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开放思维的门,挤出大脑里的豆腐渣(1 / 1)

人生的危机随时会出现,处理得当与否,全在思维的积极与消极之中。倘若能燃亮思维的火花,挤出大脑里的豆腐渣,那么,光明的前景就会闪烁在眼前,人生也必然会在自信与热情中谱写得精彩美丽。

创意与人生

成功者说,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与思维方法存在着莫大关系。

有人不信,去研究这些人成功的过程,结果发现,不论是流芳百世的开国领袖,还是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他们之所以取得最后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几乎从年轻时代就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即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创造性思维。

其实在生命的某些阶段,所有人都曾有过对成功的憧憬。然而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期待“创造多少价值”,而是衡量“犯了多少错误”,这种瞻前怕后的心态扼杀了他们本有的创造性,使之最终没能进入成功者的行列。

当然,谁都可以选择平常的生活,做平常的事情,但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今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员工,你想生活得好一点,起码不能让自己表现得“呆若木鸡”。

如果你在思想上还没有堕落到得过且过的地步,那么就去思考那些实现成功人生的人们在思维上的非凡之处,找到他们的共通点,你会发现:

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种驱动力,促使他们去探究未知世界的秘密。譬如别涅迪克被一只裂而不碎的烧瓶触发灵感,研制出了安全玻璃,对于科学的追求就是他的驱动力。

在他们心里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他们矢志不渝。譬如奥斯特始终坚信电与磁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开、关电源,最终发现了电磁互相转换的原理。

在他们眼中总能射出异常的光芒,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他们会将这作为难得的机遇,深入研究,有所创造。譬如李维·施特劳斯在别人倾力淘金之时,发现了“耐磨的裤子”的商机,创造了“牛仔裤”,收获了名与利。

……

总结起来,他们的特点就是:跳出平庸,出奇制胜。这缘于他们拥有一颗善于洞察生活的大脑,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领域里,那些思维独特的人,往往都是赢家。

其实你也可以这样,可以通过思维的丰富来指导自己,实现成功的人生。你需要这样做:

1.换位思考

绝大多数创造思想都源于思维角度的转变,视角的特别与否,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你可以对进入视线的任何事物,尝试换个角度、换个方向进行想象,很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2.同异思考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事物之间既有相通之处,也必然有所差异。在头脑中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本质,顺着这根线,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多做比较,从而更好地分析不同之处。这种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

3.拆分思考

在头脑中,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细考察一遍。譬如在工作中,你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困难或障碍分解成十几个“为什么”,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当你认真回答这些问题时,你就会有所领悟,找出突破口或开辟新天地。

4.组合思考

组合也是一种创造,任何一件事物进入你的眼中,你都可以尝试赋予它更多的功能,看看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比如,有位儿童商品生产商,偶然看见一个家长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吃力地拿着一辆小三轮车。他猜想是因为孩子骑车骑累了要大人抱,才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位生产商想,如果设计一种多用童车,家长们就不用受这份累了。他首先想象如何把坐式推车和三轮童车组合起来,再在小三轮童车的后面加上一个推把。后来,他又想到加一个连接装置,把童车挂在自行车上作母子车用;接着他又想到,再加一个摇动部分,便可当安乐椅;要是前面再装一个把手,还能让孩子当木马骑。经过这些不断地组合想象,他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多用童车”。

根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人们通过组合思考,可以使已知事物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形象。组合思考法在人类创新活动中作用巨大。

5.艺术性思考

将进入你视线的、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赋予更多的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可口可乐给瓶子赋予女性曲线美,通过这种美学艺术,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就是一种创造力。

6.逻辑性思考

对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无拘无束的大胆想象。可以暂且不去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先根据已有事实建立假说再说,然后寻找客观的支撑点,大胆推演,不断改进,无法获得支撑的细节,就用想象来填补。比如,假定你的某个设想是正确的,它必定会有很多衍生特征,我们可以分解它的这些特性进行验证。即使验证结果表明你的设想有误,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正确信息,为日后的创意备好理论支持。

