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有难(1 / 1)

蜀地的百姓惊奇地发现,蜀王最近新办了两个厂房,据说叫什么造纸厂和印刷厂。

这造纸印刷,都是烧钱的玩意儿,所产出的内容,正是那些富人才会碰的书本。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蜀王这两个厂房是为富人而造,想通过书本从富人手中收钱,完成经济上的业绩。

毕竟现在正在与李承乾竞争,治下钱粮收入也很重要。

而且有了钱,也可以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大家对此并不反感,但也没有生出什么希冀和期盼。

但谁知蜀王办了这厂房,最先做的,是印刷《三字经》。

当拿到免费发放的《三字经》时,百姓们都是一惊。

这书本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买得起的玩意啊!

别看这《三字经》并不厚,文字也不多,可普通人想要买这样一本读物,少说也要花费几贯大钱。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可蜀王竟然……一文钱不收,免费发放给大家。

这下好了,贫苦人家的孩子们,也能借助这《三字经》识文习字,发蒙明理。

就连那些不识字的成年人,也都获赠了一本,他们同样可以借助这书来学习识字。

识字,对于这些穷苦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现在有了蜀王,一切竟变得如此简单。

百姓纷纷感念蜀王仁义,前些日子蜀王已在张罗四处修建道路,方便百姓生活,现在又贴钱给百姓印书,增长百姓见识。

这么多本《三字经》,那得花费多少钱财啊?

他们自然不知道,李恪印刷这些书的成本几近于零。

没过两天,蜀王又捣鼓出一个新鲜玩意儿,据说叫什么报纸……

这报纸虽要收费,可价格仅为两文,这可比其他书本的价格便宜多了。

所以这消息一出,蜀地百姓就期待着报纸赶快发行。

等到报纸正式发行的那一天,众人纷纷赶往售卖点,争取今早将这报纸买下来。

起先大家并不理解这报纸上登的是什么,可买下来一看,这里面皆是一些新奇古怪的事儿,看起来十分有趣。

于是买了报纸的百姓朗朗而读,让周边人好生羡慕。

众人争相抢购,导致这报纸才发行没一个时辰,就已尽数售罄。

买到了报纸的,个个是喜笑颜开,得瑟地向周围人炫耀自己的战果。

而那些没有抢到报纸的百姓,此刻只能听着别人给自己讲述报纸内容。

这些杂谈轶事,对百姓来说,天生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这越听下去,这些没买到报纸的人越是悔恨。

这么精彩的故事,只能从旁人口中听说,不能亲自买上一份报纸,自行阅读,当真亏得慌。

考虑到这报纸只有两文钱的售价,这些人更是心中难过,这么便宜,又这么新奇有趣的东西,自己却买不到……

市井巷口,已有人在四下打听,谁家报纸看完了。

一旦找到机会,他们便立马凑上去,以数倍于报纸价格的价码,将这报纸买下来。

听别人说故事,当然不如自己看来得爽快。

至于为何这报纸印得如此少,百姓们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殿下报纸卖得如此便宜,就是为了让百姓们在茶余饭后有个消遣时光的读物,他是贴钱印书的。

这么一解释,倒也合理,李恪已经出钱印了《三字经》,现如今又以极低的价格销售报纸。

百姓们哪里还敢要求再多?

可正当他们认为往后报纸都会是这般发行量时,蜀王又领着印刷厂里的人迅速赶工,又新印了一大批报纸。

很快,这批报纸再度上市,售价还是那惊人的两文钱。

李恪起先只是不了解报纸受欢迎的程度,所以只印了五万份,现在知道报纸大受欢迎,当然要立刻加印了。他要让更多百姓能看上报纸,养成看报的好习惯。

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购买报纸。

大家对于李恪,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感恩,有人自发地在茶楼巷口宣读报纸,帮那些不能识字的读不懂报的人了解最新的信息资迅,同时也算帮助他们学习识文断字的本领。

百姓们对于报纸的喜爱,也鼓舞了李恪,他没有想到这报纸会如此受欢迎,以至于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将这报纸做好,为蜀地百姓的教育尽心尽力。

印刷机疯狂开动,不断将知识和文明带给蜀地百姓。

而此时的李恪,又展开了书卷纸笔,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

报纸的内容还是太少了,李恪的计划,以后要做日刊,或者是两三日一刊,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快最新鲜的信息传递给百姓。

在目前一周一刊的情况下,只靠那些志怪传奇,名人轶事当然能填充报纸的内容。

可将来要是加刊,那只有新闻和志怪故事显然不够。

他要试着写一些连载故事,填充报纸内容。

李恪当然没有创作天赋,可架不住前世的他看过很多故事,只要将脑海里的记忆照搬上来,便能写出不少内容了。

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将《西游记》的故事写出来,等以后报纸加刊时,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上去。

之所以是《西游记》,倒没什么特殊的考量,只因为从小到达看过太多遍,这个故事是他记得最熟,写作难度最小,把握最大的故事。

而且《西游记》内容跌宕起伏,篇幅又不短,只要能写出来,在报纸上刊登个半年一年的,不成问题。

这就解决了报纸内容缺失及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但《西游记》也有弊端,这毕竟是发生在大唐的故事,而且主人公玄奘法事,李恪前些日子还见过一面。

但这不算是很棘手的麻烦,只要稍作修改也便能解决了。

将故事背景挪到完全架空的时代,书中李世民换作完全虚构,与自己无关的帝王。三藏法师也要改头换面,换作与当前领命出海的玄葬毫无关联的人。

一连写了一整个下午,终于将开头磨了出来。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李恪很是高兴。

但却在这时候,外出打探消息的细作冲了进来。

“殿下,大唐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