。

教育科学的基础研究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的观察与调查、分析和综合,找出教育的本质规律的研究;也可以是通过实验,探索教育及人才成长的各种基本规律的研究,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提高理性认识,掌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教育科学的应用研究是相对基础研究而言的,是指对某一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与调查、分析和综合,特别是通过实验,找出它的一般规律,以及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方法,使它能够运用于教育实践。

相对应教育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教育理论也可分为基础教育理论和应用教育理论两大类。教育哲学、教育史研究都属于基础教育理论一类;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学就属于应用教育理论一类。当然,两者也不能截然分开,例如,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学中也有一些基础理论的东西。教育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很重要。基础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应用研究可以使我们较快地掌握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常常听到一些同志批评教育理论脱离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确实有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没有去研究教育实际中的理论问题,而是关在屋子里研究纯粹的空洞理论,或者提出来的一些理论不切实际,无法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却有一部分实际工作者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凭经验或长官意志办事。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克服的。

教育理论,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都对教育实际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就拿教育哲学来讲,教育中任何一种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某种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就是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做哲学思考和解释。它不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操作问题,而是解决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认识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例如,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就会影响到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就会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又如,对人才观的认识,就会影响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的应用理论也很重要,它指导我们的实际教育行动,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我要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应用理论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因为基础理论不仅使我们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而且使我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可以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不为一时一事的现象所困惑,更有利于应用理论付诸实践。当然,从事教育科学的基础研究只能是少数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开展教育科学的应用研究,但在应用研究中时时要注意基础理论的指导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科学研究,它有自己的特殊性。我想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具有高度复杂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育人的活动,而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而且不只是人的生理(如医学),还包括了人的心理、思想等;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家庭、伙伴关系等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教育研究中对育人的可变因素难以控制,因而我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带有局限性,难以迁移和推广。但是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只是寻找规律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既要说明一般规律的重要性,重视一般规律的研究,同时又要注意到一般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形式的不同。

(2)具有长期性。育人的周期很长。小学一轮要5~6年;中学一轮起码要3年。一门课的教学至少也要1~2年。有的研究要通过几轮才能下结论。因此,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要有长期奋斗的精神,切忌急功近利。

(3)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教育活动是群体的活动。教育的对象不仅是个体的人,而且也是人的群体,它不像医生看病那样只针对个体的病人。因此,教育实验,不管你采用的样本多大,都具有群众性。另一方面,正因为教育活动具有复杂性,所以仅经过小范围的研究往往不能代表普遍性,教育研究应该有一定的规模,或者由小到大,才能摸索到较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参加研究。

(4)容易掺杂主观性。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和对象都是教师和学生,不像自然科学研究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教育科学研究由于可变因素太多,缺乏客观的仪器测量,往往容易掺杂实验主体的主观意志。因此,在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研究的结果,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5)方法的多样性。教育科学研究不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精密,因此,不能简单地运用一种方法,例如实验法,而是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观察法、问卷法、历史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等。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自然科学注重实证研究,因而比较重视定量分析。教育科学研究过去往往不重视实证研究,因而不重视定量分析。近些年来对定量分析比较重视了。这是一大进步。但是仍不可忽视定性分析。因为教育现象作为社会现象的一种形式,有些是难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的。例如道德,就很难运用测量的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加以分析。

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另外一些特点,例如实验研究,可以是设置实验班的小规模对比实验研究,也可以是大规模的不做对比的研究。由于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应该十分慎重,实验班、对比班都需要努力把工作做好,提高教育质量,不容许用牺牲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利益来突出实验的结果。

本文不可能详细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只是从总体上讲讲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以便在研究中注意到这些特点。

一个地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自然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大类。宏观研究包括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结构的研究等。微观研究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可以是学校的整体改革,也可以是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或学校工作的专题研究。地方的教育科研机构可以兼顾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广大教师则宜于开展微观的研究,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相联系的各学科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要抓住几个环节。首先是选题和立题。选题的标准是目标明确,即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破什么难点应明确;内容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对结果加以假设,预测它的成果。题目选好以后就要开题,即设计研究方案,论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和计划,但总的方案不能变动,否则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总结,最后研究的结果必须做理论上的概括总结,提炼出一般性或特殊性的规律。

对于教师来讲,选题最好小一些,具体一些。我发现不少学校的选题往往过大,过于空泛,一提就是整体改革、综合改革,但目标并不明确,措施也不具体,开展几年以后工作虽有进步,但是变化不大,成果不显著,或者总结不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学校中任何一项改革总是与学校的整体相联系,整体改革、综合改革也是需要的,但在整体改革或综合改革中总要有一些特色,有一些突破点,否则这种研究就难以奏效,往往限于一般化,无法从理论上提高。

苏州市较早地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用教育科学研究来带动全市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我了解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的经验,认为它有如下一些特点。

(1)目标明确,他们把教育科学研究与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他们选择的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都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瞄准21世纪的发展目标,抓住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科学研究的重点明确,就是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质量观。教育现代化的转变包括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制度、设备和手段的改善,教育方法的改革。但教育思想是先导,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制度、设备、手段和方法是保障。只有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变革。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转变,即使有了先进的教育内容,先进的设备和手段,仍然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作用。尤其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除了在教育内容、考试制度上加以改革外,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

苏州市抓住了建立科学的质量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所以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抓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识强,力度大。他们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仅靠增加投入不行,同时要依靠科研来提高“软件”的质量。许多事实证明,在我国的国情下,教育科研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难以开展的。且不说开展科研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果领导整天地用考分来压学校,用升学率来评估教师的成绩,教育科研就难以开展起来。因此教育思想的转变,首先要各级领导的思想转变。

(4)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苏州市的教育科研不是少数科研机构的人员在努力,而是广大的教师投入教育科研中,这是十分可贵的。前面曾经讲到,教育科研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这个特性之所以重要还因为教育活动虽有一般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方法有定规,但无定法;教育经验总是具有各自的个性,要借用别人的教育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和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人人都参加教育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苏州市教育科研有如上几个特点,因此我相信江苏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不断丰富我国教育理论宝库。

[1] 原载《人民教育》,1997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