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三原性”——如何解释世界?(1 / 1)

人有“三原性”:即兽性、心性、神性。就像是三个暗桩、三个柱子,牢牢地、深深地埋藏在我们每一个生命当中。三原性的共存、共在,才真正标志着人性的完整。“兽性”要有“界”,有“界”时,人就有度、有节、有健、有美;“心性”要有“控”,有“控”时,人就有定、有慧、有宽、有通、有善;“神性”要有“敬”,有“敬”时,人就为神、为仁、为德、为真……

如同绘画所需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一样,人也有着三个非常特殊的原性:即兽性(或曰:物性、体性、私性、感性)、神性(或曰:灵性、智性、超性、理性)、心性(或曰:思性、觉性、悟性、融性)。这三个特殊的属性,就像是三个暗桩、三个柱子,牢牢地、深深地埋藏在我们每一个生命当中。也即说:三原性的共存、共在,才真正标志着人性的完整。此三原性的存在,构成了人类的千姿百态;无论你感受到它们或无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以或正面、或反面的方式主宰着每一个人。也只有当人类真正清楚地认识到它们的存在并予以平等的对待与尊重,人类才能在认识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否则,人类所有关于信仰及观念的矛盾、分歧、纷争将永无休止。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即千种色、万种色都是由红黄蓝三原色配置而成的。也就是说,没有红黄蓝,什么颜色都没有。我就在想,世界上既然有着千种人、万种人,那么会不会也有着构成这千种人、万种人的什么特殊的属性存在呢?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现和思考,我最终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说:除了人生命的硬件(即肉身所涵盖的一切如头、手、脚、躯,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不谈,人的软件,是由三个特殊属性组成的,即:“兽性”、“神性”、“心性”。

什么叫“兽性”呢?说这个人每天就琢磨物质上的事,没有任何精神追求,没有思想、思考之类的,只知道满足吃喝拉撒睡及七情六欲等欲望的行为,均可称之为“兽性”。当然,“兽性”在这里是没有贬义的。它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就这一点来说,人在兽性上是既不比动物多也不比动物少。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感,也有它们的聪明和它们的智慧,而这些又是什么呢?这些就是“心性”。只不过这“心性”在与人相比时,会是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的。

因为人和动物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来自精神和心理的痛苦和矛盾。它们的痛苦也许更多是肉体上的,比如被饥饿、被宰杀等。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人,其实就因为比动物就多了一样东西,才构成人的矛盾、冲突和痛苦,这就是“神性”。

“神性”,正好就是之前我讲的“虚”和“实”里属于“虚”的东西。“兽性”是一种“实”的东西;“心性”在二者之间。我们可以把“神性”称为某种灵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宗教是含在里面的。动物身上没有信仰、没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人类却有这一块儿。但人也有动物性。“心性”是选择的一个中介,它没有动力系统,但“神性”有动力系统,“兽性”也有动力系统。动力就是欲望,就是诉求。

“兽性”有兽性的欲望和诉求,“神性”有神性的欲望和诉求,所以才造成了人类的矛盾。这就是为什么人一会儿被精神召唤走了,一会又被“兽性”拉下去了。人一生都会在物质和精神的两个矛盾中去挣扎。你会发现有些人的心完全被“兽性”拉走了,没有精神可言。但完全没有精神追求,完全是动物性“兽性”的人也很少;同样完全是纯精神性的没有一点“兽性”的人也很少。更多的是第三种人,一直在神、兽之间矛盾终身。当然第四种人更少,就是能真正通晓明白神、兽之间的关系,能把他们很好的有机的协调在一起,很好的互动和互为,最后双双获得收益。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有不少。比如亚当·斯密(《国富论》作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不仅曾是拥有千万英镑的大富翁,他更是在精神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资本主义的早期理论学者。再比如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不仅是身价多少亿美金的美国巨富,他更是以电影《辛特勒名单》的问世,将电影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生命的事实到底是什么?我们因为不知道那个事实是什么,认识上不是偏在这儿,就是偏在那儿。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出在了一个“偏”字上。“偏”是人类认识的唯一敌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问题都出在一个“偏”字上。我讲了人是由“三原性”构成的。你偏了“兽性”、偏了“心性”、偏了“神性”都会出问题。人类虚伪,道貌岸然,自傲清高,刚愎自用,胡作非为等等行为,都是认识的“偏”造成了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很早就清楚人应该是由神、兽、心三个属性构成的时候,而不会在这个环境下走“偏”,在那个环境下又走“偏”了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命运就会减少很多的挫折。

每个成人追溯回去,都有他童年的故事。从他的童年故事你能掌握他成长过程中,他的家庭、教育及社会给他的各种各样信息的暗示和指引。而在一个人的生命运转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潜能会被某个信息激活,或者某些环境激活、激发或强化了人的各种潜能,这就是我所讲的神、兽、心之“三原性”。只要你是人,就埋藏着这三个原性。可能这个环境会去不断激活你“兽性”的东西,而荒废了“神性”或者“心性”;而另外一个环境,却又强化了这属性而荒废了那个属性。总之,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认识,必然会造成不同的人在被激活和启动着的不同的潜能。

然而,前提我已经讲的很清楚,只要你是人,你就天生的埋藏了这三个暗桩、三个柱子,这三个暗桩、三个柱子不会因为你不去激活它、不去利用它他、不去使用它不去尊重他它,它就从你体内消亡掉;它依然会存在于你的生命中,不得正,必得反。就像你有三个孩子,你只宠一个孩子,那两个你不管,或者你疼这两个不管那个,那么不被你重视的孩子不会因为你不理他,就在你生活中消失掉;他可能会因你对他的不屑而背后搞你,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任何事情都有正负之分、正负之果。你重视它,你就会得到“正”的结果;你没有给他“正”的引导、尊重和正的启发,那么势必它便走向“反”面。人的压抑、痛苦、矛盾都是在这个情境下产生的。因为当“正”的属性没有得到正确认识,没有从某种角度得以彰显的时候,它的负面就会产生。

