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仔细思考,最后还是长叹了一声。
“难!”
“也不知道把长安那位握在手中,会不会有些作用?”
韩遂苦笑,“如果西州的实力如同我们所料,说明刘备在多年前就在布局。”
“我们无论如何是跳不出这个局了。”
“不过,长安的那一位,关键时刻倒是有可能成为保命符。”
历史上的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
在这个时空中,刘协又成为韩遂、袁绍他们眼中的保命符。
做一个没有实力的皇帝。
注定一辈子都是那么可悲!
......
感受到后方的危机,韩遂的西凉叛军开始往长安攻去。
李傕、郭汜大怒。
“韩遂老儿欺人太甚!你做你的凉州之王,我控制我的小皇帝,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
“今日你想来长安蹚浑水,我就给你一个深刻的教训!”
李傕派樊稠、郭汜及自己的侄子李利进攻韩遂。
两军在长平观大战。
韩遂军因为路途遥远,赶到长安之后军队疲乏。
郭汜和樊稠的军队以逸待劳。
一番大战下来,韩遂打败重新往凉州退去。
樊稠率军紧追不舍。
韩遂心机深沉,约樊稠见面。
“樊稠将军,现在大汉的天下一片混乱,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
“你我本为金城老乡,何苦赶尽杀绝?”
“今天我们打生打死,说不准哪一天又能互相联合。”
“不如就此罢兵?”
樊稠觉得韩遂说得有理,就不再继续追杀韩遂军。
李傕听完樊稠的汇报,也觉得没必要和韩遂彻底结仇,下诏封韩遂为安羌将军。
韩遂和成公英既然怀疑西州的实力可怕,做出进军长安的决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说服樊稠,只是韩遂惯用的缓兵之计。
韩遂重新聚集军队,备足粮草之后,重新杀向了长安。
......
韩遂重新攻向长安,引起了李傕的震怒,也开始对樊稠产生怀疑。
樊稠心中也有被骗的感觉,气愤地请求带兵去击败韩遂。
对樊稠已经不信任的李傕,自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李傕的侄儿李利,随樊稠出军的时候,受到了樊稠的斥责。
“韩遂老儿来长安,是想砍下你从父的头颅,你居然敢如此松懈,真当我不敢执行军法?”
李利从此怀恨在心。
李傕对樊稠产生猜疑后,李利趁机落井下石。
“叔父,当时樊稠去面见韩遂,我亲眼看到韩遂拉着樊稠的手,两个人都是脸上露出欢快的笑容。”
李傕听了李利的话,马上下决心杀死樊稠。
当天李傕召樊稠和李蒙共同赴宴,说是有事和他们商量。
樊稠以为李傕是与他商量出兵的事情,毫无防备地来到了李傕的府上。
在宴席上,李傕让自己的外甥骑都尉胡封杀死了樊稠和李蒙,对外宣称樊稠和李蒙通敌,所以才被他们处死。
随后李傕吞并了樊稠和李蒙的军队,让自己的实力更加强大。
董卓的旧部,本来就是因利而聚。
李傕自恃实力强大,擅自杀死樊稠,让大家都对他有了戒心。
同样实力强大的郭汜自然更加心寒。
要知道,董卓旧部能有今天的成就。
全靠李傕、郭汜和樊稠三人把持朝政。
现在李傕杀了樊稠,下一个是不是就想杀他郭汜?
从此李傕就可以独霸朝堂!
王方也因为李蒙的死而惴惴不安。
李蒙和王方本来是徐荣手下的校尉。
徐荣到了长安,基本上就被闲置。
李蒙和王方是西凉人,自然不会受到董卓猜忌,继续领兵在外。
董卓被杀的时候,徐荣逃出长安,李蒙和王方没有阻拦,让他顺利占据上洛到武关一带。
李蒙和王方却跟随李傕、郭汜杀往长安。
现在李蒙被李傕杀害,王方感觉到强烈的危机感,也有点后悔当年没有听徐荣的话,跟随他一起南下。
......
因利而聚的关系,最终也会因利而散。
郭汜在一次酒醉之后感觉到异常,灌入大量的粪汁催吐。
身体恢复之后,郭汜就挥兵攻向李傕。
掌控朝廷的两大军阀开战,长安乱成了一片。
韩遂在长安以北,等待着渔翁得利。
长安城里的世家,也在寻找机会带着少帝刘协东归雒阳。
京兆尹越来越乱,又长年陷入战乱中。
长安朝廷的诏令到了关东,没有几个人会认可,大汉皇室的尊严已荡然无存。
李傕在张济和朝堂大臣的说合下,终于同意让刘协东归。
郭汜、杨奉和董承等人,护卫着刘协和百官,往司州而去。
......
