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发形象思维力的心理策略(1 / 1)

我们都知道,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关于他,有很多的传说。这里讲的是其中的一个,不知你是否听说过?

据说有一天,刘邦想试一试韩信的智谋。他拿出一块5寸见方的布帛,对韩信说:“给你一天时间,你在这上面尽量多地画上士兵。你能画多少兵,我就给你多少兵带!”站在旁边的萧何想:这块小布帛,能画几个兵?急得暗暗叫苦。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就走。

第二天,韩信按时交上布帛。让人意外的是,上面虽然画了一些东西,但一个士兵也没有。更让人意外的是,刘邦看了却大吃一惊,心想韩信的确是一个人才,于是,把整个兵权交给了他。

你知道韩信画的什么吗?

原来韩信在布帛上画了一座城楼,城门口战马刚露出头来,一面“帅”字旗斜出。这样一幅画面,虽没见一兵一卒,却可让人想象到千军万马。

由此,我们看出韩信形象思维力的不凡,同时也体会到形象思维力的重要。我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需要抽象思维,还需要形象思维。

那么,应该怎样开发自己的形象思维力呢?如下开发形象思维力的方法,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是模拟思维法。

什么是模拟思维法?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技艺高超,什么事也难不倒他。有一次却被一件事难住了。那次,他主持建造一座厅堂,由于一时疏忽,记错了尺寸,把一批珍贵的香樟木厅柱截短了。这可怎么办?别说赔不起,即使赔得起,也一时难以购到这样的木材。主人怪罪下来,说不定要坐班房。于是,他急得团团转。鲁班妻子听说这件事,就对鲁班说:“这有什么难的!你看,我个子不高,在靴底垫上一块木头,头上插着玉簪和珠花,不就显得高了吗?鲁班受到启发,就在每个厅柱下垫起圆形的白柱石,在厅柱上端镶接起一个雕了花篮和鸟首的柱头,从而解决了难题。

这种受现实生活中某种事物的启发而进行思考的方法,就是模拟思维法。模拟思维法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据说木匠用的锯子,就是一次鲁班让茅草叶子的边齿划破手指,从中受到启发而发明的。这就是模拟思维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这样模拟思维的结果。今天的仿生学,就是利用的模拟思维法。在现代以及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模拟思维方法将越来越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实际上,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模拟思维法也在时常地起作用。比如,老师讲解例题后,让我们做练习,这就是解题思路的模拟。再如,学了一篇文章,掌握了它的写作方法,然后模仿练习作文,也是一种模拟思维。模拟思维中,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为原型。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可作为原型,比如,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械器材,文学描述等。

模拟思维法一般分为形态模拟、功能模拟和数学模拟三种情况。

形态模拟是指模拟物的外形与原型的相似。如铸造中的木模、蜡模,装配中的样板、型架,研究工厂的工厂模型,研究水利的水利模型,等等。美国有一位叫陆岛的年轻制瓶工人。有一天,他的女朋友穿着一套裙子,裙子膝盖上面部分较窄,腰部显得很有吸引力。他觉得这条裙子的线条很优美。他想,做这种形状的瓶子,也许很受欢迎。随后,他便开始试验,并在瓶子上加上跟女朋友裙料一样的花样。1923年,他将专利权以60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据说,现在我们见到的可口可乐的瓶子,就是这样受一条裙子的启发而诞生的。

功能模拟是指模拟物的功能与原型的相似。比如,由电路组成的模拟计算机,在外形上一点也不像一架飞机,但是,它可以模拟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飞行特性。再如,电脑可以用于诊断、教学、指挥交通等,都是功能模拟。

数学模拟是指模拟物与原型之间有着数学上的相似,即数量关系上的相似。可以说,数学模拟法是一种用数学性质的“材料”构成的模拟。比如,牛顿用一个数学方程表达万有引力定律。这条定律,只要代入已知条件,经过数学运算,就可以运用到各个适用的领域。天文学家运用它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人们用它可以计算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复杂的飞行轨道。这个定律的运用就是数学模拟。

以上各种模拟思维法所以能够进行,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决定的。大到宇宙星系,小至原子运动,都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比如在植物中,高至顶天的松柏,小至原始的藻类,都存在着相似的叶绿素。又如在动物中,从人类到软体动物,都存在着赖以生存的血红素。人类社会也呈现着惊人的相似,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正因为这样,才产生了模拟思维法。

模拟思维法对我们很有帮助。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复杂的问题,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人的思维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模拟思维法?

