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读懂员工的心(1 / 1)

读心专家 高邑 802 字 1个月前

历史上,伯乐善于相马,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很多,只是善于相人而又懂得用人的人,恐怕并不多。所以,做主管的人,除善于相人之外,更要善于用人,这才是最重要的。相人之术有四点:

第一,以利诱之、审其邪正;

第二,以事处之、观其厚薄;

第三,以谋问之、见其才智;

第四,以势临之、看其能力。

“相由心生,貌随心转”,一般的江湖术士算命,是从一个人的相貌来断定一个人的命运与未来。其实,人的命运不在相貌上,而在他的心地与行为上,所以真正会相人的人,要看这个人的心术正邪、待人厚薄、才情胆识如何。

第一,以利诱之、审其邪正:“君子临财不苟得,小人见利而忘义”。所以要知道一个人是正人君子或是奸佞小人,可以用重利来**他,看他的态度、反应如何。如果是有道之人,对于无端而来的利益,他会一分不取,表现正直的本性;如果是无德之人,有一点小小的利益,他就如蝇逐臭,不顾一切,趋之若鹜。所以,是君子、是小人,利益之前,无所遁形。

第二,以事处之、观其厚薄:厚道的人,处世宁可自己吃亏,绝不以自己之长来彰显他人之短;薄德的人,遇事但求有利于己,不管他人的名誉是否受损。所以如果要知道一个人的道德厚薄,只要跟他相处共事,从他的行为,就能看出人格高下。

第三,以谋问之、见其才智:有智能的人,胸藏兵甲,腹有韬略,做事懂得安排计划,尤其善于出谋策划,如果你问计于他,他会有很多中肯的意见。如果是一个才智平庸、没有智能的人,胸无点墨,既说不出一点道理,也没有半点能耐。所以一个人的才智如何,看他谋事的能力即可。

第四,以势临之、看其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力不高,容易滋生事端;有能力的人,才能承担大任。要看一个人的胆识如何可以用权力来逼迫他。领导者要知晓下属能力,可以故意把事情搞得很复杂,然后让下属去判别。这样,领导者在不经意间更易识得人才。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李德裕少时天资聪明,见识出众。他的父亲李吉甫常常向同行们夸奖李德裕。当朝宰相武元衡听说后,就把他召来,问他在家时读些什么书?言外之意是要探一探他的心志。李德裕听了却闭口不答。武元衡把上述情况告诉给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就责备李德裕。李德裕说:“武公身为皇帝辅佐,不问我治理国家和顺应阴阳变化的事,却问我读些什么书。管读书,是学校和礼部的职责。他的话问得不当,因此我不回答。”李吉甫将这些话转告给武元衡,武十分惭愧。

有人评论说:“从这件事便可知道李德裕是做三公和辅佐帝王的人才。”长大以后,李德裕真的做了唐武宗的宰相。

智慧之人会从扑朔迷离中判明真实情况,这种方向感有助于在实际的处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从而洞察事情的本质。这是领导者必具的才能,也是领导者选人应参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勇,诚是可嘉;有智,实也难得,但要有大智大勇之才,则是不易。领导者若能识出大智大勇之才并加以任用,必然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因为智勇双全之才,一方面有过人的谋略,在办事之前定经过一番周密的算计,对以后的行动有全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还有敢于拼搏、敢于进取创新的勇气,而这往往又是许多人才所欠缺的。

南北朝时,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为试验他的几个儿子的志向与胆识,先是给他们每人一团乱麻,让他们各自整理好。别人都想法整理,唯独他的二儿子高洋抽出腰刀一刀斩断,并说:“乱者当斩。”高欢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接着,又配给几个儿子士兵让他们四处出走,随后派一个部将带兵去假装攻击他们,其他几个儿子都吓得不知怎么办,只有高洋指挥所带的士兵与这个将军相斗。将军脱掉盔甲说明情况,但高洋还是把他捉住送给高欢。高欢很是称赞高洋,对长史薛淑说:“这个儿子的见识和谋略都超过了我。”后来高洋果然继承高欢的事业,成为北齐的第一位皇帝。高欢以是非识人,确实成功,而高洋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成就了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