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1 / 1)

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新常态是描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也有了“新常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执纪监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果;“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反腐新局面。尽管我们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尽管作风有所好转,但“四风”问题尚未真正解决,有些成绩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首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党内到党外、从治标到治本、从政治到文化,已成燎原之势,良好风气正成为新常态、新风尚。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积久且深,不可能一蹴而就、速战速决。反“四风”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切不可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必须充分认清“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充分认清“四风”问题对党的执行力、公信力、战斗力的危害,必须充分认清反“四风”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整顿活动有穷期,作风建设无尽时,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必须在“常”“长”二字上用功发力。

其次,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把民主生活会作为集体学习和推进组织发展的载体,找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民主生活会主题。发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坚决克服软弱涣散状态。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必须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鼓励人民群众对党、对党员、对党组织的批评,使党组织和党员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提高自己。各级领导班子要大力提倡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团结,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沟通、勤补台,正确处理权力行使、利益分配、沟通协调上的分歧,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再次,领导要在行动上带头示范。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一环。这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法宝。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实践证明,一种风气的形成,往往与领导带头有很大的关系。作风转变是否彻底,取决于领导带头是否坚决。常言道: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领导身先士卒,方能一呼百应;领导以身作则,方才上行下效。各级基层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

作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委担负着抓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担负着第一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职尽责,党委(党组)书记要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

最后,要健全和落实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风方面的积弊顽疾,最终是要靠反“四风”长效机制来解决。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要围绕权力运行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梳理职权目录,厘清权力边界,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民主协商和咨询制度,健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要强化正风肃纪维护制度严肃性。加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力度,明确违规处理的具体办法,始终坚持对踩“红线”、闯“雷区”的零容忍,触犯法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持“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监管领导责任,防止以集体责任代替个人责任。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要指名道姓予以通报曝光。

◇ 扫除“四风”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好的起步既为我们奠定了好的基础,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把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形成改作风、严治党的新常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