一是留意观察,抓住机会。

模拟思维法的基础,是在人的头脑中有可供模拟的实物。没有实物,去模拟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漫不经心,要留心观察。留心观察就是认真看,仔细听,主动品尝,耐心触摸等,要动员尽可能多的感官去参与。这样,事物的特色在头脑中反映得更生动、鲜明、突出。感性经验储存多了,用的时候就会因为某个线索,把要解决的问题与头脑中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当然,如果头脑中储存了大量问题,碰到某一事物时,也可能因留心观察,发现了事物的某些特征与头脑中的问题有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972年的一天,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体育教授威廉·德尔曼正在家里做饭。突然,他发现用传统的带有一排排小方块的凹凸铁板压出来的饼,不但好吃,而且很有弹性。这个现象,立刻引起了德尔曼教授的联想:如果能仿照做饼的方法,把烤过的橡胶放上去压,然后钉在鞋子下面,结果会怎样呢?他一放下煎锅,就立即做起实验来。当他把压出来的橡胶钉在太太的鞋底上时,太太走起路来感到十分舒适。接着,德尔曼教授把这个新发现运用到运动鞋的改造上。不久,一双很有弹性且又能防潮的运动鞋宣告诞生,这就是耐克牌运动鞋。耐克公司以这种鞋为“拳头产品”,把它当作“重型炮弹”,发射到世界各地。结果是弹无虚发,击中了一个个体育用品经纪人和消费者的钱袋财囊。如果德尔曼不是一个有心人,不留意观察,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不可能进行模拟思维,也就不可能有耐克鞋的产生。

真是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你看,没有平日的留意观察怎么行?

二是多加分析,抓住实质。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把被模拟的事物叫原型。模拟物是原型的反映,是原型的抽象,但不完全等同于原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模拟物甚至没有直接的可见的原型,如电子计算机、航天飞机等。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原来,是科学家们进行分析的结果。他们不是模拟某一事物的形体,而是模拟某一事物的功能或结构。航天飞机不是模拟飞鸟或飞机的形体,而是模拟它们的功能。如果不认真进行分析,一味从单方面模仿某一事物的外表,那就难以有真正的创造。

日本一家公司把妇女烫发用的电吹风,经过改型设计,用于烘干被褥,结果发明了一种被褥烘干机,这也是在进行模拟思维时进行认真分析的结果。总之,在进行模拟思维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原型及模拟物的实质,找到其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样,模拟思维才不致局限于形式。

三是自由联想,抓住联系。

有时候,事物之间即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想象力,也可以发现许多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也可以借助模拟思维激发创新观念。比如,一片草叶与一把菜刀之间有什么相似性?设计一种新式菜刀能从一片草叶身上汲取什么启迪?草叶呈墨绿色,有根须,不渗水,水落在上面就会滚下来,并且还是生长的,活的,等等。草是绿的,也就是说草有颜色。这一事实或许启发我们设计一种彩色菜刀。草有根须或许会启发出这样一种设想,让刀架、钩扣或皮条连在菜刀上,使菜刀“植根”于厨房这片沃土,以免丢失或孩子拿着玩。水珠总是从草叶滚落这一点,或许会启发我们把菜刀表面抛光镀铬,使之防水防锈。草是活的这一点,或许可以启发我们设计一种可以伸缩或可以折叠的菜刀。

你看,草叶与菜刀之间可以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要看出草叶与菜刀之间的相似性,必须发挥我们的联想力。这就需要我们,从那些通常被认为没有关联的事物之间找出联系。天底下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就是要借助我们的形象思维,“制造出”或者说是“硬想出”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一个审慎而又富于创造力的人,不仅能够硬想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硬想出它们之间的新颖的富于独创性的联系,从而导致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借助自由联想法,我们可以“硬想出”许多似乎互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出独到新颖的见解或设想。

自由联想法的具体步骤如下:一是任意选择一件实物、一幅图画、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你选择的事物与你要解决的问题相差越远,激发出创新观念或独特见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二是详细列出你所选择的事物的各种属性。三是“硬想出”你的问题与你任意选择的事物的属性之间的相似性,用新观念新见解去打开禁锢头脑创造力的枷锁,使思维得到自由。

第二是表象思维法。

什么是表象思维法?