这个思考的关键是,一定要先有设想或假说,且不管成立不成立,有总比没有好。有了设想之后,就要不断推演、细化,这不但会令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也往往能够擦出我们创意的火花。

7.哲学性思考

有些人对哲学嗤之以鼻,认为这东西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哲学影响的关键是你会不会用,或者你用了还不自知。哲学是归纳的结果,具有普世性,甚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会做一些相对较浅的哲学性思考,只是你潜意识中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上来。

学点哲学其实是有好处的,下意识地进行哲学性思考,往往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触动灵感的迸发。比如写书、做编剧的人懂点哲学思想,就可以去思考生命现象中的哲学意义,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创造出别人想不到的精彩。

在美国电视剧《广告狂人》中,从尼采哲学的角度上看,主人公唐德雷柏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说他是英雄,因为他一直致力于技术革新、致力于创造,为了维护创新的价值观,他不惜将自己置身于文化规范的范围之外;而唐德雷柏的悲剧也在于此,他对传统思维的破坏,导致他与亲友、同事之间产生了间隙,他不得不过着秘密、孤独的生活。

这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影片,它从哲学的角度上揭露了人性的矛盾,譬如,大部分女性白天想做杰奎琳·肯尼迪,晚上想做玛丽莲·梦露,但她们绝不会自己承认,而我们的主人公唐德雷柏为了卖内衣,必须保持与这些潜意识的、受到压抑的冲动去接触。他虽然穿着得体,彬彬有礼,但必须定期潜入文化的潜意识中,推动其价值观的前进。社会的矛盾、人性的矛盾、创新的矛盾、生存的无奈在这里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部剧的片头动画运用了艺术与哲学相结合的创意: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从贴着广告的摩天大楼上坠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冥想主题——他坠下是因为他的生命是一场悲剧。假如他转一下身,我们都会看到自己,我们都需要把创意带到生活中去。

跟风投资永远慢一拍

人们害怕冒风险所以更愿意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明哲保身的诀窍,中国还有那句老话“枪打出头鸟”,更从反面印证了不随大流的坏处。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个体的这种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中国的投资市场一直都存在着这种“羊群效应”——一个新兴事物,没有人投资的时候大家都不投资,因为心里不踏实,一旦有人出手了并赚了钱,就一窝蜂地去跟随。

从投资角度来讲,这种从众心理非常不可取。因为“跟风”的结果,只能是永远慢一拍,往往是高投入,却收益甚少,因为大家都在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更何况,还有些不良炒家利用各种手段设局炒作,有些盲从者往往会受到误导陷入骗局。

股神巴菲特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警告:“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这句话被称为“巴菲特定律”,是股神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总结。从20世纪60年代以廉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神话。有人计算过,如果在1956年,你的父母给你1万美元,并要求你和巴菲特共同投资,你的资金会获得27000多倍的惊人回报。

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所总结出的那条“巴菲特定律”。很多投资人士的成功,其实都是因为通晓这个道理。

美国淘金热时期,淘金者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饮水匮乏。众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发着牢骚。一人说:“谁能够让我喝上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1块金币。”另一人马上接道:“谁能够让我痛痛快快喝一回,傻子才不给他2块金币呢。”更有人甚至提出:“我愿意出3块金币!!”

在一片牢骚声中,一位年轻人发现了机遇: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能比挖金矿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年轻人毅然结束了淘金生涯,他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然后将水运到山谷,卖给那些口渴难耐的淘金者。一同淘金的伙伴纷纷对其加以嘲笑——“放着挖金子、发大财的事情不做,却去捡这种蝇头小利”。后来,大多数淘金者均“满怀希望而去,充满失望而归”,甚至流落异乡、挨饿受冻,有家不得归。但那位年轻人的境况则大不相同,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凭借这种“蝇头小利”发了大财。

记住,每一个机会出现时,能把握住机会赚到大钱的只是少部分人。不赚钱的永远是大部分人,你跟着这大部分亏钱的投资人,焉有赚钱之理?所以,一定要眼光独到,要有自己的方向和规划,要做最早发现机会并成功的那一少部分人。

光明的去处,未必就是出路

美国康奈大学的威克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同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明亮的窗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蜜蜂和苍蝇能够逃出瓶子吗?

