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开发创造力的心理策略(1 / 1)

要想真正地使我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两个心理前提是必须的。

一是善待灵感。

在创造活动中,常常出现一种所谓“顿悟”现象,对于某些问题曾经冥思苦想而不能解决,却突然之间迎刃而解,新思想、新观念、新表象顿时涌上心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状态。灵感是在人的潜意识中长期酝酿而成,突然飞跃闪现于意识之中的,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比如,哥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听到耶路撒冷自杀的消息后,他仿佛突然看见一道光在眼前闪过,处在一种灵感状态下一气写完的。雕刻家罗丹作《流浪的犹太人》的经过也是如此。他在《回想录》里说:“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一个傍晚时,我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画成的,或是为什么要去画他。可是我的那件作品全体便已具形于此了。”

灵感有突如其来和不由自主的特点。于是,有人便产生误解,把它看成是神的启示,似乎很神秘。其实,灵感是长期脑力劳动和大量经验积累的结晶。结晶也许突然而成,积累却是长期的。只是这种长期的积累过程,是在潜意识中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当积累凝聚的结晶突然形成的时候,才被我们意识到了。哪里有什么神秘?俗话说,“天才在于勤奋,经验在于积累”,“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人之九十九的血汗。”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时,经历了艰巨的脑力劳动的过程,他九易其稿,“思考了上百万种可能结合,以便从中选取百万分之一。”马雅可夫斯基把诗歌创作比做镭的发掘,采一克就需一年的劳动。鲁迅为后人留下的光辉篇章,都是他花费毕生精力,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凝结而成的。

灵感是闪现的,它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如果不留意抓住,在意识中闪现的灵感,会恨快又沉没于潜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再也难以找到它。因此,我们要善于机敏地捕捉灵感的火花。

怎样才能更好地捕捉灵感的火花呢?①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维活动以后,可以先把问题暂时丢开不去想它,让所想的东西在潜意识中去酝酿,到成熟时,它会突然涌现。②要利用最佳的时间与环境。意识作用稍稍松懈下来的时候,潜意识中的意念最容易自由涌现。③要保持思想的变通与独立。让自己的思想能够冲破传统束缚。④要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而且能把情感表现出来,让情感和表象在创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⑤要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灵感是灵活变通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寻求灵感时,往往不是在自己“本行”的范围之内,而在其它艺术范围内得到借鉴的。⑥要勤奋探索。做到手勤,腿勤,脑勤,勤于实践,勤于探索,积累经验,捕捉灵感。⑦要根据个人特点采取不同方式捕捉灵感。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在饮酒时,李白的创作力最大。尼采在散步时思想容易涌现。欧阳修在《归田录》里也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李长吉也有“驴背寻诗”的创作灵感。还有人在欣赏音乐,下棋时获得灵感。当然,这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那是文学创作。如果在科学探索中也整天“斗酒”,怕是该一事无成了。

二是延缓判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灵感火花的闪现。更多的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去抓住,而是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最初的闪烁之时,就被他人或自己过早地判断给“扼杀”了。

人们都是天生的评判专家。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旦闪烁,它的典型的遭遇是,第一个人把他打翻在地,第二个人再踏上一只脚,第三个人向他吐口唾沫。如果它还不死心,摇摇晃晃地颤抖着挣扎着站起来,就会有好事者再度将他打翻。

同样,每个人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闪光,也习惯于先行评判。有时候不等别人的评判来扼杀,自己就先过早地用“理智”将想象的东西“判了死刑”。

在一次少年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主持者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大胆想象,你想创造一个怎样的新铅笔?”题目一出,孩子竞相发言,新颖、独到、创新的主意一个个脱口而出。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一直在咬指头,皱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就是没有从嘴里跑出一个创新的主意。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创造意念的闪光吗?未必。关键在于他们创造的灵光一闪,立即就有理智的判断:行吗?对吗?可以吗?于是,创造的灵光没等跑出嘴来,先自行“枪毙”了。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多有这样的情形。

柯纳曾给席勒写信,抱怨自己写不出创造性的东西。席勒回信道:“你抱怨的原因,在我看,似乎是在于你的理智给你的想象加上了拘束。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把我的意思说得更具体些。当观念涌进来时,理智仿佛就在门口,如果给予它们太严密的检查,这似乎是一种坏事,而且对心灵的创作活动是有害的……你抱怨你的创作没有结果,这是因为你剔除的太早,你辨别的太严。”事实正是如此。受到传统观念和常规思路束缚的“理智”,对创造性灵光的这种审查、限制、挑剔、鉴别、判断,如果过早地进行,就足以扼杀创造性的灵光。

