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嘴巴的小动作(1 / 1)

FBI微表情 许大鹏 1103 字 29天前

嘴巴是人类面部最具表现力的部位,它不仅目标明显,而且颜色鲜艳,再加上嘴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讲话、咀嚼、呼吸的工具,所以人们会在无意中将牙齿周围的口轮匝肌训练得十分灵活,而灵活也同时意味着方便,所以,在生活中人们的嘴巴都会不自觉地做出很多“小动作”,以此来传递出行为人内心中的真实情感。FBI研究称,人的脸部肌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肌肉群,就是在眼睛和嘴巴周围的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

FBI在整理嘴部动作资料的时候,发现人类嘴巴的动作有很多种,每种不同的嘴部动作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舔嘴唇就是代表行为人在安慰自己,咬嘴唇就是行为人在排解压力,瘪嘴唇表示行为人不开心,抿嘴唇则表示行为人在承受压力等。正是人类嘴巴动作的这种特性,才使得FBI的心理学研究专家们将嘴巴的动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以便于FBI在审讯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到嫌疑人的心理反应是伪装还是真实,更有利于案件的顺利侦破。

FBI发现,当人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通常都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个舔嘴唇的动作。人之所以在紧张的时候做出这个动作,是因为紧张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行为人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在这个时候,行为人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舐嘴唇,以让嘴唇和口腔湿润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感到不自在或者心理紧张的时候,通常都会做出舔嘴唇或者用舌头摩擦嘴唇的动作,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达到安慰自己的效果,并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实际上,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频繁的舔舐嘴唇或者用舌头摩擦嘴唇并不会给行为人带来自信,而且,这种下意识的安慰性动作不仅会让行为人感到更加紧张,也会给他人传递出行为人不自信或者缺乏自信的信号,因此,FBI建议我们在现实生活的正常交际中,尽量减少舔舐嘴唇这样的安慰性动作。

咬嘴唇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嘴唇动作之一。FBI发现,做出咬嘴唇动作的人基本上都是被愤怒和怨恨两种情绪所主导,并且这种内心情绪还会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而不能发泄出来,此时,人就会通过咬嘴唇来释放自己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并以此来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

在生活中,人们也会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做出咬嘴唇的动作,试图通过这种动作来提醒和惩罚自己。FBI认为,咬嘴唇的动作追溯于婴儿时期的吮吸动作,这种动作会间接地向我们的大脑传递出一种安慰信号,好像是在告诉我们的大脑,我们是可以解决现在所面对的状况的。因此,咬嘴唇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平复心情的作用。

生活中还有两种外观上很接近的嘴巴动态——噘嘴和撇嘴。噘嘴是指人的上下双唇一起向前撅起的动作,而撇嘴则是指人的上唇保持原状,只有下唇向前伸的动作。这两种动作看似相似,实则相去甚远,相对于撇嘴来说,噘嘴有更加丰富的含义。FBI研究发现,噘嘴往往表示行为人的内心中有不满情绪或持有不同意见。比如在会议或者谈判中,如果有人对会议内容或者谈判条款持不同意见,那他就会做出噘嘴的动作。而且在一些特定场景中,噘嘴动作也有撒娇和寻求关注的含义。比如热恋中的女生喜欢用这个动作向男生寻求安慰,孩子会用这个动作向父母传递心中的不满等。

撇嘴所代表的含义则比较单一。虽然它通常也表示行为人是不开心、不满足的,但是这种下唇向前伸的动作只代表行为人的内心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并没有其他意义。比如,当行为人感到不屑、不认同、反感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做出这个撇嘴的动作。

抿嘴则是人们在面临压力或者选择的时候常见的一种嘴部动作。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会下意识地将嘴唇挤压在一起,一旦嘴唇被压成一条直线,那么就表示,行为人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到了他的极限,并且他的情绪和自信心也已经在无形中跌落到较低水平。FBI研究称,这种抿起嘴唇的动作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抑制性动作,和我们产生厌恶情绪时紧闭的嘴巴一样,人们不希望有任何刺激进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做出这个动作的人,情绪通常是敏感而又焦急的。

在生活中,除了这些比较典型的嘴部动作之外,我们还会在交际或者沟通谈判中遇到一些其他的嘴部动作表情,这些嘴部的动作表情也具备着自身所特有的“心理密码”。FBI发现,如果有人经常将嘴唇抿成“一”字形,那么就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坚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和自控力都比较好。而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的人,则是性格开朗、心胸豁达、机灵随和的人;如果有的人经常做出嘴角上挑的动作,那么就表明,他的内心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感。

在交谈中,如果对方的嘴唇末端微微向后移动,那通常表示对方在认真听我们讲话,但是做出这种动作的人定力也较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嘴角总是向下撇的人,则是性格比较固执、刻板的人,一般比较内向,少言语,但自主意识很强,很难被他人说服;捂嘴的动作一般多出现在女性身上,对她们来说,这个动作会显得更加矜持和有**力,但是也表明了她们在压抑自我情绪,对谈话的另一方持有戒心,不愿敞开心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嘴巴是较显眼的五官部分,控制嘴巴的肌肉群也很灵活,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能做到主观操控嘴巴的动作(最常见的就是礼节性的微笑),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通过嘴型判断他人内心情绪的准确性。对于这种情况,FBI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适当结合语言环境来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的嘴部动作是合乎环境逻辑的,那么通常并未作假。但如果他的嘴部动作是“违和”的,那就表明他的嘴部动作很有可能在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