你会看到,由于蜜蜂习惯向着光亮的方向飞行,因此,它们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明的情有独钟才导致它们的灭亡。而那些苍蝇则不管亮光还是黑暗,只顾四下乱飞,反而误打误撞找到了出口,获得了新生。

其实,人们的认知也常常跟蜜蜂犯一样的错误,总是认为出口的地方一定是光明的。然而就像蜜蜂面对玻璃这种超自然之物一样,这种出口在光明处的定律有时候反而是错误的。在我们追寻成功的路上,我们也不免要在黑暗中摸索。这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去光明处寻找出口,也要留意一下角落。

前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导师是语音识别系统领域里的专家罗杰·瑞迪。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才是未来的方向,而导师正是这方面的专家,李开复跟他学习,有着很光明的前途。

但是,李开复却觉得用人工智能的办法研究语音识别没有前途。因为人工智能的办法就像让一个婴儿学习,但在计算机领域来说,“婴儿能够长大成人,机器却不能成长”。

于是,李开复没有跟着导师走,而是告诉罗杰·瑞迪,他对“人工智能”失去了信心,要使用统计的方法。导师是个很好的人,他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的方法。”

于是,李开复开始了自己的摸索。他那时候每天工作大约17个小时,一直持续了大约3年半。通过努力,李开复把语音系统的识别率从原来的40%一下子提高到了80%。罗杰·瑞迪惊喜万分,他把这个结果带到国际会议上,一下子引起了全世界语音研究界的轰动。

后来,李开复又将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从80%提高到了96%!直至李开复毕业以后多年,这个系统一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系统评比冠军。在人们都认为“人工智能”才是光明的出口的时候,李开复却留意着那个人迹罕至的角落,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到了更美好的未来。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哪一条路走得通,哪一条路走不通,谁也不知道哪个方向是通向出口的捷径。所以说,光明的地方,未必就一定通向成功,角落里的路,也未必不是终南捷径。

一家生产牙膏的美国公司有一年遇到了经营问题,每个月都维持同样的业绩,迟迟不能突破。公司的领导层非常不满意,董事长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情况始终没有改善。

后来董事长决定群策群力,于是他召集了全部管理层人员,以商讨对策,解决这个难题。

会议中,人们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办法。有人说,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和报纸上做铺天盖地的广告。还有人说,要搞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这些意见都被否决了,因为在此之前,董事长已经用过这些办法,并不奏效,公司能想到的几乎全都做了。

此时,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长说:“我有一个办法,若您使用我的建议,一定能打开局面!”

老板非常开心地说:“好,如果你的办法真的奏效,我马上签一张10万元的支票奖励你!”

“老板,我的建议只有一句话,”这位年轻的经理说,“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一毫米!”

老板听完,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他。

其他人都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公司上,提出了各种措施,以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位聪明的年轻经理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寻找出口,在消费者身上“打起了主意”。人们刷牙时,总喜欢按照一定的长度使用牙膏,却很少关心牙膏的直径。他的方法能使消费者每天多用1毫米的牙膏,这不起眼的1毫米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个办法显然能提高产品的销量。

思路决定出路,当事情无法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离开原先的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说不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成功则不期而至。

敢于异想就能天开

大多数创意,都是一个人在经历了几番胡思乱想以后迸发出来的灵感。这世上最有价值的是人的思维,是你想出的点子。不要怕自己的想法异想天开,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是胡思乱想,要知道,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能想出好点子。

胡思乱想是一种创新型的思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认为,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力!创新力如何体现?那就是想出超出常规的好点子。只有创新思维,只有敢胡思乱想,才能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产生领先别人一步的灵感。

众所周知,电脑键盘一般是用塑料制作的,不过,在江西有这样一个人,他居然要用竹子做键盘卖。身边的人都说他脑子出问题了,但最终,他真的做出了竹子键盘,并且每年都有数百万元的收入。

这个人叫冯绪泉,他的父亲是一名篾匠,所以冯绪泉小时候也学过这门手艺。师大毕业以后,冯绪泉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而后开始了将近十年的打工生活。最后,他和妻子来到深圳一家竹地板厂。

