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材研究》序(1 / 1)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就难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难以与其他人交流。因此,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的教学。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语文教学往往就是指母语教学。多民族国家的语文教学除了本民族的母语教学外,一般也要学本国通用的语文,便于交往,具体情况要看各国的政策而定。

母语课程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道德情操、促进智慧发展、掌握交流技能的途径。母语教材是母语课程的内容载体,母语教材编好了,才能实现母语课程的目标。因此,在母语课程目标确定以后,编写母语教材就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过去国家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时,教材是由专门的编者编写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实施“一纲多本”,教材编写的单位和个人就多了起来。虽然大纲是统一的,但编者的理念、观点不同,选材不同,编出来的教材就不同。现在国家改为颁布课程标准的制度,只提出课程的目标要求,不提出统一的大纲,编者的空间就更大了。如何把母语教材编好,历来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例如,对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就争论了几十年,对课文的选择、古今中外比例的确定、文体的配置也有不同意见。因此,对母语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只管按照编好的教材进行教学,很少去研究教材如何编写。其实,语文教师对编写语文教材最有发言权。他们天天与课本打交道,也最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但是限于体制障碍和时间问题,教师往往站在编写教材之外。洪宗礼老师作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感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也深知当前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因此他在二十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教材,迄今已成功编写了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均顺利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列入国家教材书目,推荐各地选用。最新的一套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面覆盖了26个省区。首都北京的海淀区已连续使用五六年,师生给予了好评。

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时期,洪宗礼老师申报了“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的国家课题。我们评议小组的专家们都认为这个课题很新颖,很重要,洪宗礼老师对语文教学很有经验,有研究基础,因而一致同意批准了这个课题。课题组在洪老师的带领下,与南京大学、南京师大合作,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召开了多次专家会议甚至国际会议,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表现在200余万字的一套五卷本《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上。该成果获得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期间,洪老师又承担了“中外母语教育比较与我国母语课程教材改革与创新研究”国家重点课题。这是对前一课题的继续与深化。经过五年的努力,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出版了《当代外国语文教材评介》,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也即将出版。从各卷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课题组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百年来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对百年来的课文进行了评析;研究了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文课程、教材和他们的教学经验,内容十分丰富。两期课题研究填补了我国语文教材研究的空白,不仅丰富了教育科学研究宝库,也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起到借鉴、推动的作用。

我与洪宗礼老师是在审批课题时认识的,2000年他的第一个课题结题时我参加了成果鉴定专家组,聆听了洪老师的研究报告,拜读了他的研究成果。他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不仅亲自主持、具体指导此项重大课题研究,而且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经费,他把他编写教材的稿酬都投入到这项研究中。他的精神着实令我感动。“十五”课题的研究,难度更大,投入更多,共聚集了国内外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6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更加深入。我曾说,由一位中学教师来主持这样重大的课题,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课题研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与洪老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课题组能够拥有这么强的力量,聚集这么多海内外专家,是与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忘我精神分不开的。

我对语文教育是外行,忝为课题组的顾问,实际上既没有“顾”,也没有“问”,但确是很关心这个课题的研究。现在成果出来了,洪老师要我写几句,就写成了上面不着边际的话。

201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