韩遂得知汉少帝东归,立即发兵猛攻李傕。
李傕面对发疯了一般的韩遂,也有点吃不消,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忍不住怒骂。
“韩文约,你得了失心疯啊?你以为我会怕你?想两败俱伤我陪你!”
韩遂指着李傕毫不客气地骂回去。
“竖子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陛下东去,万一落入冠军侯的手中,你立即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以为我来长安,是为了争夺已经没人认可的朝廷吗?”
李傕一楞,“你干嘛不早说?”
韩遂懒得回答。
在韩遂的心中,掌握刘协这张护身符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哪怕有刘协在手。
冠军侯刘备就会赦免他们所有人?
刘备肯定会让他们继续窝里斗。
直到死剩下最后一个,才有资格和刘备谈判。
现在刘协跑了,韩遂只能说出利害关系,让李傕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两人相斗上面。
至于以后解决李傕的手段。
号称“九曲黄河”的韩遂,手段多的是。
被韩遂点醒的李傕,干脆和韩遂一起,向着东归的刘协追去,只留下少量的兵力留守长安。
......
从长安离开之后,李儒和徐荣就占据了上洛到武关一线。
在武关东有富水关,西有牧虎关。
北面还有铁锁关和鸡头关。
南面的白阳关、竹林关、荆紫关、漫川关。
这么多的关隘和武关形成一个防御网。
依托这样的一个防御网络。
可以说只要军队和粮食足够,想守住多久就多久。
李儒和徐荣占据武关后,控制了刘协之后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试图夺回武关。
反而感谢李儒的计策,才让他们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李傕为李儒求取官职,刘协却因为李儒鸠杀弘农王母子,拒绝下诏。
李儒对所谓的官职毫不在意。
武关周围山势险峻,却风景瑰丽。
离开了尔虞我诈的长安,李儒甚至有种出世的感觉。
到达武关之后,赵清和古驰很快派人联系上李儒。
徐荣手中的军队被集中起来重新整训。
南阳和汉中的军队,也进入了整个商洛地区。
这几年,李儒和徐荣手中的军队已经彻底改头换面。
将士们的武器装备精良,和刘备手下的其他军队一样。
每月送到武关的补给物资,同样和荆州、汉中的军队没有区别。
让李儒和徐荣感动的是。
这支强大的军队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
荆州和汉中没有派任何人取代他们。
只派遣小将霍峻和窦封来担任徐荣的副将。
刘备的这份信任,让徐荣彻底归心。
虽然还没有见到刘备。
徐荣已经张口闭口称刘备为主公。
......
韩遂和李傕的大军往司州追去。
李儒不愧是这个时代顶尖的谋士,马上发现了机会。
“东盛,李稚然离开京兆尹,长安必然空虚,我们应该立即北上拿下长安,获取这个功劳。”
刘备的麾下人才济济,李儒当初在雒阳就十分清楚。
不管是赵晓、戏志才,还是蔡浪、郭嘉,都是不输于他李儒的顶尖人物。
在刘备身边,如果不抓住任何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李儒以后还怎么在人前抬起头?
徐荣同样是这个时代的名将,显得格外的冷静。
“文优,我们不知道韩文约留下多少人马,他在凉州的军队,是否也会集中到京兆尹?”
“为保险起见,还是让南阳速派一军接手武关,我们就可以全力以赴进攻长安。”
李儒笑了,“东盛,通知南阳的军队北上没错,凉州的军马就不需要担心了。”
“我认为陈仓应该已经在我们的手中,西州的军队说不定都已经开始动手,再迟一些,到手的功劳就有可能飞了。”
徐荣对李儒的判断无比信任。
他更知道占据散关和子午谷的军阀,实际上都是汉中派遣过来的人。
“那我们还等什么?立即兵进长安。”
......
徐荣的军队前进到商县,驻守商县的军队只有数百人,一看到大军就开城投降了。
驻守灞上的王方同样没有抵抗,就重新回到徐荣的麾下。
王方在李蒙被杀后,就对李傕无比忌惮,这次主动留下来防守后方。
不过李傕对王方没有那么信任,只是让他驻守在长安城外的灞上。
目前在长安城内的军队,分别属于三方势力。
一方势力是李傕的儿子李式和从弟李应、侄儿李暹。
另一方势力是参与调解李傕、郭汜矛盾的张济。
还有一方势力是韩遂的人马,由成宜带领驻防长安。
徐荣的大军来到长安城外。
李式和李应、李暹却是满脸的不屑。
——长安城中少说也有五、六万的军队。
李傕虽然去追汉少帝刘协。
但长安城里有李傕的妻子儿女,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长安。
李傕在长安城中足足留下三万大军,还留下了最勇猛的侄儿李暹。
张济和成宜的手中,也各有一万多的人马。
徐荣手下只有一万大军。
居然也妄想攻占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