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内灯火通明,杨首长及大小军官,都围在一起,大家都在热烈讨论这三次演习。
这三场演习五连的作战方式,其实并不少见,但是小股部队创造如此的战果,并且对照对方的拙劣的应对,就不得不让人吃惊了。本来针对这三场演习的讨论最后变成了对整个军队建设的大讨论。经过文革十年的动荡,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还停留在五六十年的水平,军事装备尤其是战术思想落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早就提上了日程,但是怎么建设,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以及未来国际局势和战争形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时那个由帐篷搭成的会议室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演习中陆续来了全军区各部门各主力部队的军官,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临时加座。大家不分职位大小,不管来自哪支部队,热烈地讨论这三场演习,并由此次演习深入讨论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后来取得的一些成果有很大程度上跟这次大讨论有关。”一位军官回忆说。
“这恐怕是‘文革’以来军队中影响最深远,作用最明显的一次大讨论,它直接影响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当时我们讨论后的会议纪要,墨迹未干就立刻被中央军委要去了,从此我军走上了现代化的建设道路,至少从建军思想上得到了扭转。”某主力部队主官回忆道。
在会议开始前,李思明又被杨首长叫了过去。
“小李同志,这次又胜利了,恭喜你!”杨首长说道。
“我看首长你恭喜错了吧,说这话的应该是我,恭喜你有了一支特种部队,尽管这支部队还差得很远。”李思明并不领情。
“这也有你的功劳在嘛!”杨首长哈哈大笑,得了便宜卖乖。
“演习该结束了吧,你看都三月份了,我能回了吧?”李思明低声下气地问道。
“完了?还没有,还没总结怎么能完了?这怎么办才好?”杨首长说道,好像很为难的样子。
“这样吧,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想让我干嘛,只要我能做,我一定做,完了放我回去。”
“这样啊,你看这里来了不少人,大家都对你那几本小册子很感兴趣,他们听说这几本小册子的作者在这里,都想听听你的演讲哦!”杨首长说道。
“什么?让我在这么多军官面前谈军事理论,**,班门弄斧啊!”李思明心里这样想,这些所谓的军事理论压根就不是自己的原创,自己至多是一个记录者和总结者,汗啊,想当初自己何必多此一举。如果要让自己讲装备原理,自己想讲多久就讲多久,可自己的军事理论功底一定经不住这么多人的诘问。
“怎么样没问题吧?你看我们还准备在这里开总结会,表彰会,还要慰问参演官兵,汇报表演什么的,没个一两个月是完不的啊。”杨首长看李思明还在犹豫,表示很为难,说得跟真的似的。
**,我豁出去了,什么场面我没见过啊,不就几十名高级军官嘛,想当年我还给中央军委首长讲过课,WHO怕WHO啊。
“杨首长,没问题,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不,两个条件。”李思明说道。
“你说说看。”
“第一,这次演讲,讲完就放我回去。第二,那五本小册子是一名叫唐风的人写的,以后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你不是已经承认你写的吗?为何假托别人写的?”杨首长好奇道。
“我说过,我需要自由,我的未来不希望受到牵制。这几本小册子就是一个例子,我不希望别人因为这几本小册子而认为我是军方的人。”李思明执拗的坚持己见,见杨首长很不开心,补充道,“这并不是说我不愿意和军队有联系,相反,隐瞒我的身份,我可以更好地为军队服务,比如0916厂就是一个例子。”
“好吧,我答应你。”杨首长沉吟半晌终于点头。
准备一下,李思明跟在杨首长后面走进了会议室。当杨首长将李思明介绍给大家的时候,会议室里**起来。
“这谁啊,怎么没听说过?”有人奇怪。
“这么年轻,能行吗?”有人怀疑。
“首长怎么请一个小年青给我们演讲,毛还没长齐吧?”有人感叹。
……
李思明走进会议室时,心情还是有点紧张,在心里不停地回忆着自己的思路。会议室内的议论他听得很清楚,“忍,我忍,算上前世,我都三十多岁了。”李思明想道。
“各位首长、同志们:
今天很荣幸能来这里给大家作演讲。我的演讲主题是《未来的中国军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或多或少得看过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点是值得我们研究讨论的。
首先,这本书对于未来的国际局势判断的非常有道理。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未来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发生的。我们以前在60年代至现在70年代末,主要是由于中国安全环境的急剧恶化,加之对战争爆发的危险性估计得过于严重,中国因而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立足于应付最困难的情况,准备敌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但是在核恐怖阴影下,1000枚核弹和100枚核弹是一样的。但是并不是说因为核战争不会爆发,我们不会遇到战争。根据我的判断,有迹象表明南疆将有一战。”李思明注意到这时杨首长眉头一紧。
“李同志,你凭什么有这样的判断?”有人当场提出疑问。
“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翻看一下当今世界局势图,美苏争霸,华约与北约对峙;我们中国与苏联交恶,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在外交上与美国建交,这几年来两国交好,自然会引起华约不满,这是一个三角关系,任何两角联盟足以占上风。我们再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对一些情况有所而闻,这些国家将华侨视为‘共产份子’,而中南半岛的局势正在恶化。如果湄公河流域形成一个联盟,这个联盟无疑是反华的联盟。而这个联盟如果要形成,将会对我国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同时也以我国为唯一的敌人,同样的,我们也不想看到这个联盟在我们的后院形成。我们汉语夜郎自大之说,好像这个夜郎国跟这个国家在地理上还有点渊源,我看这个国家应该是夜郎自大!”