一天,同学张建军来找冯绪泉叙旧。当时张建军在深圳一家生产电脑配件的科技公司做研发员。聊着聊着,张建军开始向冯绪泉诉苦,说老板批评他开发设计的电脑键盘、音箱等没有新意。

张建军的话像一道闪电般照亮了冯绪泉的大脑,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可不可以用竹子来做电脑键盘呢?这可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张建军听后认为这个想法很荒唐,在他看来,首先,竹子不可能做成键盘?就算做成了,这样的键盘也太笨重。可冯绪泉却把这事放在心里了。当天晚上,他就去买了个键盘,然后认真拆开,仔细研究键盘的原理。午夜梦醒,他又爬起来琢磨。

而后,他用了十几个晚上的时间制作出一个键盘框架。谁承想,这个辛苦做出的键盘框架根本不经摔,一不小心掉地上就碎成几块,冯绪泉反复实验了几次结果都是如此,这让他很受打击。

不过,“倔强”的冯绪泉并未就此放弃,几个月后,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回老家专门研究制作竹键盘!可是转眼半年过去,还是一点成果也没有。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捉襟见肘了,他不得不放弃竹键盘的研发,进了县城一家竹业公司打工。

谁想到机会就这样来了。这家公司的老板想把竹产业做大,号召全体员工群策群力,研发出附加值高的竹产品。冯绪泉的眼前一亮。

他把之前自己制作的一个竹键盘模型拿给了老板,老板看后颇有兴趣,当即让他牵头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并保证在实验场地、机械设备、技术助手等方面给他提供足够的支持。

冯绪泉和他的助手们开始刻苦钻研,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竹键盘的抗摔问题。功夫不负苦心人,在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摔坏很多个竹键盘模型以后,他们终于研制成了稳固性和坚硬度都与塑料键盘不相上下的竹键盘。

接下来,他们给竹键盘安装了电子线路板,这样它就能和塑料键盘一样正常使用了。他还给这项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这种竹键盘一上市即受到白领和学生的欢迎,随后便远销到国外。后来他们又开发出了竹鼠标、竹U盘、竹子做的电脑主机、竹显示器外壳。这项研发给冯绪泉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个人净资产就达到了500多万,一家人的命运就此彻底改变!

这个点子无疑是非常“雷人”的,然而无疑也是非常成功的。把那些别人想都想不到,或者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创新思维的空前胜利。

所以说,不要怕自己的胡思乱想。创造性思维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不要墨守成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关着一个等待被释放的思维精灵。把你的胡思乱想勇敢地发掘出来,让它成为伴你成功的灵感吧。

当人们都寻找事物的共性时,我们去寻找它的个性

当人们都去寻找事物的共性时,我们试着去寻找它的个性,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你所擦亮的一个小小的思维火花,可能就蕴含着无限胜机。

逆向思维缘起于求异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的方向发展,从问题反方向进行深层次探索,这或许更能使问题简单化、新颖化。

当然,这种思维思考也有它特定的条件:

1.必须对所面对的事物或问题有深入的了解,譬如,与其相关的知识、已知的客观条件,等等,没有这个前提,你就不可能进行反向思考。

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想。要知道,逆向思维可不是要你任何事都与客观事实对着干。

逆向思维的运用是一种独特做事方法的体现,它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对常规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不表现在对人情和风气习惯上,而是表现在能落实到具体事物的常规思维上。新的思路往往能在常规事物之外找到突破口。

沃尔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有一次他的儿子被绑架了,绑匪索要200万美元的赎金。

夫妻俩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报警。然而,绑匪好像非常熟悉警方的侦查手法,对警方的行动都能预料到,因此警方始终无法救出沃尔的小孩。经过几天的煎熬,沃尔决定答应绑匪的要求,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回来。

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还分析说:“从过去的案件来看,即使绑匪得到了赎金,也很可能会杀掉人质。”

这时,沃尔想:“既然这样,我何不把这笔赎金变成赏金,让全市的人来帮我救小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许我的小孩获救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打定主意之后,他就直奔电视台,在电视上公开向大众宣布:“只要谁能帮我救出我孩子,我愿意付他300万美元。”