以“神”做比喻,神鬼、神鬼,“神”如果是正面,“鬼”就是它的反面。万事万物都有正反矛盾的双方。神性、兽性、心性当然也不例外。“敬”、“界”、“控”,就是“三原性”护法、门神。

“神性”中最重要精神行为是“敬”。有“敬”,就是正极;无敬,就是负极。当人对“神性”有敬时,人就为神、为仁、为德、为真;而无敬,人就为鬼、为奸、为诈、为假。而“神性”,却又只存在于人类的生命系统之中;你能和动物去讲仁义、讲道德、讲高尚、讲品德吗?所以说,动物里面是没有真假概念的;这一切都是针对“神性”而言。

“兽性”中最重要物欲坐标是“界”。有“界”,就是正极;无界,就是负极。当人对“兽性”有界时,人就有度、有节、有健、有美;而无界,人就有贪、有纵、有怠、有丑。美丑是在“兽性”里面所存在的一种生命感应(动物界的择偶即如此),欲望也就必然在此产生。而人一旦有了界,也就自然有了度。人的贪婪和纵欲都是因为没有界,才会变得欲望膨胀、贪得无厌、肆无忌惮。这些都是“兽性”里的内容所造成的。当然,人类如能对“兽性”的界有所适当把握,那么“兽性”所带给人类的诸多美好也是不言而谕的。人类的许多好的坏的行为都可以在这里对号入座。

“心性”中最重要目标选择是“控”。有“控”,就是正极;无控,就是负极。当人对“心性”有控时,人就有定、有慧、有宽、有通、有善;而无“控”,人就有散、有蠢、有狭、有魔、有恶。因此我们说,决定事物导向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心性”里的“控”字。“心”是否可“控”,直接决定着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人的矛盾和痛苦,全取决于有控还是无控。“心性”强的人,可以利用“控”来把矛盾和痛苦处理好;什么淡定自若,胸有成竹,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等就会通通来助人一臂之力。而“心性”弱的人,就只有跟着无“控”的感觉走了。什么神不守舍,神魂颠倒,鬼迷心窍,妒火中烧,走火入魔等心病就都会找上门来。凡是在“心性”上走“偏”的人,都会被无控的结果撕扯一辈子,矛盾痛苦终生。

释迦牟尼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距今两千多年前有一个来自尼泊尔的王子,从小就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妻儿家庭都非常美满。他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释迦牟尼叫悉达多。突然有一天他在家外面看到了世间有很多的病苦之人。看到这种场景后,心性和智性都优于很多人的悉达多被触动了。也因为此才有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他看到一个躺在地上很可怜的人,顿时心生同情,“心性”被触动。但这表现的只是一种善举,并不表现他的“智性”。很多人会同情别人的苦,但不会思考。可悉达多“心性”好“智性”也很好。“心性”好的他看着别人的苦不忍心离开;他的“智性”就开始陷入了思考:为什么我过的好,而他们不好?人世间怎么会有这一切现象呢?他把研究生、老、病、死、苦等现象都纳入了他思考的系统里。释迦牟尼思考的原动力并不是由于快乐而产生的;而是因为苦难而产生的。没有一个文明的宗教是因快乐而产生的,都是因痛苦而产生的,痛苦启动了人的思考。

悉达多开始云游天下,寻师访友,拜见高僧大德,走访印度教那些高人。由于他聪慧过人,又用心去学习,冥思苦想,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造成人类苦难的根源,就是后来被总结的三个念:贪、嗔、痴。后来又增为五念:贪、嗔、痴、慢、疑。你有贪念、嗔念、痴念,对什么事情都不顾及别人的执着,怎么能躲开这些苦呢?“贪”来自那些兽性的东西。当它没有“界”的时候就会贪、纵、掠夺、厮杀和争斗,人世间必然产生这些结果。他终于找到了造成苦难的罪魁祸首了!那怎么去解决呢?我认为释迦牟尼最伟大的地方是在他第三关里面。就是在第三关里,他做出了巨大的的贡献。

由于“苦”在先然,后又找到造成苦的“因”,那么到底怎么去解决它呢?据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突然悟到了,得“正觉”了。他所得到的“正觉”和突然的恍然大悟其实不是偶然的。人都有一个潜能埋藏在心中,看不见、摸不到。但这个潜能一旦能被你感知到,知道它的存在并加以利用,你就可以把你的贪、嗔、痴的念头去掉。去掉这个“念”,前面的苦难自然就和你无缘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潜能呢?总结下来就是这几个字叫“心、思、觉、悟”。

“心、思、觉、悟”,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一个人人都具有的无形潜能。很多人不知道有它们的存在。因此在懵懵懂懂,在找不到出路地境况下稀里糊涂,痛苦不堪地过了一辈子(这样人很多很多)。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启动“心、思、觉、悟”这一生命最了不起的无形潜能。虽然人人都具有了这个潜能,但只有你能认识到它的存在,你才能利用它,去摆脱生命中的各种问题。如果你不会启动这些东西,就只能生气,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正是因为这一发现,我才给了释迦牟尼一个新的身份界定,称释迦牟尼为最早的生命科学家。

而“心、思、觉、悟”又在哪里呢?就在我说的“心性”里面,而不是在“兽性”和“神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