会议室里哄堂大笑。李思明并不是信口胡说的,军方早就有所查觉,早在1972年,中国边防部队缴获的文件中,1972年越南当局就开始把我国当成敌人。鉴于抗美战争需要我国支援,他们没有把这一政策公开化。
李思明接着说:“如果我们与该国发生战争,这就是一个局部的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将堪比朝鲜战场。有的同志可能不信,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我们的军队已经有20多年未曾经历过实战,而对方却是百战之将百战之兵,长期的战争包括抗日、抗法、抗美,让他们举国皆兵,丰富的作战经验是我们不可比拟的。再看一下武器装备,我不认为在装备上我们比对方先进,对方使用的是AK,远比我们仿造的56式要可靠的多,我听军工厂的同志说我们自行设计的63式步枪,现在下马了,原因是毛病太多,十年文革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如果让我们的战士拿着这样的枪去战斗,无疑是谋杀。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该国制式装备,而我们中国还在使用歼6,歼击机目前还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即使如此,我认为我们将会取胜,只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底下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对李思明表示任何怀疑。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有人说军人只有国家利益,但实际上军人也有自己的利益,除了个人待遇之外,能更多的军费更多先进武器装备就是他们的利益。
“那又如何改变这些不利方面呢?”有人问道,李思明成功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将听众的思考引入自己的演讲主题。
李思明接着说:“在武器装备方面,哈尔滨0916厂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一套比较先进的轻武器装备,听说已经量产,我建议现在加大生产规模,优先装备南方部队。”李思明顺便会姜厂长做了广告。
“最关键的要改变人民解放军的战术。如果我们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必将付出巨大代价。所以从长远来讲中国军队要发动联合兵种进攻,步兵、坦克、火炮、导弹、空军甚至军事卫星要形成一体化作战方式,建立真正的进攻理论。
在现代局部战争中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要提高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在联合作战方面还很远,我们的军队,步兵就是步兵,步坦协同作战,陆空协同作战还差得很远,更不用谈陆海空联合作战。这需要大量的先进通讯、指挥、控制系统,大量科学的训练,需要大量人才,所以从长期来看,军队要在科技强军、科技练兵的上面加强努力。而实现这些需要大量的军费。
当前中国军队存在的肿、散、骄、奢、惰的严重情况,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应保持在250万左右的规模,这就要求中国必须瞄准当前及今后的实现干部队伍的**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重视科技在军事的应用,用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来指导和规范我军的质量建设。”李思明又一次“剽窃”后世的建军思想,他现在一点也没有偷窃可耻的觉悟。
“另外我军要克服打大仗打决战的思想。在未来的战争中,特殊条件下的作战,将是低浓度战争的一个重分方面。我们军队当年在金门对登陆作战认识严重不足,这是个惨痛的教训。这几天的演习特别第三次演习,在严寒地带的从林中,担当猎人507营根本没有野外生存的训练,在没有补给和环境恶劣的作战条件下,因饥饿、严寒、疲劳而退出战斗的非战斗减员占到减员总数一半以上。”
李思明越讲越流畅,他将他的五本书简明扼要的做了演讲,用大量的事实和战例生动的表明未来军事思想的重大变革,让他找到曾经带项目组的感觉。他的观点当然只是后世的观点,有的观点立刻得到赞成,有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赞成,相当一部分人互相拆台争辩,整个会议室如同辩论会一样。这让李思明想起当年读大学看到的辩论一样,每一个论点自动有正反两方相互争论,惹急了相互拍桌子干瞪眼,谁也不服谁。平时关系不错的人,也相互争得脸红脖子粗,换了一个问题,刚才还相互对骂的人立刻结成了盟友。李思明瞅了一眼杨首长,他抽着烟,品着茶,眯着眼看着,一点也不在乎。
本来一个晚上的会议,足足开了一天两夜,中间除了吃饭和出更,竟没人休息过。每个论题一旦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时候,杨首长仿佛睡醒一样,挥才招来有勤务兵记录下来。会议室旁的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李思明听出来是不同身份的人打来询问讨论结果的电话,听出来电话那头比这里还要急。
会议结论写了厚厚的一大本,杨首长仔细看了一遍后,掏出笔随手签个字,就被人拿走。这份会议纪要,后来被称为“78年整军纪要”。
会议结束后,李思明长出了一口气,这帮人都是程咬金,争起来只差动手了,现在头还嗡嗡地乱叫。好在现在可以走了,见杨首长没有说什么,连忙收拾一下,拦住一辆军车,有多快就有多快远离这个地方。不过这次收获不少,认识不少大人物,相互之间可以称兄道弟了。
他没注意到的是,一个小老头盯着他的背影,眯着眼笑道:“和尚跑了,庙跑不了吧?”
“首长,什么和尚,什么庙啊?”警卫员不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