沃尔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尤其是绑架沃尔小孩的绑匪,更是不知所措。

有的绑匪认为,沃尔现在把赎金变赏金,不如把小孩送回去,并假装是救出小孩的英雄,就可以多拿到100万,而绑匪的头儿却坚持反对这样做。这样一来,匪徒内部出现了争执,最终升级成内斗,他们的打斗惊动了附近的邻居,有人报了警。

警方到达现场以后发现这些歹徒竟然就是这起绑架案的绑匪,他们没费多大力气就制伏了两败俱伤的绑匪,成功地救出了小孩。

人们习惯按常规方法做事,结果有时根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把赎金变赏金这一做法,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正常思维,但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却能闯出一条成功的路来。

直路走不通,就试着绕个弯

人生如登山,从山脚到山顶往往没有一条直路。为了登上山顶,人们需要避开悬崖峭壁,绕过山涧小溪,绕道而行。这样看似乎与原来的目标背道而驰,可实际上能够到达山顶。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没有直路可走的情况时,不妨回过头来,找一条弯道,或许,绕过去便可以找到一条新路了。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之所以会往往感到走不通,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思路狭隘,缺乏“绕道”的意识。

弗兰克·贝特克是美国著名的推销员,他曾经使一个不近人情的老人捐出了一笔巨款。

有一次,人们为筹建新教会进行募捐活动,有人想去向当地的首富求助。但是一位过去曾找过他却碰了一鼻子灰的人说:“到目前为止,我接触过不计其数的人,可是从未见过一个像那老头那样拒人千里之外的。”

这个老富翁的独生子被歹徒杀害了,老人发誓说一定要用余生寻找仇敌,为儿子报仇。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他却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伤心之余,老人决定与世隔绝,于是他把跟所有人的联系都切断了。他闭门不出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

弗兰克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自告奋勇要去找那老人试一试。第二天早晨,弗兰克按响了那栋豪宅的门铃。过了很长时间,一位满面忧伤的老人才出现在大门口。“你是谁?有什么事?”老人问。

“我是您的邻居。您肯让我跟您谈几分钟吗?”弗兰克说,“是有关您儿子的事。”

“那你进来吧。”老人有些激动。

弗兰克小心翼翼地在老人的书房坐下,提起了话头。

“我理解您此时巨大的痛苦。我也跟您一样,只有一个独生子,他曾经走失过,我们两天多都没有找到他,我可以想象得到您现在有多么悲伤。我知道您一定非常爱您的儿子,我深切同情您的遭遇。为了让我们都记住您的儿子,我想请您以您儿子的名义,为我们新建的教会捐赠一些彩色玻璃窗,在那些美丽的玻璃窗上我们会刻上您儿子的名字,不知您……”

听到弗兰克恭敬而暖心的话语,老人似乎显得有些心动,于是就反问道:“做那些窗户大约需要多少钱?”

“到底需要多少,我也说不清楚,只要您捐赠您乐意捐赠的数目就可以了。”

走的时候,弗兰克怀揣着5000美金的支票,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为什么别人都碰钉子的事情,弗兰克却能够如愿以偿?弗兰克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去找那位老人不是为了他的捐助,我是想让那位老人重新感受到人们的温暖,我想用他的儿子唤醒他的爱心。”弗兰克知道开门见山地直接和富翁谈募捐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就绕了一个弯子,用一种感人方式,得到了富翁的认可。不仅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捐助,更使富翁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关爱,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霾,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会遇到很多波折和障碍。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时很大,大到即使你付出了全部努力,也不能保证成功。这种情况,我们也应该学会转弯,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转个弯换条路试试。

生活的智慧,大抵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要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新观点。世界上很多功业都源于“疑问”,质疑便是开启创意之门的钥匙。

认清这一点对做学问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来看看“学问”这个词,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多学多问”,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然后才能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样,学问才能有所进步。

一位大师弥留之际,他的弟子都来到病榻前,与他诀别。弟子们站在大师的面前,最优秀的学生站在最前边,在大师的头部,最笨的学生就排到了大师的脚边。大师气息越来越弱,最优秀的学生俯下身,轻声问大师:“先生,您即将离开我们,能否请您以最简洁的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大师酝酿了一点力气,微微抬起头,喘息着说:“人生就像一条河。”

第一位弟子转向第二聪明的弟子,轻声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第二聪明的弟子又转向下一位弟子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这样,大师的箴言就在弟子间一个接着一个地传下去,一直传到床脚边那个最笨的弟子那里,他开口说:“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就像一条河’?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的问题被传回去:“那个笨蛋想知道,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像一条河?”