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潜力,就必须对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延缓判断。我们应该给创造思维的大量意念统统放行,不论优劣,一概暂不予评判。在没有想出尽可能多的意念之前,切莫阻塞为各种意念开放的道路,切莫将各种意念拒之于千里之外,切莫作茧自缚。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我们需要批评,但更需要给各种观念以表现的机会。

延缓判断,可以说是我们的意识对潜意识的开放。

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平时,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大量的各种潜知潜能,在大脑里潜伏着,不可能同时在人的意识中一齐展现涌动。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一个意识阈的概念。他说:“一个观念若要从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个界线就是意识阈。”这个意识阈,仿佛一道门,它在特定情况下打开,让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或者把意识的东西逐进潜意识。在这道门旁,理性的判断好像一位检查官。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人需要动用大脑潜意识中有关范畴的潜知潜能。但是,意识阈门旁的理性判断——这位检查官的过早过严地检查,就会把在门口刚一露头的潜在创造意念吓回去。于是,我们将对问题束手无策或没有创新的办法。

当我们延缓判断时,就是暂时撤去门旁的检查官或使之放松检查。这样,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阈之门才真正开放了,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才有了真正的自由的沟通和交流。人,才能让潜意识中的潜知潜能为我所用,才能更大限度地表现出创造力。

可以这样小结: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走向更辉煌的成功,是因为只发挥了潜在能力的极小部分;之所以许多人的创造潜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理性,过早过严地对潜意识里的创造意念进行评判,从而扼杀了在意识阈门口刚刚露头的创造思维的闪光。原来,人生的成功,往往就源于一个创造的灵光,有幸没有被过早地判断所扼杀。

为了更辉煌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会延缓判断,洞开意识阈之门,让大脑中潜意识与意识两个世界,更加自由地沟通,给你的创造灵光放行。

具备了如上的两个心理前提,下面的开发创造力的思维方法,才会帮助你获得创造的成功。

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它决不只是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才用得到,青少年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而且可能用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能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做创造性人才。你想让自己更有创造力吗?这里的开发创造力的思维方法不妨一试。

一是横向思维法。就是在事物的某一发展阶段内,从各个不同侧面去寻找改进完善它的方法。比如,自来水笔可以用钢笔尖、金笔尖,塑料笔杆、金属笔杆,圆木外形、玩具外形,等等。横向思维法可以让人有些小的创见革新。

二是纵向思维法。这是指把事物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从根本上找出下一步怎么走的方法。比如,古时候西方人的鹅毛笔,笔尖粗,又不耐用,有人就发明了蘸水钢笔。蘸水笔不便于携带,有人发明了自来水笔。自来水笔不能复写,有人发明了圆珠笔。今天又有人发明了书法钢笔,可以写漂亮的大字书法。将来还应有怎样的笔?这就是纵向思维法。它可以让人有大的发明创造。

三是多向思维法。就是从不同方向认识某一事物的功能特性,来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方法。比如,笤帚是用来扫地的,但孩子可以拿它当枪玩;毛笔是写字的,必要时可以当筷子用;砖是用来砌墙的,保管员可以用它来压纸,武术演员可以用它来表演气功,孩子可以用它来学雕刻。化学家帕金在19岁时,按化学大师霍夫曼的方案试验药品奎宁失败,却得到了红色粉末。帕金想到不妨把它做为染料,由此奠定了德国染料化学的基础。这种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就在于产生大量的各种意念,从而有所创新。

四是逆向思维法。这是指把事物颠倒过来,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蛇毒是毒品,名医偏要用它以毒攻毒,使垂危病人起死回生;水能灭火,锅炉师傅却爱在煤上浇点水,让火更旺;冰又冷又湿,有人却把它磨成凸透镜,聚光引火取暖;声响与寂静本来矛盾,有人偏要在影视中用钟声来烘托宁静;加减乘法都是从后往前算,有人偏要颠倒过来,发明了速算法。这一方法跟许多创造发明有缘。

五是侧向思维法。就是把平时的思路方向稍加扭转,从侧面某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圆珠笔发明出来之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可随后就出现一个问题,当写了20000字左右时,滚珠因磨损而变小,油就漏出来了。于是,各国的生产厂家试图改进。但思路都一样:用更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滚珠。这就出现了矛盾,用耐磨的贵重金属制滚珠,笔的成本就要大幅度提高。因此,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在不少专家一筹莫展时,日本的中田滕三郎,从侧面的一个新角度,想出一个绝妙而简单的办法,即控制圆珠笔芯的油量,使之在写到历15000字左右时正好用完,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伤脑筋的漏油问题。就这样从侧面迂回,“旁敲侧击”,常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不得不重复一点,在你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请注意前面说到的心理前提:一定要学会善待灵感,一定要学会延缓判断。

你也许说,我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创造发明。其实,不用说,在日常学习上,这些方法也会拓宽你的解题思路,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