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诱惑面前不妨让自己孤独一点(1 / 1)

作家余华在谈到他的新作《兄弟》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最初构思《兄弟》时,是准备写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叙述统治了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宽广大路出发的人走到最后常常走投无路,从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遥的远方。无论写作还是人生,都应该从窄处开始,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窄处是孤独的,但孤独的生活不一定是悲剧,很多时候,你的孤独往往能够化作一个坚硬的盾牌,保护着你。如果将孤独比作一道门,那么在孤独门外会有各种喧闹的**,而享受孤独的你则在屋内修养自我。

一位老人总是很认真地给小辈们讲述那个“农夫和扁担”的故事,说是有个农夫买了条新扁担回家,可是横着进不去屋,竖着也进不去屋。农夫眉头一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喀嚓”一声把扁担拦腰折断,这回顺利进屋了。

小辈们三言两语地取笑农夫。有的说,把扁担顺过来,不就进去了;也有人调笑说,干脆把门阔的宽大些,会省去很多麻烦。老人等的似乎就是这句话,他说,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居住在窄门里,他们从窄处向宽处走。住在宽大的门里,进出虽然方便,却容易滋生惰性。窄门里是冷清的,能坚持这份孤独的人不多,宽门虽然门庭若市,却千人一面。

其实,老人所说的是一种生命态度。宽门与窄门,隐含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应该说,这个老故事被老人注入了全然不同的内涵,当然,他也一直抱着这种生命态度在生活。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老人选择了“住进窄门”。他是个医生,曾经响应号召下了乡,在那里,一个北大医学系的高材生,变成了背着药箱跋涉山路的“赤脚医生”。那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北京籍女护士出现了,他的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这个女护士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他的医术很好,十里八村的老乡每天排着队来找他看病、开药、批假条,遇到病情严重的人,他还要带着乡亲将人抬到几十里外的市医院救治。那段时间很劳累,但他过的很充实。

夜深人静的时候,人都散了,他便点起煤油灯,捧着厚重的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扎入其中。即便是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他也从没有放弃学习。夏天,蚊虫肆虐,他就燃点艾蒿,在烟下读书。遇上大雨天,屋外下雨,屋内也下雨,床头、书桌、诊疗台上摆满各式各样的盆碗,他就蹲在这些叮当作响的盆碗之间,看书、做笔记。寒冬,雪花飞舞,北风透过并不严密的门窗钻进屋子里,凉气袭人,而他心在书里,浑然不觉。

后来,老人带着一家返城,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外科第一把刀,他出了几本书,都在医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如今,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仍常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终日饮酒麻痹自己,最后被酒精侵害了大脑,握笔手都发抖,就更别说握手术刀了。

与他同时下乡的还有一位上海籍的赵姓医生,他选择了“宽门”,积极参加了当时的一些运动,然而事业发展并不如意,于是自叹怀才不遇。

人生犹如一次旅行,在漫长的旅程中,唯有学会拒绝**,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享受孤独,因为孤独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我,让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

理智地面对身边的**,让自己的人生拥有独立的空间,不要因为暂时的困境,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更不要因为自己暂时的孤独,而选择投靠外界的**,要知道**往往是一个个的陷阱,陷下去就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