我们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反映出来就是表象。比如,提到“天安门”,头脑里有关于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城楼的形象;提到“人”,头脑中有站立的有头有躯干有四肢的人的形象,这都是表象。依靠表象来进行思考就是表象思维法。就是说,在思维的时候,头脑里是形象的画面的活动。这,在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比如,画家画竹,要“胸有成竹”;作家写小说,脑中要有模特;第一架飞机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心中要有群鸟形象,等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表象。这种运用表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就是表象思维法。

表象思维法对于开发我们的思维力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表象思维法可以使直观动作思维,更容易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提高思维水平。同时,还有助于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更容易解决,还有助于增强记忆,促进思维。

比如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向人问路。人家说:“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到第三个路口右拐,见到第一个路口左拐,往前走约30米有邮局,邮局的右侧是银行,沿着邮局和银行之间的路往前走,约10米左右向左拐,右边第二家就是你要找的地方。”如果你头脑中没有一个如同下图那样的路线图,很难一时记好这条线路。一旦头脑中有了一个如下图的路线图,就记得很清楚了。这就是表象思维法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表象思维法?

一是增加感性经验。

画家徐悲鸿如果不是千百次地在头脑中浮现出龙腾虎跃千姿百态的群马,就绝不能创造出形神逼真的佳作。而他头脑中马的形象哪里来?当然完全来自于对真实马的感知。鲁迅如果不是在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也绝不可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阿Q”。表象是对感知过的形象的概括。没有感知,没有千百次的感知,就难以形成比较清晰的概括化的表象,就难以顺利地运用表象进行思维。所以,运用表象思维的关键在于增加感性经验。

二是勤于表象思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学生把数学作业本的每一页一分为二,二分之一用于写算式,另二分之一用来把文字描述转换成为图形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先在头脑中对文字描述形象化,然后画出思路图,最后再列式计算。这样,一方面易于检查其思维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训练了表象思维的习惯。

即使头脑中有大量的表象,能否顺利进行表象思维,也在于你是否习惯用形象来思维。勤于表象思维就是指在遇到问题时,多开动脑筋调动头脑中所有有关的形象参与思考。这样,一方面使问题得到简化,一方面训练了右脑。比如,为你所学的科目画知识树,为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的概念画知识网,复习总结时画图表,解决问题时画思路图,等等。遇到任何问题,都这样尝试着用表象来思考,久而久之,表象思维就成了习惯,解决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第三是想象思维法。

什么是想象思维法?

想象是指借助于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关于想象,后面将有专门的一节来详细讨论,这里不再细说。我们侧重谈想象思维法。想象思维法就是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新形象来进行思考的方法。

前面谈到的韩信在5寸布帛上画出了千军万马,就是借助于想象思维法。《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冼星海站在黄河之滨,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波涛,如果他不展开想象,联想到逃难的人民和浴血抗战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以及愤怒的吼声,就不可能构思出雄壮美妙震撼人心的乐章!就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来说,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描述过:“如果我以速度C(真空中的光速)追随一条光线运动,那么我就应当看到,这条光线就好像一个在空间里振**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可是,无论是依据经验,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尽管“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爱因斯坦还是根据这个想象,从而导致了惊人的相对论的诞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想象思维法?

一是增加信息储备。

想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想象思维要有原材料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广见博识,为大脑提供充分的知识信息,提供可以加工的材料。想象思维常常产生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和接触点上。我们知识面越宽,信息储量越丰富,产生想象的可能性越大。

二是选择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是充分表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形象。捕捉典型形象是想象思维的重要任务。在捕捉和选择典型形象方面,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诗句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怎样呢?有的考生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有的画成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有的画成林木上空高高飘着一幅幡。但是,这些画都没有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一个“藏”字,都在画面上露出了寺,没有“藏”好。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起来,这是个矛盾。后来有一个人终于解决了这个矛盾。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画的:他画了山峦起伏,林深树密,在画面上找不到寺庙,只在山间小道上可以看到一个和尚挑水上山。这就是捕捉或选择到了典型形象。

三是思想自由驰骋。

什么是思想自由驰骋?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意思是说:开始想象之时,无数形象萌发心头,抽象的意念有了具体的形态,无形的事物被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想登山,胸中则充满山川秀气;想观海,心中便浮现瀚海奇景。我的才华将与风云并驾齐驱。刘勰又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思绪可接通千古,目光可看透万里,或无形,或有形,或山,或海,或风,或云,思想之马在海阔天空中驰骋,在大地万物间流连,这就是思想自由驰骋。只有这样,才会这好地激发想象思维的火花。