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专访
一、教育家的定义或者标准是什么?您觉得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为教育家?教育家有哪些类型?
答:到现在没有看到正式的定义或标准。我想,一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不论是中小幼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当然包括校长,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对教育有研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就可以称为教育家。
教育家可以分为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但两者很难分得很清楚。因为教育理论家也必须从教育实践中来,一点实践经验没有的理论家很难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教育家;教育实践家也需要有理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是所有在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都能称得上是教育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而且有一定贡献的才称得上是教育家。
二、在平时与一线教师的接触中,哪怕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都普遍认为教育家很神秘,很遥远。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是这样,大家把教育家看得很神秘。一说起教育家,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孔子、韩愈、朱熹,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说到当代中国,好像就没有教育家。我国有13亿人口,2.6亿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在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里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也与事实不符。中国教育虽说还有不少问题,但成绩是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创造了许多经验,难道就没有教育家?我想我们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太神秘,要求得太高,太严格。其实,不久前去世的霍懋征老师就为我们树立了教育家的榜样。霍懋征老师毕生耕耘在小学教育园地,敬业爱生,矢志不渝,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她师德高尚,学业精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是世人的师表,教师的楷模。她从教六十余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而且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创造了一套小学教育的理论和经验。这就是中国当代的教育家,她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尊重,全社会的尊敬。她是中国教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像霍懋征这样的老师我国还有许多,都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家。
为什么把教育家看得太神秘?因为我国长期不提教育家。还因为,我国教育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总是两张皮。从事教育理论工作的不太关心教育实践,普通教师不钻研教育理论。因此,出不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家。
三、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教育家?
答: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教育家。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都能称得上是教育家,也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自然成长为教育家。要想成为教育家,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一片爱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甚至献身于教育事业;要结合工作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学生,不断创新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理论;要掌握教育艺术,创造自己的教育风格。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说得真贴切,做到这三点,就可称为教育家。我还想强调一点,即教师掌握教育艺术的重要性。我总觉得,要成为教育家,要对教育有点悟性,与学生能够沟通,无论是课堂教学上,还是和学生接触中有一种教育艺术,能够用自己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因此,学习和提升是教育家成长必由之路。
四、温总理多次提倡教育家办学,怎样才是教育家办学?
答:温总理多次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书育人的能力;要求教师懂得教育规律,并且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温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时说:“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可见,温总理把提倡教育家办学看作是形成尊师重教、全社会尊重教育事业的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优秀青年终身从教的重大举措。
我认为,温总理提倡教育家办学还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在我国似乎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可以对教育说三道四。一些地方长官,不懂教育规律,常常用行政命令指挥教育。特别是在高考升学率上,单纯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给学校压升学指标,为推进素质教育设置重重阻碍。有些地方任命完全不懂教育的干部担任教育局长。当然,不是说没有当过教师的就不能当局长。问题是当了教育局长以后就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学习教育理论,尊重基层教师,逐步把自己培养成懂得教育的工作干部,将来成为教育家。
五、教育家需要怎样的土壤?
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这就是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首先要有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悖论。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一名好教师的身边,但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师范,当教师。当社会报考教师资格像报考公务员那样热烈时,我国的教育就大有希望。
要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工资,改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改善住房条件。特别是对农村教师,要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安心工作。教育规划纲要规定:“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规定得很具体,如果认真落实,会吸引一批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要给教师进修提供条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规定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我想,现在国家推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都是为教育家成长创造条件的。同时我们要提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大胆试验,开展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六、我们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4月份成立了教育家书院,您是教育家书院的院长。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定位和宗旨是什么?
答:我们想为教育家成长提供一些条件,搭建一个平台。学习和提升是教育家成长必由之路。教育家书院就想为我们的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家提供一个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来讲,我们对培养教育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北京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也应该是教育家成长的家园。北师大也有一定的条件,它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不仅在教育学科上有强大的优势,而且文理各科都有强大的学术优势。北师大校园有浓郁的学术氛围,每天都有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中小学老师在北师大校园中可以受到学术的熏陶。我一向认为优秀教师要提高,不能只围绕着中小学的教材转,也不能只是学习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整体素养,养成教育家的气质。前面说过,教育需要有点悟性。悟性从哪里来?就是从整体素养中来。北师大可以为老师提高整体素养提供条件。
优秀教师到北师大教育家书院来,也给北师大教育学部带来了鲜活的经验,有利于改造我们的学习。前面讲到,北师大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每年有几千名新教师要走出北师大校门奔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我们还有几百名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提升学科知识水平,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与思结合、知与行结合。教育家书院的研究员,都是各地来的优秀教师,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教育家书院,不仅他们要学习,也要请他们给我们的学生、研究生介绍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总之,教育家书院是一个学习园地,在这里不是单向的学习,是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也不能说进了教育家书院就成了教育家,教育家书院只是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条件。将来能否成为教育家还需要靠研究员的不懈努力。当然,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教育家。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