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中的“经”指的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典”指的是古今中外的典故、书籍、名言、成语等,“经”和“典”都是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今人今事又有相通之处。在与人交谈时,如果能巧妙地引经据典,就能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不但能有效地说服他人,还能使你的谈吐更加动人。
三国时的刘备有位甘夫人,虽出生于贫贱之家,然而长得玉质柔肌、仪态万方,其人也颇聪慧、灵秀,甚有贤名。刘备驻守徐州时,闻甘氏艳名,便纳为妾。后来刘备的元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刘备便扶正甘氏做了夫人。由于甘夫人天生丽质,加之肌肤白若霜雪,令刘备十分陶醉。连亡命途中,刘备也与甘夫人时刻不离。后来,有个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刘备爱不释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间里,使两者媲美生辉。在他看来,眼下自己有巴蜀这块地盘,而且外事内政有诸葛亮这位丞相张罗,不用他操心,于是常常一边拥抱着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口中还念念有词道:“玉之可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如此一来,国事倒成为次要的了。这可急坏了甘夫人。她想,刘备要是一味这样下去,复兴汉室基业何以成功呢?
她几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刘备不高兴,几次想谏言,毕竟自己又是不参政的妇道人家,不好直言。后来,甘夫人终于从玉人本身触发起灵感,想到了春秋时代“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于是以此为谏词,借古讽今,说服刘备:
“古代宋人得以玉石,献给宋国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连看都不看一眼。献玉的人说:‘此玉给玉工鉴别过,是一块稀世之宝,故而才敢奉献给你。’子罕却说:‘我平生以不贪为宝贵,你是以玉为宝贵,若是将玉赠送给我,那么,你我都丢失了宝贝。你丢掉的是宝玉,我丢掉的是廉洁这块宝。’所以子罕不以玉为宝,在春秋时代传为佳话。”
正当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甘夫人又说:“现在曹操、东吴都未消灭,陛下你却以一块玉石玩乎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惑必生变,千万不可长此以往啊!”
甘夫人用讲述典故的方式将自己的一番忠言表达了出来,使刘备明白了她讲典故的用意,头脑也因此清醒起来,于是幡然改过,励精图治。
借古讽今是一种说服别人的有效方式。恰到好处地借用古人、古事来说明今人、今事,能够使对方由“古”联想到“今”、由“浅”联想到“深”,从而使对方清楚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些很有说服力的典故。如果能在说话时加以运用,便可以使你的谈吐更加妙趣横生。你只需注意“经”和“典”必须紧扣你的论题,就能使你的谈吐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