最优秀的弟子打住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不想用这样的问题去打扰先生。道理很清楚:河水深沉,人生意义深邃;河流曲折转弯,人生坎坷多变;河水时清时浊,人生时明时暗。把这些话传给那个笨蛋。”

这个答案在弟子中间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最后传给了那个笨弟子。但是他还坚持提问:“听着,我不想知道那个聪明的家伙认为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先生自己的本意是什么。‘人生就像一条河’,先生说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因此,这个笨弟子的问题又被传回去了。

那个最聪明的学生极不耐烦地再俯下身去,对弥留之际的大师说:“先生,请原谅,您最笨的弟子要我请教您:‘您说人生就像一条河,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问渊博的大师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抬起头说:“那好,人生不像一条河。”说完,他双目一闭,与世长辞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那个“笨学生”没有提出疑问,又或者大师在回答之前死去,他的那句“人生就像一条河”,也许就会被奉为深奥的人生哲学,他的忠实门生们会将这句话传遍天下,可能有人也会以此为题著书、拍电视,等等。但大师的本意是什么?无从得知。

或许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告诉学生——真理与空言之间往往没有多大的差异。在接受别人所谓的箴言或者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在头脑中多想想“为什么”,不要怕提出“愚蠢”的问题,也不要被专家们吓到,质疑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也是人类进步的助推器。如果没有质疑,我们看不到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看不到哥白尼的“日心说”,我们可能还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

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人并不善于质疑,更不善于发现,他们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完全地照本宣科,凡是书本上说的,就是正确的,凡是权威人士认定的,就绝不会有错。事实上,这些人不可能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事情,而且若是这样的人多了,人类的文明也就会停滞不前。

从哲学的角度上说,办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定之规,人生要的就是突破,突破过去就是成功。只是我们之中很多人在处理问题时,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一味固守传统、不求创新、不敢怀疑,所以往往会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我们要做到不固守成法,就要敏于生疑、敢于存疑、能于质疑,并由此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当然,推陈出新必然会存在风险,因而,我们应允许自己犯错误,并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不介意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过,不固守成法也并不意味盲目冒险,做任何创新性举动之前,我们都应做好充分的评估与精确的判断,将危险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之内,使变通产生最好的效果。

创新

圣地亚哥的艾尔·柯齐酒店因为电梯不敷使用,因而请来了诸多专家商量对策。经过一番研商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多添一部电梯,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一个大洞,地下室多装一个马达。定案之后,那两位专家到前厅坐下来商谈细节问题。恰巧让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计划。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不是会弄得乱七八糟,到处尘土飞扬吗?”

工程师答道:“这是很难免的。到时候还有劳你多多帮忙。”

清洁工又说:“我看,你们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一段时间。”

“关不得,你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倒闭了。所以,我们打算一面动工,一面继续营业。不多添一部电梯,酒店以后也很难做下去。”

清洁工挺直腰杆,双手握住拖把柄,说道:“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把电梯装在酒店外头。”两位专家一听到这个建议,眼前为之一亮。于是听从了清洁工的建议,率先创造了近代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把电梯装在室外。一个颇负创意的点子,为商家省了大把大把的钱。

记得著名电影演员唐国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自己不把你打倒,别人永远不会把你打倒。最后一刻你坚持下来,你可能就成功了。你放弃了,你就完了。”正如《士兵突击》里钢七连的“不放弃,不抛弃”精神一样。所以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浪费时间去为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担忧,因为忧愁对事情毫无助益。分析眼前的情况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